解读八千年 旧石器时代的“姚关人”

发布时间: 2010-10-25 15:30:39

来源:保山日报网  阅读:

云集: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这一系列的考古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先后多人进行了实地考察。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特里哈里森、挪威贝尔根大学教授伦蒂哈莱德(女)、日本东京大学近滕修博士、最有名的美国加州科学院人类学博物馆馆长江妮娜教授、广东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张镇洪和谭惠忠教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主任吉学平研究员和郑良研究员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均曾光临过施甸的考古遗址。
保护:遗址未曾被人为破坏
 
  在施甸县姚关镇万仞岗遗址记者欣喜地看到,“姚关人”头骨化石的地方,除了当年的考古人员进行过抢救性清理外,没有人为破坏痕迹,而且在近期的文物普查中,遗址的保护范围也在随之扩大。此外,在已发现的5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万仞岗遗址、火星山大岩房遗址和大马厩岩房遗址在1987年10月10日已经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老虎洞遗址待列公布,朝天洞遗址由于与云南省级保护单位邓子龙题刻相连,被进行附带保护。
价值:揭示古文明提供科学依据
 
  万仞岗出土的人头骨化石作为云南迄今所见旧石器时代最完整的头骨化石。这块化石也充分展示了亚洲蒙古人种和由晚期智人向近代人过渡的中间类型特征。这名“姚关人”生前断失上门齿两枚,枕骨有两个石器敲凿的破洞,上、下颌齿槽缘有明显的牙周病及龋齿现象,对研究哀牢夷区古人类咀嚼习惯、口腔病史及民族习俗渊源有重要意义。NNN保山日报网
  这一重要发现,同时也揭开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姚关文明的新篇章。万仞岗遗址的清理发掘与蒲缥塘子沟遗址相互印证了保山曾是古代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之一。而万仞岗遗址为洞穴岩沙类遗址,塘子沟遗址为台样式遗址,不同的遗址类型对该区域旧文化的调查了解提出了详实的佐证依据。万仞岗遗址出土的头骨化石、动物化石、旧石器以及骨角牙器对揭示当地旧文化的内涵和属性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遗址还反映出以姚关人为代表的早期先民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生存状态。
  相关链接
  姚关遗址包括万仞岗上、下两个岩厦,遗物分布面积500余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该遗址出土的“姚关人”头骨化石为30岁左右女性。此外,还发掘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标本100余件,包括猕猴、虎、熊、牛、鹿、麂、麝、豪猪、羊等,还有石、骨、角器100余件,以及火塘两个。出土的石器中还有单平面砾石手锤、琢孔环形器、砍斫器、敲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等生产生活器具。据种种发现推断,遗址年代距今应当在8000年左右。NNN保山日报网
  “在考古学上,追溯民族渊源一般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但姚关旧石器文化年代下延很晚,而又具有本地区新石器祖先文化特征。”姚关人“头盖骨的发掘出土,进一步证实了姚关是人类最早生息繁衍的栖息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施甸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升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