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寺漫步

发布时间: 2012-07-20 09:56:18

来源:保山日报网  阅读:

  这是一段久远的往事。xxx保山日报网
  这是一个远遁一千九百多年的国度。xxx保山日报网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二个春天,正是一元初始、万物勃发的季节,我怀着崇敬之心专程去探访那段逝去的往事、远去的历史。xxx保山日报网
  站在哀牢故国几经兴废,由现任主持和尚惟行法师于1995年重新筹资兴建并于1997年完工的古寺前,我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倜傥千里,在历史隧道的溯流里急情驰奔……xxx保山日报网
  我仿佛已经看到,哀牢寺脚下那阡陌相连、寨宅毗邻的古永昌大地上,一幅宏大的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公元69年一个特别的日子,哀牢国末代国王柳貌及其王子扈栗率领77邑王及文武百官正在城门外迎接东汉永平王朝的使节。那规模宏大的场面,那猎猎迎风的旌旗,那人头攒动的海洋,无疑在宣告一个庄严的事实:今天是哀牢国的节日。从此,“失散”已久的哀牢民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绥哀牢,开永昌,春王三朝,会同汉京。”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名的《东都赋》中记录的这一历史事件,较为清晰地为我们理清了古哀牢国一路走来的风烟脉络,古代保山由奴隶制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社会的门槛。“俾建永昌,同编亿兆”,《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不掩颂赞的记载,也再次明白无误地告诉历史:哀牢归汉及永昌郡的设立,使古代蛮夷之地的各少数民族与中原人民已血肉一体。“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哀牢国版图,自此作为东汉王朝新设永昌郡统辖的属地,翻开了它崭新的一页。xxx保山日报网
  哀牢归汉,触动我的思绪再次穿越时空,跨高山越江河飞过茫茫的欧亚大草原,直抵240年前的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1771年,远离祖国的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为摆脱沙皇俄国的残暴统治,年方29岁的杰出首领渥巴锡毅然跨上战马,率领十万部众踏上了东归祖国的漫漫征途。他们粉碎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抗严寒斗酷暑战疾病,历时八月,行程万里,终于返回新疆,得到了清政府的欢迎和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落的回归,与哀牢国决然附汉异曲同工,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书写了世代留香的篇章。xxx保山日报网
  “绥之斯来,动之斯和”。绥者,安抚、安好使之平静。一个“绥”字,隐含着中华民族“义”、“势”、“仁”、“和”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或许正是华夏民族历数千年而巍然耸立的真谛罢!穿越历史的烟尘,我仿佛还看到了汉明帝刘庄为彰显柳貌的内属之功,而颁赐给他的“哀牢王章”,正与汉武帝刘彻授给古滇国国王尝羌的“滇王之印”一样,在浩瀚的历史橱窗里闪射着熠熠的光芒。一个曾经庞大而显赫经年的家族王国,在滚滚前行的历史大潮里觅到了方向,注入了活力,启动了新的航程,这岂能说不是古代保山的盛事,云南的盛事,乃至于民族的盛事!xxx保山日报网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不管是口口相传还是史料记载,毕竟它在中华大地上,在千百年来彩云之南的滇之西——保山,这块我们的祖先曾经挥过汗、抛过爱、洒下情的土地上痕迹浓重,历久不衰,成为了这方人民世世代代的魂和骄傲。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人们的口耳相传还是翔实可考的历史,似乎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哀牢古寺虽多经磨难依然倔强地矗立在这里,重要的是哀牢故国曾经在这块土地上风流过它的文明,重要的是哀牢附汉作为华夏民族寻根前行、复归一统的一笔精神遗产,已经牢牢地镌入保山人民的骨髓之中。xxx保山日报网
  此时,我已无心去考证一个当时有着77邑王,5万多册户,55万人口的庞大奴隶制国家,在“内附”过程中是否经历过明争暗斗、腥风血雨,是否有过那不为人知的奇险诡谲和陈仓暗渡?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柳貌的正义之举决非一帆风顺,因为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一条,了无机巧。而波折、斗争、发展,循环往复,绵绵不绝,乃人类社会由蛮荒步向文明的通途。天地运转,否极泰来,沧海桑田,人间正道,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xxx保山日报网
  曾经风靡于哀牢国首邑之地,现保山市隆阳区河图镇大官庙村“玉泉”池亭榭之上若干年,盛赞柳貌识大体、顺势而为壮举的一幅长联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原汉民族与西南各少数民族之间剪不断的亲缘关系:xxx保山日报网
  比目是双鱼犹如左兄右弟,任他波翻浪叠,总有同心归汉;出泉分冷暖恰似冰心热血,虽然派别支流,到底一样朝宗。xxx保山日报网
  哀牢归汉,这是历史的一瞬,这是大义的永恒,这是中华民族序次融合的写照,更是华夏文明向心力的体现。xxx保山日报网
  在哀牢寺左后山崖下的古岩洞旁,我侧匍身子,抚摸着那些阅尽数千年历史风烟的巨石,端详着它们那仪态万方、饱经沧桑且逶迤苍劲的棱角。之旁萋萋芳草随风摇曳,与那斜逸于悬崖之上坚毅劲拔的苍松一起,用它们年复一年顽强的生命,见证着那风云际会的往昔岁月。突然间,唐朝诗人王勃“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诗句翩然撞入我的脑际……是啊,岁月已姗然远去,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也已遁远,但它却像那深山中葱郁林木庇荫下的清泉,汩汩流淌奔向远方,它似乎在无言地告诉人们,虽然时空变幻,生命的泉流是不会止息的,这块土地上曾经沸腾过的历史也是不会止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