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荫永昌龙泉寺

时间:2019-05-20 17:05:11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177

vvv保山日报网

  实在汗颜,当接到写龙泉寺的任务时,倏忽懵了。该寺位居何处?有何历史渊源?保留情况如何?我一无所知。悄悄寻问身边的友人,得知该寺位于易罗池公园,是我每日早晚都要打卡散步的易罗池公园。惭愧呀!龙泉寺与我朝夕相伴,竟如此无知。vvv保山日报网

  扪心想,太多东西,就是这般在我们的无知中悄然消亡。回望时,却无迹可寻。vvv保山日报网

  我虽不是保山本地人,但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18个春秋,一座古老的庙宇竟在瞬间斗量出了自己的深浅。作为一个写作者,这无不是一种自嘲,但我不想过于自责,我必须有所为。以一个熟客和陌生者的身份再次进入。vvv保山日报网

  牌匾的含义最易被人忽视。我几乎每天都要穿过牌坊下进入易罗池,但除了牌坊上明显镌刻着的“易罗池”三个大字,其他再无关心。四月某日清晨,前往龙泉寺,这一次,目的明确。到时尚早,大门未开,倒让我对牌坊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解读——无不是对任何地域任何建筑的高度概括。龙泉寺门外立有2012年保山市人民政府所刻“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易罗池龙泉寺”,聊聊字词,足见其所承载的保山历史文化的分量。我想,这应该对龙泉寺最全面的解读,更是留给保山人民最宝贵的财富。vvv保山日报网

  踱步易罗池湖心亭小憩,此时正值池水退浅之时,池里的鱼竞相跳跃。一条超大的白锦鲤跳得甚欢,仿佛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又仿佛在讲述易罗池的前世与今生。站在湖心亭看微风吹拂池面,泛起阵阵柔波绿光。走入湖心亭的栈道,一株红色三角梅,开得叫一个“闹”,东映垂岸杨柳,西照龙泉寺飞檐。好一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vvv保山日报网

  两位大妈许日未见,甚是欢喜。经历了岁月锤炼,到了这年纪,还能硬朗的晨练于公园之中,让人羡煞不已。来这里锻炼的老人们总是不用相约,来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会有相对固定的伙伴。三三两两,各自挥舞着手臂,毫无违和感。此等情景不止是当下该有的吧。几百年的古寺绿池延续至今,恩泽了多少代赖以生息的子民,如今,人们生活的方式完全变了,他们懂得这足下的土地吗?我完全相信他们懂得,没有人能在口耳相传中忘记,忘记这承载着先人血脉与足迹的方寸之地。之前,我多少和这些老人们有过交流,关于易罗池,他们每个人都能侃一段。他们是活着的历史。vvv保山日报网

  一位晨练的大爹结束锻炼走了过来。我报以微笑,他也向我致以问候。我们就在拱桥上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今年已经74岁,家就住在龙泉社区,不下雨的日子每天都会来这儿锻炼。“易罗池空气好,安静,四季都有花开,报春花、樱花,还有些不知名的花让我感受到保山四季如春,重要的是,这里有我的记忆,有我的先人和家族的记忆。”是呀,有记忆人才能活着,活得有精神。我们总需要一些东西来承载记忆,而一些东西又并不全是个人的记忆。vvv保山日报网

  我站在木栏桥上,凝视东面的哀牢山与眼前的湖心亭发呆。恍惚中,“哀牢归汉”的宏大史诗仿佛就在眼前;从战场胜利归来的邓子龙,飞身下马,脱下战袍,于亭上挥笔题联:“百战归来,赢得鬓边白发;千金散尽,只余湖上青山。”而我,竟在这瞬间相遇。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这个千年前的蛮夷边地,无不让人肃然起敬。vvv保山日报网

vvv保山日报网

  他们或许不会料到,我们能在此相逢。文化古迹的意义或正是如此。vvv保山日报网

  易罗池据载:泉有九窦,似九龙喷泉,故又名九龙(隆)池。另载:哀牢有蒙氏,传至蒙苴荐,其妻沙壹(有的文献也称沙壶),常至池中捕鱼,触木感孕,生十子,第十子名曰:“九隆(龙)”。据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载:“龙泉门,乃城之西南隅也。城外山环寺出,有澄塘汇其下,是为九隆池。池之西是绵旦数百里的九岭山岗,也称九隆山。山由西向东蜿蜒而下,东麓自地下喷涌出九窦泉水,围而成池,起名九龙池,也称易罗池,占地近30亩。”关于哀牢的神话传说太过久远,可考证的也只有徐霞客关于保山易罗池的相关记述。在我看来,也唯有那些留存至今的古迹让人无法质疑。vvv保山日报网

  邓子龙亲自修建并题刻的“濯缨亭(今多称呼湖心亭)”无疑是最可靠的历史写照。眼前的亭呈正方形,为上下两层,中有亭室,四周为回廊。亭与龙泉寺在同一纵轴线上,西面用曲桥与神祠相接,东、南、北三面均临水,据说此为明参将邓子龙创建,后人屡有修葺。为二重檐庑殿顶,覆以黄、绿间色琉璃瓦,上饰花脊、宝顶、吻兽,飞檐翘角,轻盈潇洒。“左倚高城,右环九隆诸峰,湖山在望。龙泉诸胜,此为第一”。历史与现实在我的眼前豁然铺开。眼前的楼宇,让人豁然开释。vvv保山日报网

  未久,龙泉寺大门开了。一块碑文出现在眼前,细读碑文,明永乐七年(1409年)所刻《龙泉神祠碑铭》,记载了明永乐七年(1409年)重修龙泉神祠的原因经过。其中有九隆传说故事、九隆池之渊源和有关九隆池水利诸事以及神祠周边官民的祈晴祷雨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从碑文及史料记载可见,易罗池龙泉寺(含亭榭碑刻塔幢)又称九龙寺、龙泉神祠、龙王庙,属于隆阳区境内创建最早的寺庙之一。该寺经历了几番变迁,曾几度修复。vvv保山日报网

  不免感叹,濯缨亭也好,龙泉寺也罢,太多古迹无不是历史文明与人类发展的眼睛,人只有回到历史,知道怎么来,才能谋得更好的出路,无不夸张地说,它们就是安以现世和新生的镜子。vvv保山日报网

  但我想说,龙泉寺不是孤独的眼睛。vvv保山日报网

  明《一统志》中有关于该寺的记载,据《滇释记》称,该寺为唐柴岛和尚创建,但无其他证据。原建于易罗池西侧山腰,明建文年间祠朽,“历年既久,栋宇倾圮,上雨旁风,神无所栖止”。永昌卫指挥使主持将寺迁至此处。明永乐七年(1409年)及景泰、天启年间曾几度重修。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苏州人颜复仁等重修。辛酉回民起义期间,龙泉神祠再度被焚毁。到光绪元年,永昌知府朱百梅又进行了重建。重建之后,该寺的建筑格局大体固定了下来,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一正两厢的三面一照院落式建筑。”vvv保山日报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在爱国华侨梁金山等人的主持下,对该寺做了全面的整修,后在1983年再次进行修复。20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得该寺全部被烧毁,成了一片废墟。5年后,在2005年春,政协隆阳区委员根据社会各界的要求和意愿,社会各界捐资100余万元,该寺得以重建。 龙泉寺所在位置实为宝地,掐指算算,该寺据记载的就历经七八次修建重建。vvv保山日报网

  我漫步其中,仔细打量。龙泉寺呈现为小型四合院,由正殿、两厢和前廊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殿内正中间壁画主题为哀牢王九隆画像,山墙和两侧间壁画主题为九隆出世和哀牢国的农耕渔猎生活以及哀牢归汉的历史再现,栩栩如生。南北厢房均为单檐卷棚顶琉璃瓦屋面建筑,建筑整体布局紧凑,结构小巧别致。vvv保山日报网

  此时,一位老者领着几位外地游客也进入到店内,老者向他们介绍着殿内历史。“这殿建一抱厦,有戏台的作用。上一辈人还来此唱过戏。”“你们看,这屋架为穿斗减柱抬梁混合式,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覆盖,上置花脊、宝顶、吻兽。”随着老者的讲述,我看着宽敞明亮的室内,檐下摆放了三跳龙头状斗拱,梁柱雕龙画凤,纹饰彩绘富丽堂皇,飞檐翘角灵秀飘逸,堪称精湛工艺。vvv保山日报网

  寺前有池,池中有庭。我曾在皓月当空时,和朋友在“湖心亭”二楼喝茶赏月,心境十分爽朗。古人留笔“中秋夜月初出时,光映池中,临西岸望之,如金塔横于波底。”此景被称之为“龙池夜月”,为明清永昌外八景之一。池中之水,据说是干海子水之伏流而出。据明永乐七年所立《龙泉神祠碑铭》记载:“永昌之城,右倚竣山。山之下,水汪然涌出,停蓄为池,环周数百步,斯而南东流,溉田千余顷。军民咸赖其利,父老相传为龙泉,故其寺与城门皆因之而得名。”光绪《永昌府志》又称:“泉有九窦喷出,又名九龙池。池广二百余丈,水澄清如镜。”康熙二十七年,总兵偏图重修,道光二年(1822年)保山知县朱学宗再修。池南北长47米,东西宽40米,面积10亩左右,最深处约20米,池周砌石为堤,沿湖岸种植垂柳。岸边垂柳依依,浓荫婆娑:池中涌泉九窦,连珠串串,此窦未清,彼窦长,满池尽珍珠。vvv保山日报网

  “龙祠望云”“龙池夜月”“泉涌连珠”“雁塔倒影”等成为文人骚客们笔下的妙语,也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美景。易罗池和文笔塔还被老保山人称之为“文房四宝”。寻常百姓或许并不真正懂得其中含义,但我必须承认,它所隐射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到老保山人的血脉里,且从未断流。vvv保山日报网

  至少,英雄的铮铮铁骨血脉早已被它的子孙吸纳。vvv保山日报网

  该寺南侧巍然屹立着“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碑东西两侧各镌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阵亡将士永垂不朽”,8字直1行,下联“楚图南”朱印两方。内容记载1942—1944年,中国军民在英美各国盟军支持下,歼灭入侵者,光复国土的经过。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题书。每逢清明时节,许多学校或单位及城内百姓都自发到碑前敬献花圈,以示缅怀英烈,不忘国耻。vvv保山日报网

  许多老人们三三两两来到龙泉寺北边的华侨罹难同学碑一侧。这里有条小道,可谓阴醫闭日,老人们都喜欢在此拉二胡,放声歌唱练嗓。墓碑前,摆满了鲜花,鲜花的主人皆是这满城的老少男女。vvv保山日报网

  走出易罗池,突然想起金齿张力有《采桑子》词一首:笑声惊皱秋潭水,人影翩翩,仰影纤纤,波底天心月竞圆。风骚老更添多少,和罢管弦,飞桨回旋,搅碎银花不系船。好一个力透纸背的热闹,易乐池中水、月、影、船和游客们戏耍游玩尽在其中。但我还要说,我们可以不懂龙泉寺,不懂易罗池,但我们绝不能遗忘。vvv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