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那些老桥头的风景……

发布时间: 2020-05-25 08:44:50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uuu保山日报网

一夜大雨,村委会门前一片新绿。
傣族阿孃白加莲
吃撒撇
桥头村
老桥头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  范南丹 摄
暮色归人
风光无限老桥头  范南丹 摄
 
阿孃

  我对傣族阿孃白加莲的认识始于她做饭的手艺。自去年八月老桥头一别至今年五月再见,阿孃已离开原来工作的老桥头社区村委会,“自立门户”当起一家餐馆的老板。餐馆距离村委会所在地不远,取名“小飞傣家园”,是一所由空心砖和简易钢架搭建而成的两层建筑。此时正值江边酷暑,在这一方清凉的天地里,我和几个同事一边喝着凉沁沁的柠檬水,品尝着阿孃做的美味撒撇,一边听她讲自己的“创业故事”——uuu保山日报网

  “大笋煮鱼、野芹菜炒牛肉、香茅草炸排骨、手撕干巴、帕哈炒螺蛳……”说到自家餐馆的特色菜,阿孃白加莲如数家珍、侃侃而谈。这些菜名要是放在沿海地区或者其他一些遥远的省份,人们或许会觉得有一点独特,但对于一个傣族众多的西南边疆地区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些常见的傣家菜而已。uuu保山日报网

  可正如一盘白豆腐也能考验人的厨艺,最寻常的菜若出自不一样的人之手,也会有不一样的印记,阿孃的菜体现着她自己的风格。“确实好吃”是我身边每个人对她做菜的一致评价,“味道”二字也因然成为我们对其鲜明的记忆。uuu保山日报网

  “她炒的螺丝好鲜呐!”uuu保山日报网

  “她拌的米豆粉格外好吃!”uuu保山日报网

  “要我说,她拌个毛豆腐都有滋有味,扶贫回来,我天天吃饭都惦记着她拌的那豆腐和腌菜呢!”uuu保山日报网

  一个地方最能留住人心的,往往是美食。在几个年轻同事的眼中,阿孃做饮食的手艺就是老桥头留住人的一个独特所在。uuu保山日报网

  “没什么、没什么,没有专门学过,天天做也就做成这样了。”每当有人夸奖时,阿孃总是摩挲着手,带着笑容低下头去,宛若一个初嫁女子,羞羞赧赧地谦虚。uuu保山日报网

  想来,我们有缘吃到阿孃做的菜,还是因为单位的扶贫工作。uuu保山日报网

  报社挂钩扶贫点腾冲市芒棒镇老桥头社区是一个国土面积12.73平方公里,有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394户1458人的地方,阿孃家所在的桥头村,就是其中一个有45家人居住的傣族传统村落。uuu保山日报网

  桥头村距离社区村委会只有几百米的样子,可以说,就在村委会的“紧隔壁”。近年来,我们轮流驻村,阿孃曾经就在村委会帮忙做饭,所以,大家也就有了认识她厨艺的机会。uuu保山日报网

  其实我对阿孃的记忆并不仅是她做的饭好吃。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干净、勤快的女人。记得我们刚到村里的那些天,饭前饭后她总是不让我们帮忙搭手。只是到了后面渐渐熟络起来,我们才取得她的“信任”,得到默许帮忙收拾碗筷的“资格”。uuu保山日报网

  “如果说桥头村是老桥头的一道风景,那阿孃也可以说是桥头村的一道风景。”当着几个同部门同事的面,我常常这样说。uuu保山日报网

  某一个驻村的清晨,当我还在半梦半醒间,便听得院中响起了唰唰的扫地声。我心知,阿孃已经从家里过来打扫庭院了,不一会儿,果真传来“吃早点了”的呼唤声。我一激灵起身,心中想:上一辈的女人可真真能干呀!uuu保山日报网

  傣族妇女,大概都是阿孃这样的勤快呢吧?uuu保山日报网

  阿孃是戴包头的。若不是这次刚好说起她有53岁,从她色彩鲜艳的包头和民族服饰上来看,很难说清她的年纪。“不管富裕或清贫,这里的傣族妇女每天总要把头发梳得发光,再戴上漂亮的包头,以示体面。”我崇敬她们对生活的仪式感,也曾经如是在自己的民情日记里这样写道。uuu保山日报网

  上一次见面时问起她家里的情况,阿孃轻轻对我说,女儿在福建打工,19岁便生了孩子。当时感觉她是压抑着一些什么的,虽然她故作云淡风轻,也说着自己只要一个人吃饱就全家不饿。uuu保山日报网

  如今,20岁的女儿亭亭玉立,抱着个1岁半的娃娃就坐在她的身边了。她自己一脸温暖地笑着。uuu保山日报网

  “疫情结束还要回福建吗?”“不回了,就在家了。”那个天天跑来跑去,做事勤脚快手的阿孃离开村委会自己开饭馆的主要原因,恐怕就在女儿这一句“就在家了”吧!显然,为了这一个年纪轻轻的“小母亲”和小小的外孙娃娃,她还要苦上很多年呢!uuu保山日报网

  “男人胆子小,年轻时帮人家做些打石脚一类的工,我说自己做点什么吧,他没有想法。” “不敢贷款呐!我帮学校、帮村里,都是做饭打杂,以前想着自己勉强生活吧,现在终于自己整了,也好就着照顾家了。”uuu保山日报网

  阿孃不会说豪言壮语,可是,透过她年轻单纯的女儿,我却看到了一个家背后的支撑。凭借着家中被征用的一亩三分地以及小村补助给的一共四万多块钱,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梦想就此圆起。我看见阿孃走出最为勇敢最为坚定的一步,也看见了一个在未来可能枝繁叶茂的家庭就此真正凝聚。uuu保山日报网

  “现在老桥头总的也就两家馆子,我想着,好好地做,应该也能做得起。这点补助拿在手上,加着以前我做活攒下的,本钱也就够了嘛。如果退得那点钱就拿着它吃,拿它你请我、我请你去喝酒,迟早也要坐吃山空的呀!你说是不是嘛?”uuu保山日报网

  阿孃,朴实能干,却也有一个“当家人”应有的精明和担当。uuu保山日报网

  江 边uuu保山日报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uuu保山日报网

  阿孃白加莲家所在的桥头村虽是一个面积只有0.9平方公里的山区,然而其所在地腾冲乃旧时南方丝绸古道通往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要冲,老桥头这个位于龙江东岸的古渡口,曾经是古道众多的贸易节点之一。uuu保山日报网

  相传,明清时期,几户傣族人家在南方丝绸之路往来贸易中见到桥头村所处之地依山傍水、坡度适宜、水源丰富、气候温润,遂定居于此建房盖屋、耕种粮食、饲养牲畜,经数百年繁衍生息,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村落,而整个老桥头(如今称作社区)的历史,更可上溯至元朝。uuu保山日报网

  桥头村至今聚居着傣族,45户人家总的也就180多口人。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去打工了,所以我时常走在村子里,感觉四下都是老人和孩童。uuu保山日报网

  几棵古树犹如一方神灵,摆着古典舞姿般的造型,护佑着村落岁岁变老、安享太平。uuu保山日报网

  村中房屋建筑多为“一主两耳一小院”式,砖木结构,青灰、土黄为主的色调,青石勒脚,倒也显得朴素清秀。2014年,桥头村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了这层意义,想必这份古意还将延续长久。uuu保山日报网

  曾几何时,我立于黄昏中的傣家小楼上,看四围群山滴翠、前方龙江滔滔。同事范南丹告诉我们,在距老桥头社区四、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古桥,以往每每龙江发大水将其冲毁,又每每得以重建重修,可见它对人们的重要。经过11次重建,最后一次传说是在江上放莲花灯选的新址,方法就是看莲花灯停在哪里徘徊不前桥就重新建在哪里。可传说只是传说,桥对面就是石崖,当年的马帮过完桥踏上石崖拐一个弯就可以进入高黎贡,有逻有辑。uuu保山日报网

  据芒棒镇文化人士周永沛介绍,老桥头的这座桥,是修建于明代以前的籐桥。籐越——腾越,当时的腾越州(即今天的腾冲市)因此而得名,可见于《永昌府文征》。uuu保山日报网

  老桥头籐桥是龙川江上最早的桥,其跨越古道线路为“分水岭→老公馆→旧铺→响水湾→老桥头→旧关→晁家营→芒棒→红豆树→倪家铺→腾越”。从老桥头过桥上高黎贡,悠悠古道就将引人前往更多的秘境与未知了。uuu保山日报网

  遗憾在我驻村的日子里,或因工作安排,或因大雨天道路大面积坍塌,始终没能亲脚走过古桥、亲眼见过那一段历史遗存。只能凭眼前蜿蜒流淌的龙川江,任自己的神驰思骛,纵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吊古伤怀,却也不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豪迈诗意。uuu保山日报网

  乘着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东风,不远的将来,一条旅游公路就会穿过这里。到时,不只我一人,还会有更多的人,可以更为方便地抵达老桥头,看一看这一带的风景、聊一聊这一地的往事,然后再美美吃上一碗桥头村傣族阿孃白加莲亲手烹饪的美食。但此时此刻,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中,我们却还能感受到这一方水土之上的寂静清幽——uuu保山日报网

  一日黄昏,从新村结对户家刚回村委会的我偶遇一位阿孃在江边放牛。我给她拍了张照片,她笑得很甜。我把照片拿给她看,她认可了自己的美。天色将晚,她才把老水牛拴在江边,又要赶回家拿篮子去割猪草,重病的丈夫还在等她照顾。途中,她拐进卫生院顺便拿了个一次性注射器,说要给老头子打针。uuu保山日报网

  我一路追随她又进桥头村。从交谈中我感觉到,她质朴得如同这个村寨。她感谢我们单位近年来给大家送去的温暖,却也并不回避家中娶了“缅甸媳妇”留下六个月大的孙子从此杳无音讯的烦事。我想起几日前晚饭后的一次村中漫步,确曾见过几个打扮“时髦”却同村风并不贴近的年轻女子无精打采地坐在户外有一搭没一搭地讲话或玩手机。也许,她们都是“外来媳妇”吧!uuu保山日报网

  暮色中,阿孃已割完猪草牵着牛儿返回家了——孤独的身影!uuu保山日报网

  “夕阳西下,她背着一大框猪草佝偻着身子徐徐前行。牛儿在前面走得很慢,大概也是累了一天。我举起镜头来,他们便都停了下来。那一份朴实,我会永存心间!2019.8.3.”uuu保山日报网

  当晚我写了一则随想发表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上。uuu保山日报网

  “伴着一条大江,这里的人们生活得苦中有甜。生活本是一种态度,拎LV包的是,拿锄把的也是。锄头可以换庄稼,长满老茧的手也能绣出鲜艳美丽的花。生命的重量,日子里的仪式感,都取决于人的态度……”uuu保山日报网

  这些话,的确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感触啊!uuu保山日报网

  人诞生于荒野成长于村庄。在无数人的故乡,村头都有一棵象征着乡魂的大树。桥头村村口那棵大青树同所有村头的大树一样,也是村里家长里短的传播场,人们乡情回归的据点。树下总是有人,仿佛在等游子归家,归来的人们总希望家中有人。uuu保山日报网

  镜头来了,被搂在奶奶怀里的娃娃笑了。我也给他看了看自己的照片,他眉头一皱小嘴儿一嘟,又“哇”一声哭了。uuu保山日报网

  “稚嫩嘹亮的哭声汇集了所有人的目光,每个人眼里迸射出关爰、嬉乐,把劳累及烦心向风抛去。随着村头传来一声‘吃饭了’的呼喊,快乐与坚定又随生活继续……”(蒋蕾uuu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眀uuu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