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施甸摆榔里歪寨:幸福窝里找出路

发布时间: 2020-07-31 15:17:33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从施甸县摆榔乡集市驱车15分钟,穿过里歪寨山垭口,一片淡黄色的房屋镶嵌在丛林中,显得特别靓丽。这是摆榔彝族布朗族乡鸡茨村家松林安置点,于2017年12月建成,共有21户88人搬迁入住。666保山日报网

1.webp.jpg666保山日报网

  摆榔乡鸡茨村家松林新农村666保山日报网

  走进安置点,房屋四周种着一排排樱桃、苹果等果树,家家户户门前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盆景树和花草。666保山日报网

  李兵家的门前除了几盆黄杨木、满天星外,还格外种了几株樱桃、猕猴桃和石斛。刚从木老元探亲回家的李兵身着笔挺的西装,满脸笑容地招呼我们到新居喝茶。李兵家有五口人,72岁的母亲、上初中的儿子、上幼儿园的女儿,妻子在姚关镇的凯和食用菌厂做计件工。666保山日报网

  过去,李兵和妻子在昌宁县湾甸乡租了50多亩土地种甘蔗、包谷和蔬菜。现在,两个娃娃上学,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夫妻俩回来后,从事护林员和在周边打零工,一年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妻子每个月务工收入在2000多元。666保山日报网

2.webp.jpg666保山日报网

  李兵家的新居666保山日报网

  聊到搬进新家后的感受时,李兵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到新环境后的各种好处。李兵说:“我老家在三公里外的麻栗坡,虽然也是里歪寨村,但是居住环境太差。下雨天,到邻居家串门也很困难,送娃娃上学还要背到现在居住的家松林。邻居间很少串门,不小心走塌了就会滚坡。搬迁到安置点后,感觉大家都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出门脚底板沾不到泥巴,晚上路灯亮堂堂的,娃娃上学直接车子接送到家门口,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栽了很多花草。”666保山日报网

  在开展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中,李兵和麻栗坡的10户邻居报名搬迁到家松林安置点。李兵一家住上了150平方米的房屋。提起生活上的变化,李兵说:“除了居住环境变化外,最大的变化就是思想上的变化了。政府扶持,自己再努力一点,生活只会越来越好。现在大家的思想境界提高了很多,考虑的都是要发展什么产业。”666保山日报网

3.webp.jpg666保山日报网

  摆榔鸡茨村布朗族群众在实施易地搬迁后,自谋出路开展竹编制作666保山日报网

  据李兵介绍,搬到新居后,邻居们也开始经常串门聊聊今后的发展了。原来居住在老家,大家就只想着外出务工,没办法考虑其他的。现在,大家年纪大了,生活条件也好了,都是在商量着思考着怎样发展产业致富。他还特意在家中种了石斛和猕猴桃,种植了100株早熟花椒和100株酸木瓜,他想通过试种,最终找到适合本地种植的经济作物。一旦有时间,大伙就到周边村寨和乡镇找种养殖大户取经学习,寻找致富路。666保山日报网

  李兵说:“5月6日,卖了8头小猪,收入9000多元,现在还存栏7头猪和两头牛。现在的生活已经没问题了,正考虑发展规模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666保山日报网

4.webp.jpg666保山日报网

  李兵在给试种在花盆里的药材和果木浇水666保山日报网

  从李兵家出来,看到了刚刚从烟地回家的杨才。杨才属于就地搬迁安置户,原来一直居住在祖辈留下的100多年的老屋,已经成为危房。2017年12月搬迁到家松林安置点新居。杨才一家五口人原来一直依靠玉米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要经济收入。2015年,杨才夫妻二人到旧城务工,从早苦到晚一天也就80多元的工资。搬到新居后,曾经有着烤烟种植经验的杨才就一直寻思着发展产业。他去年承租8亩土地种了12亩烤烟,纯收入近5万元,今年又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5亩。666保山日报网

  杨才信心满满地说:“要是今年收入还不错,明年要种20亩。”666保山日报网

  文图:郭金灿 张一红666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666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