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龙陵:万名土专家当“教头” 乡土人才带富乡土

发布时间: 2020-08-19 11:27:11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0.JPGhhh保山日报网

  伴着傍晚凉爽的风,龙陵县勐糯镇大寨社区傣韵织锦专业合作社车间里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傣族“工匠导师”杨新芬正在给60多名织娘上手工织锦实作课。hhh保山日报网

  杨新芬是大寨傣家染织的“大咖”,她设计的染织傣锦和筒帕,饰花缀纹活泼素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拜在她门下学艺的徒弟达20多人。她被合作社聘为技术总监,把“工匠导师”的角色演绎得风生水起,为合作社制定了产品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开展了染织刺绣技能培训,把自己的绝活儿传授给姐妹们,合作社的产品俏销国内外市场,60余名傣族妇女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hhh保山日报网

IMG_0007.JPGhhh保山日报网

  像杨新芬这样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当“教头、办讲座的土专家在龙陵县有1万多人,涉及种养加工电商等领域。这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土专家、田秀才、“商务通”逐渐成为龙陵县脱贫攻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县创新构建“乡土人才+”模式,通过组织引导、产业基地、措施激励、服务推广等方式,吸纳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引领农村产业革命和乡村振兴。在乡土人才的带动和辐射下,广大农民积极投身林果、畜牧、农特产品加工、刺绣、电子商务等行业,涌现出小微企业1.35万户、电商200余户、涉农专业合作社467个、家庭农场44户、扶贫“大嫂车间”1000余个,村级集体企业200余户,大部分由乡土人才创办和领办,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hhh保山日报网

  近几年来,该县十分重视乡土人才的培养,使一些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型、知识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力量。龙陵县石斛种植面积已达2.25万亩,2019年实现产值5.1亿元。依托石斛产业,采取“农民‘点菜’、政府买单、职能部门‘下厨’、技能中介带动”的方式,对农民进行石斛种植、石斛枫斗加工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00余场次,培训农民3.1万人次,获证率达99.5%,拥有石斛种植和石斛枫斗加工“双料”证书的有2.4万人,其中3000余名持有石斛枫斗加工资质证的乡土人才怀揣技术走天下,到广东、浙江及省内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州市传授技术,年人均收入约6万元。hhh保山日报网

IMG_0072.JPGhhh保山日报网

  “我在盈江为当地石斛种植大户当加工枫斗的领班兼‘教头’,管吃管住,每月挣1万多块钱呢!我带出去20多名寨里的姐妹做石斛枫斗每人每月有几千块钱的收入,改善了家里生活状况,过上了富裕生活。”龙山镇核桃坪村村民尹发娣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如今,尹发娣带着这帮家乡姐妹返乡创业,有的种植石斛,有的加工石斛枫斗,有的搞石斛产品销售。“在家乡创业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挣到钱,有了技术和资金不愁过不上好日子。”尹发娣说。hhh保山日报网

mmexport1557802743129.jpghhh保山日报网

  龙陵县还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库”,着力培育一批致富有方、带动有力、乐于奉献的乡土人才队伍。将全县1万余名种植、养殖、建筑、玉雕、刺绣、电商等方面的乡土人才纳入“乡土人才库”,并根据各乡镇产业特点和群众需求,组织他们深入基层农村,向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帮助基层和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信息难题。同时,围绕建立高效优质特色产业和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要求,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构建起一条“科技专家一一乡土人才一一科技示范户一一辐射带动农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hhh保山日报网

IMG_0080.JPGhhh保山日报网

  “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田少山高路险恶”。腊勐镇松山村何家寨是个有23户109人的自然村,交通闭塞,仅有一条泥土路通向山对,生活环境较差;晴天灰飞扬,雨天泥裹脚,通向山外的公路晴通雨阻,买难卖难困扰着村民的生活。腊勐镇领军人才、何家寨村民小组长何永贵为了解决村民行路难,在项目资金缺口大的境况中,以个人名誉向信用社贷款10万元垫付到工程款项中,保证了工程按时开工。何永贵发挥烤烟种植技术特长主动担任“烟教头”,向村民悉心传授烤烟种植、管理、烘烤等技术,全寨种植烤烟130余亩、烤后豌豆150余亩、甘蔗80余亩,养殖肉牛67头,群众收入稳步增加,2018年,实现了整寨脱贫出列。 龙陵县委宣传部雷 华文/图:龙陵电商、织绵、烤烟、养牛、养蜂的乡土人才。(雷华)hhh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hhh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