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幸福花儿朵朵红

发布时间: 2020-09-16 09:24:33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8423-23.JPGmmm保山日报网

   仲秋时节,记者行走在龙陵乡间田畴,欣喜地看到摘去贫困帽的村民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满弓发力谋发展,铆足劲儿奔小康。mmm保山日报网

  妇女撑起“半边天”mmm保山日报网

  阳光火辣辣地照在龙山镇户孔村卢彩华家小院里,20多名妇女每个人的膝上放着一把篾筛和铁钳,身边放着烘干的石斛条,她们把石斛条卷成枫斗,技术娴熟。她们一边制作石斛枫斗一边聊天,欢声笑语飘荡在院子里。卢彩华告诉记者:“我家院子宽敞,大家都愿意聚集在我家做枫斗,1市斤枫斗加工费是60元至70元,技术熟练的每人能加工2斤多,技术不熟练的也能做1斤多。枫斗是来料加工,一手交货一手拿钱,没有风险,很稳当。”mmm保山日报网

  卢彩华全家5口人,年迈的母亲、患慢性病的丈夫、两个上学的孩子,生活负担很重,她却每天只能围着锅灶转,出不了门、务不了工,眼巴巴看着别人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自己干着急。而现在,她参加了村里举办的石斛枫斗加工技术培训班,结业后加工石斛枫斗,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上班特别好,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钱过上好日子。”卢彩华说。mmm保山日报网

  村党总支书记尹发金介绍,户孔村1052户村民80%的农户加工石斛枫斗,以妇女为主,每年实现收入600多万元,每户每年加工枫斗收入2万元至5万元不等,妇女撑起“半边天”,丈夫成了“贤内助”,做枫斗是“指尖技艺”,女人比男人有优势,妇女成为“指尖经济”的主力军。村里还自发形成10多个石斛枫斗加工“大嫂车间”,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创业平台。mmm保山日报网

  目前,龙陵县石斛种植面积已达2.25万亩,建起了15个扶贫石斛枫斗加工厂、700多个石斛枫斗加工“大嫂车间”,全县有1.2万户4.4万人从事石斛种植或石斛枫斗加工,带动4.8万人脱贫致富。mmm保山日报网

  “羊羊得意”奔小康mmm保山日报网

  雨后初晴,青山滴翠。坐落在深山坳里的碧寨乡中寨村匡家寨村民匡家东的院落里“热闹非凡”:院外一排标准羊圈里50多只羊吃着饲料,圈旁停着一辆装满活羊的卡车,几位村民与买羊的老板砍着羊价。正在清扫羊圈的匡家东心里特高兴,干活也来了劲儿。“今天卖了16只羯羊,出栏价每市斤25块,收入3万多块钱。羊出栏价一直在往上蹿,5月份每市斤才22块,养羊让咱家摘去了穷帽子,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匡家东说。mmm保山日报网

  年近60的匡家东全家6口人,妻子患慢性病离不开人照顾,儿子耳聋,两个孙儿在上学,儿媳服侍患病的婆婆和上学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在匡家东父子俩肩上。为了帮助他家摆脱贫困,驻村扶贫干部为他家协调了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建盖了标准羊圈,种植了4亩优质牧草,购进能繁母羊20只、种公羊2只,父子俩当起了“羊倌”。随后,匡家东加入了乡畜牧兽医站的牲畜养殖微信群,通过“手机课堂”学习科学养羊、疫病防治技术和黄山羊销售,系上了养殖“安全带”,吃下了“定心丸”。当年产羊羔43只,其中有8只母羊产仔2窝、5只生“双胞胎”,2017年出栏黄山羊36只,创收4万余元,2017年出栏52只,实现收入6.7万元,还清了贷款。2018年出栏61只,实现收入7万余元,全家从贫困中出列。mmm保山日报网

  村党总支副书记许海生告诉记者,黄山羊“羊羊得意”,中寨村黄山羊存栏2200余只,全村养殖黄山羊30只以上的重点户有30多户,带动200余户村民养羊,基本上实现了每户一片优质牧草、一间标准圈舍、一个青贮池(袋)、一名科技养殖“明白人”的目标,共同吆着羊儿奔小康。mmm保山日报网

  肉牛真的好“牛”mmm保山日报网

  夫妻俩都是残疾人的赵胜春和花云翠,从来没有想过自家能脱贫。现如今,他家靠着5头“扶贫牛”摘掉了“穷帽子”。mmm保山日报网

  今年36岁右手残疾的赵胜春是碧寨乡麦子坪村人,妻子是聋哑人,上小学的两个孩,全家人围着几亩薄田瘦地盘吃穿,日子过得刮苦。2018年,龙陵县依托龙头公司实施肉牛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头能繁母牛政府补助3000元,每头政府贴息3年期贷款1.2万元,每户限2头,超2头的每头政府补助1000元,每头政府贴息3年期贷款1.2万元,产品由各乡(镇)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包收购。赵胜春筹资购买了5头西门塔尔能繁母牛,建盖了牛圈和附属设施,养起了“脱贫牛”。“党的扶贫政策好,咱要铆足劲儿搏一搏,争取摘去‘穷帽子’,过上好日子。”赵胜春信心满满地说。mmm保山日报网

  一个人管理5头牛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放牛、割牧草、加工青贮饲料,打扫圈舍等一天24小时连轴转,右手使不上力,有些活儿比身体健全的人付出得多,他不言一声苦和累,默默地劳作着,牛儿养得毛色光亮膘肥体壮,5头牛先后怀上崽。母牛产崽后,工作量更大了,赵胜春像个拧足了发条的钟,顶烈日、披风雨,晨起三星,夜宿五更,忙活在田间地头,把家里的一摊子事甩给妻子打理。他说:“妻子心灵手巧,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喂鸡喂畜这些事儿,妻子做得不比身体健全的人差,她为我撑起半个家,让我抽出身集中精力养牛。”mmm保山日报网

  2018年,赵胜春出栏肉牛5头,肉牛真的好“牛”,实现收入8.2万余元。看到赵胜春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村干部又为他协调扶贫贷款3万元。有了资金,赵胜春又买回了7头本地黄牛,养殖规模一下扩大到13头,3头西门塔尔母牛又怀上了崽,今年上半年出栏了4头牛,收入6万多元。他说:“以前没有本钱,更没有胆量发展产业,现在有政府的扶贫好政策,养牛有政府贴息贷款和补贴,一下子感觉生活有了希望,一定要把脱贫摘帽后的后续‘答卷’答好。不能因为身体有残疾就什么都不干,等着天上掉馅饼,我打算再买几头安格斯母牛,把养牛规模做大。”(雷华)mmm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mmm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