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幸福就要晒出来 (新闻网评)

发布时间: 2020-10-22 10:11:23

来源:保山日报   

  在我们印象中,绝大多数的乡村是闭塞落后的。风吹时尘土飞扬,雨后道路泥泞不堪,淳朴而老实的人们习惯了世代延续的生活方式,仰望大山,守望大山,憧憬着外面的世界。他们翻山越岭去实现理想,却始终褪不去本真的乡土气。ttt保山日报网

  从一些影视、书籍中,会了解到混沌芜杂的乡土气和捉襟见肘的生存线,他们以单一的生产方式延续着族群的繁衍。交通不便,有时是以喊应喊的交流方式,明明近在咫尺的距离,双方皆可看到对方的轮廓,还得将一步之遥走成了万水千山。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不由得感到震惊与冲击。有些交流与接触甚至直面自然的无数考验。ttt保山日报网

  譬如,怒江沿岸的少数民族的出行方式便令人震撼与战栗。一条铁索如天幕横挂江中,下面是奔腾汹涌的江水,咆哮着,冲击着两岸的山壁。一个人猛地犹如一把箭从铁索的一头滑向另一头,我不知他彼时的心境如何,是波澜起伏,还是平静如水。他终于抵达对岸,只是惯常的解下锁扣,投身另一方生活。那该是一种无尽的勇气,还是经年累月的熟练而变得见怪不怪。我们在感叹自然的魅力与雄奇的同时,也在感叹生存的艰辛。当然对于局外人而言,充满惊险与好奇,在理想化的体验背后,便可窥见那疲于奔命的人群的命运使然与不屈的抗争。ttt保山日报网

  那尚处年幼的孩童打小就参与家里的一切农事,而外出务工家庭更甚,留守童叟守护着村庄与家族的另一种底色。他们还须翻山越岭去上学,走过的山不计其数,趟过的水数不胜数,这本不该是这年纪所承受的事,可现实却往往走向另一面极端,他们是否在悲叹自身的命运,抑或想过改变生存状况,完成生命的另一种绽放。ttt保山日报网

  在云视新闻七彩云看到《70年我们的云南故事》讲述的云南交通建设让天堑变通途。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将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国道、省道、县道、乡村公路建设……路网不断向前延伸,直至村村寨寨。ttt保山日报网

  这样的通达消息,通过网络晒出的交通要道,我们的幸福原来就是这样晒出来的。想起那一年,大丽高速公路通车,第一次从大理回剑川老家,从来没有觉得家的距离是如此的近,幸福感油然而生。我的扶贫挂钩户左杨慧一家,居住在隆阳区瓦房乡水源村的她,离乡镇公路仅2公里多的距离竟封闭了很多年,祖辈们深居在村里,有的老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优质火腿藏在深闺无人识。ttt保山日报网

  这几年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云岭大地换了新颜。就我居住地保山隆阳区,各乡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清理垃圾、改厕提升、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庭院整治、栽树种花等方式,着力解决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在这一场扶贫攻坚战中,我们单位挂钩的水源村发挥“党建+长效”着力建设整洁美好家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ttt保山日报网

  “现在,党还帮我把家门的路硬化了,房子也加固了,我还养了蚕,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至少看病生活已不是问题,一些小问题能自己解决就绝不能给国家添负担。”水源村的彝族妹妹左杨慧这样说。ttt保山日报网

  比较“时髦”的她,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平日也爱玩抖音,把自己身着漂亮的彝族服装的照片,清晨洒满院子的阳光、日常在田间劳作、晚间吃自家腌制的火腿、雨天送小孩上学等情景展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把自己的幸福通过网络平台“晒”了出来,更多人由此认识了水源村。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乡村,网络犹如一条无形的交通线,将五湖四海的人群、乡土、故事交织在一起,他们丰富了世界的可能性,也挖掘了更多的未知性。每次下乡走进村里,感受到村民生活很简单,他们的日子就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ttt保山日报网

  正如一篇通稿里写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有路可走”到“有车可坐”,云南交通基础设施的变迁,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ttt保山日报网

  我们脚下的村庄,虽无城市的恢宏,却多出了几分淳朴中的可爱与真实,令亲历者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而照片记录了那一刻的悲喜交杂,是欢欣,是热泪盈眶,其背后是无数人奋斗的结果,乡村正不断打破人们的偏见,它并非闭塞落后,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时代。(段杏花)ttt保山日报网

责任编辑:李秋ttt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