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春天里的团聚、祝福、期盼和坚守——本报记者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 2021-03-01 10:10:51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iii保山日报网

市农科所专家为尹大妈家的核桃树进行技术处理
在北苑农贸市场菜摊上忙碌的李国斌夫妇
社工在老兵家开展访谈
王艳红 摄
元宵节前夕,永昌街道甜子社区开展“创文抗疫我先行”书画展进社区进小区活动。来自社区五个家庭的适龄孩童用手中的画笔为保山创文活动献上他们的祝福。 周向东 摄  
正月初一,腾冲市中和镇中营社区群众自发组织了一场山歌会,一曲曲悠扬的调子引得过往群众驻足围观、拍手喝彩。 蔡文雯 摄  

  ●故事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在2021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本报多路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和抒写着最普通的群众,捕捉这个春天里的团聚、祝福、期盼和坚守。iii保山日报网

  山茶花开新春暖iii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刁丽俊iii保山日报网

  2月9日,腊月二十八,天才微亮,隆阳区板桥镇北庙小水井的尹大妈就拨通了我的电话:小刁,我家后山的山茶花开了,山胡椒也结了,你快上来啊,我拿核桃油炸给你山胡椒酱,你胃不好,吃了开胃得很。我的心情似乎瞬间就被山茶花开的声音催生得愉悦起来,告诉大妈下班就去吃午饭。iii保山日报网

  中午,开了半小时的车,在幽静的洼子爬了半小时的坡,我到达大妈家,那个群山环抱、核桃树掩映的小院子。因为同时拎着两个装核桃油的大塑料桶,手都勒得酸酸的。iii保山日报网

  迫不及待走进厨房,一盘油炸核桃还滋滋冒着热气,一盘凉拌桑花翠绿惹眼,一碟活色生香的“鬼火怒”上点缀的是刚摘的山胡椒,风卷残云,辣得真是爽啊。当然,我今天来其实也不完全是为了吃饭,过年了,给大妈拜个年是主要的。去年底,我先后把大妈卖了一百多斤核桃油,但一直忙不赢给她送钱过来。iii保山日报网

  说来话长。三年前,大妈和大爹种的几百棵核桃树几乎都不怎么结了,中秋节才收几十斤核桃。我请教了市农科所的专家郑家文老师后,郑老师又请了核桃专家黄老师,带着工具,用最新的专利技术,为大妈家的核桃树分批进行技术处理。第二年,处理过的那一杈结得挨挨挤挤,还要用杆子去撑它才立得住。这一年,黄老师和郑老师继续去处理剩余的一杈,到了2020年秋天,每一棵核桃树都结得顶顶串串。偏偏这两年核桃价格大幅滑坡,高兴之余,怎么卖核桃又成了难题。iii保山日报网

  我给大妈出主意干脆炸核桃油吧,我给你卖油。于是,大妈在那里剥核桃仁,我给朋友们发信息约他们买核桃油,油炸好后,都分发到朋友家里去了。中午,吃着大妈炸的核桃和山胡椒酱,觉得格外的香。iii保山日报网

  吃完饭,记挂着后山的山胡椒和山茶花,大妈带着我快速向屋后走去。并不远,爬一个缓缓的坡就到了。这个时候的山胡椒似乎并不是我们四月、五月熟悉的山胡椒,颗粒小而硬,但味道倒是那个味道。摘了一兜,等待大妈给我炸酱。iii保山日报网

  接着转了一个弯,哇,惊喜来了,一坡的山茶花开得热烈蓬勃,似乎整个早春都到这里聚会了,是单瓣老品种的,以往我们经常在街上碰到有人采了拿箩筐挑着卖,今天这样随心所欲地采,那是真过瘾。我掏出手机,把一大捧山茶花凑在大妈脸上,给她拍了一张新春照,山花灿烂,笑容也灿烂。iii保山日报网

  “卖菜大王”的幸福生活iii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周向东iii保山日报网

  青菜、辣椒、番茄、萝卜、芹菜、小瓜……在这个不足五平方米的摊点上,今年28岁的刘莉丽和丈夫李国斌从早上7点就赶到位于保山城北惠通路与九龙路交汇处的北苑农贸市场,把刚从批发市场买来的新鲜时令蔬菜摆放在这个小小的摊位上,开始夫妻俩每天的卖菜工作。iii保山日报网

  “我们每天凌晨三点就到永昌商贸园蔬菜批发市场购买当天所需要的各种蔬菜。然后又回到这里开始零售和派送……”2月23日正月十二上午八点半,当记者来到刘莉丽摊点前询问其销量情况时,正忙着卖菜的刘莉丽这样告诉记者。而一边正在将大量蔬菜搬上越野车的李国斌也开始了他每天都要忙活的派送工作。李国斌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要给近20家餐馆、超市、单位食堂送菜,这个时间段是他最忙碌的时刻。iii保山日报网

  “我们两个分工明确,她在摊点负责零售,我负责派送。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李国斌笑着对记者说。iii保山日报网

  放眼此刻的北苑农贸市场,干净整洁的市场内已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各个食品区前物品丰富充足,秩序安宁井然,依然是一派和谐祥和的节日氛围。iii保山日报网

  个子小小的刘莉丽是原隆阳区河图镇打渔村人,2016年6月打渔村拆迁后,她和家里的父母亲爷爷奶奶一大家子都成了拆迁户,开始在龚家庄社区临时安置。“土地被政府征用了,自己从农民变成了居民。不管怎样,要开始适应新生活。如何就业求生存是关键。当时也想过去外省打工挣钱,后来在父母亲劝说下,开始学着去卖菜。人总得给自己找点事做,也算有个立身之处。”如今能说会道的刘莉丽说起自己的事反而有些腼腆。iii保山日报网

  也是在这一年,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鹤庆县的白族小伙李国斌。两人同岁,初次见面就一见钟情。之后,李国斌来到保山,夫妻俩一起开始了卖菜生活。虽说早出晚归,生活辛劳,但夫妻俩用他们的实诚和善在北苑农贸市场里站稳了脚跟,在卖菜这个领域卖出了名堂。他们通过刘莉丽父母亲在民强街卖菜20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热情服务的智慧理念,与多家饭馆以及学校食堂签订蔬菜供应协议,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成为农贸市场里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iii保山日报网

  如今,刘莉丽夫妇和女儿与父母亲爷爷奶奶居住在廖沈小区的两套房子里。说起新一年的日子,刘莉丽充满信心。iii保山日报网

  社工,让温暖在社区流动iii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字相禹iii保山日报网

  2月23日,隆阳区永昌街道红庙社区里的保山市四叶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开始了新年后的第一次上门走访。保山市四叶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2015年在共青团保山市委、保山市民政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依托保山学院的高校平台和专业优势,成立了服务社区的社会组织,该中心承接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服务示范项目、云南省“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等多种服务项目。iii保山日报网

  李迎聪是四叶草的专职社工,2020年11月份开始,他和同是专职社工的杨慧玲,在保山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老师的指导下,经社区同意后,开始有目的的梳理社区老兵信息,最终,他们开始了32个60岁以上老兵的走访。iii保山日报网

  保山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老师、保山市四叶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红庙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督导严茜说:“四叶草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全市第一家社会工作站,开展工作在全市就应该有超前意识,在服务上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体现出社工工作的温度。”iii保山日报网

  在老兵韩忠志家,66岁的韩忠志拿着李迎聪递过去的《老兵口述史》访谈提纲,看了一眼乐呵呵地说:“社区的社工想得真周到,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兵。”按照提纲中的内容,韩忠志开始给社工们讲述自己入伍前、入伍期间、退伍后的故事,讲到精彩处、他不时站起来比划着,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iii保山日报网

  韩忠志告诉记者,社区里也有老兵之家,也会开展一些活动,但类似有社工到家访谈,自己还是第一次遇到。他说,有很多难忘经历的老兵内心很想找到聆听着,但因和年轻人有代沟,没有合适的对象倾诉,有了社工的上门访谈,自己在春天里感到了不一样的温暖。iii保山日报网

  为了做好老兵的访谈,李迎聪和杨慧玲在底下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李迎聪记得,最初入户时,由于社区面积较大,要准确找到老兵家的位置很费力,但一想到能为社区老兵服务,倾听他们讲述故事,他们就觉得有了劲头。如今,两人能准确记得入户过的老兵年龄、入伍时间、退伍时间和爱好,这对今后整理老兵的文字打牢了基础。“不仅是单一的访谈,我们在对全部老兵做完走访后,经过后期的录音整理、文字记录,会形成一本囊括整个红庙社区老兵口述史的书籍,可算是内部参考的资料。”严茜说。iii保山日报网

  年饭轻松解决了iii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蒋蕾iii保山日报网

  受疫情影响,过年期间,一些部门工作人员需要留守岗位,所以, 直到大年三十放假这天,林女士才确定下来,初一可以约家里亲戚们吃顿团圆饭。可是,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这两天,能提供服务的餐馆基本都已经预定满了,到哪里才能临时找到一个坐得下一家老小两桌人的餐馆呢?林女士很为难。经同学介绍,林女士给位于隆阳区九龙路的枣林苑花园餐厅打了电话,老板表示,可以克服困难,给林女士在大年初一这天安排两桌。挂上电话,林女士这才放心:看来,这个年还是可以好好热闹一番。iii保山日报网

  枣林苑花园餐厅是80后退伍军人张晓开的餐馆。“陪大家过年,我们真的不放假。”一句看似开玩笑的表述,却掩藏了生意人的努力以及餐饮服务行业从业者们一年到头的辛勤。iii保山日报网

  记者见到张晓时正值大年初三下午,此时没有客人的喧阗,忙碌了几天的张晓正坐在营业台前的一个凳子上趁空打盹。“我们店小一点,满打满算就只够坐18桌,但这几天也天天爆满了。”张晓揉揉眼睛笑着说。iii保山日报网

  8个厨师、6个服务员,连同张晓本人和洗碗工在内,15个人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六的七天时间里,共服务了一百多个家庭以及一些同学、朋友圈。员工们多来自汉庄、火烧营、沙河等周边农村,基本是90后,虽然离家不远,但他们都做到了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张晓夸他们已有生活担当。特别是大家都没有要求加班费,能和老板同甘共苦,这一点让张晓觉得,当今的年轻人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继承了老一辈的吃苦奉献精神。iii保山日报网

  “我们大年三十就备好了很多新鲜菜,到了大年初二菜市场也就基本恢复营业了。”张晓说:“无非就是辛苦点,但能给人们多提供一个吃饭的地方,我们没有趁机涨价,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饭菜还是要保证质量。”iii保山日报网

  “他们家十个人一桌的年夜饭也就收了788元,服务很到位,真的很实惠呢!”林女士显然对今年的团圆饭感到满意。“我原本想着,临时选地方,贵一点也无所谓,重在团聚,没想到,今年的年饭问题这么轻松就解决了!”林女士高兴地说。iii保山日报网

  回家的路 幸福的路iii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杨桦iii保山日报网

  毛毛的家乡是隆阳区瓦房乡的一个小山村,那里风景秀丽,群山环绕,溪流潺潺,炊烟袅袅,她的女儿总是迷恋那方宁静的沃土,每每节假日总要抽出时间回家小住几天,可每次回家的路上,女儿总要埋怨山路太颠簸,爸爸的车技太差,回家的欢喜总会在路上被磨去大半。iii保山日报网

  “爸爸,咱们山咔咔也通高速了,以后是不是我们想回瓦房就回去了。”汽车刚驶上高速路,女儿激动地大声问道。大年初三一大早,毛毛一家从保山出发,第一次走保山——泸水高速公路回老家,他的父辈、爱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瓦房人,那里有他们割舍不了的亲情。iii保山日报网

  “自这条高速路开工后,我就时常关注着它的建设情况。今年春节,保泸高速公路(瓦房至六库段)刚刚建成通车。现在我上班、回家只需开车30多分钟,想回家就回家了,不用担心开车开不赢了。原来我可是要在路上颠簸两三个小时,周末才回家,车子灰头土脸的,进城都害羞。”在瓦房工作的毛毛爱人告诉记者,由于原来走老路路面很窄,有些地方两辆轿车会车都困难,60多公里路老司机也需驾车2个多小时。iii保山日报网

  看到车子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快速前进,路边树木从眼前飞速而过,第一次走高速路回家的毛毛眼前不断浮现出20年前父亲背着行囊送自己上学的情景。“记得那时乡里每天只有一趟班车,每天凌晨六点发车,父亲必须早早起床,肩上背着家里给我准备的辣菜,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物品,陪我走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小路,到达站点后送我上车,直至我渐行渐远。而我每次都会带着离家的惆怅与不舍,在四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回到保山,小身板每次都会被折腾得犹如大病初愈、苦不堪言。那时我想家,却十分害怕坐车的痛,总盼望回家的路短些,好走一些。”毛毛说,以前回家,自己经历过行驶3个小时的盘山公路;也经历过行驶两个多小时的沙瓦水泥路,而今呈现在眼前的是半小时就到家的高速路,那种痛再也不会有了。iii保山日报网

  听着她的讲述,我也如正行驶在保山——泸水高速公路上一般,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眼前闪过……iii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iii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