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隆阳

【文明村镇】一花引得百花开

——隆阳区瓦窑镇下麦庄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侧记
发布时间: 2021-03-30 09:37:32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8579-22.JPGwww保山日报网

   “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国家级森林乡村”“云南省生态文明村”“云南省文明村”“保山市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先进村”……这是隆阳区瓦窑镇下麦庄村近几年来斩获的一系列殊荣。www保山日报网

  下麦庄村是一个地域偏僻、人口少、山高谷深的彝族小山村。自2017年来,该村以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为引领,整合项目资金530.21万元,在油房河、后山小组实施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族文化建设等工程,实现了村美和民富。www保山日报网

  为用准用好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资金,该镇、村、组干部深入油房河和后山组反复调研,多次召开群众会听取意见建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内容、规模、布局和方式,并进一步完善后续管理等相关制度。同时,抢抓历史机遇,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千方百计协调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共整合项目资金530.2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合156.3万元,发挥了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建设资金“四两拨千金”撬动作用。www保山日报网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彝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作为创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实施中,共投入民生改善工程资金185.71万元,其中申请项目资金56.4万元,地方配套及整合资金109.71万元,自筹及社会捐资16.48万元。投资63万元建设了油房河、后山小组村内道路6300平方米,投资41.1万元硬化了入户道路4600平方米,投资46.71万元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投资19.6万元建设了村内防洪沟2060米、防洪防灾挡墙120平方米,为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www保山日报网

  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推动下,下麦庒村2002年充分利用当地气候环境优势种植核桃树8600亩,人均种植面积达18亩,挂果后年产鲜核桃达300吨。在项目建设中,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投入资金338.5万元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其中项目资金20万元,地方配套整合资金264.5万元,农户自筹54万元,改造山羊养殖圈舍1200平方米。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绿色经济魔芋、中药材、牧草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目前,下麦庄村80%以上的农户养上了黑山羊,数量已达8000多头。黑山羊圈养积累的羊粪又循环利用到核桃林下,生态循环农业效益明显。为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先后争取扶贫项目资金270余万元,成立了由村委会牵头管理的专业合作社,申办了食品生产许可证,注册了“云桩核桃”品牌商标,建成了标准化的核桃产品深加工扶贫车间,主要生产枣夹核桃、核桃油、蜂蜜核桃仁等系列产品。扶贫车间生产的原生态核桃系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供不应求,2018年实现利润32.6万元,74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获收益分红45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可收入3.07万元。www保山日报网

  把彝族文化元素贯穿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全面展示了彝族文化精髓。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实施中,共投入资金29.4万元,其中申请项目资金23.4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6万元,建设了小组民族文化活动室2个,加固维修了村内原生态土坯墙,并在新建墙体上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在民族文化广场安装健身设施2套,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5户,示范带动民族亲如一家、和谐相处、交流交融。同时,全体村民做到日常生活讲彝文、唱彝歌,彰显了浓郁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www保山日报网

  在民族示范村建设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行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竣工公示制度,建立了村民廉政监督员、党支部、村民代表管理村务制度,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维护团结稳定的同时,还建立了村规民约,划分了党员责任区,加强村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造福群众。www保山日报网

  一花引得百花开。如今的下麦庄村成为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彝族文化建设的样板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标杆村。(杨建桂)www保山日报网

www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www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