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一个“苍蝇村”的蝶变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俯视茨桶村)
施甸县的茨桶村,曾经因为村子脏乱差,苍蝇蚊虫随处可见,被人们称之为“苍蝇村”。5年脱贫攻坚,这个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实施以后,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个正在变美的小村庄展现在人们面前。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一个建在山坡上的村庄映入眼帘。白墙青瓦的民居在绿色中若隐若现。走进村子里,道路清秀、干净,盛开的梨花、桃花点缀着村庄。在茨桶村上寨小组张德光家里,干净整洁的庭院看上去非常舒服。
“原来人畜不分离,污水乱排,苍蝇就很多。”张德光说起几年前的人居环境,很有感触。
茨桶村属于施甸县的深度贫困村。因为贫困,村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不高,加上基础设施薄弱,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
“刚到茨桶村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卫生差,柴草、畜粪到处乱堆乱放,从驻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想改变这种村容村貌。”茨桶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赵应武这样说。
施甸县人大常委会挂钩帮扶茨桶村460户农户,为了提升人居环境,组织挂包帮干部入户宣传政策,给农户讲清楚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与农户一起打扫清洁卫生。同时,县人大的挂包帮干部向农户捐资共计30多万元,用于扶持经济困难的农户硬化院场和入户道路。更让茨桶村村民高兴的是,2020年,茨桶村在上寨组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起了2700多米的污水管网,新建户内化粪池20个、污水处理池6个。同时,通过推进“厕所革命”,全村完成厕所改造450座,从源头上整治了脏、乱、差。
完善了基础设施,村民们投入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更足了。2020年,为了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茨桶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在16个村民小组成立了环境卫生评比理事会,制定了《环境卫生评比打分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把群众自己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来办,在理事会的带动下,村民的卫生意识逐步提高。
环境卫生好了,村民在发展上的精气神更足了。脱贫攻坚以来,茨桶村硬化村庄道路56千米,实施了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修建了文化活动场所,饮水、电力、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医疗设施均已达标。同时通过发展种养殖产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促进村民增收。2020年末,茨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42元,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
“我们将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把茨桶村建设得更好。作为茨桶村党总支书记,我有责任,也有义务领导茨桶村的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说起下一步的打算,茨桶村党总支书记王永贵充满了信心。
杨丽娟 杨 磊 杨继泽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