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滇西粮仓”常建常新,保山市粮食生产运行在高质量轨道上——

强基固本 稳粮保供

发布时间: 2021-05-27 09:28:58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滇西粮仓”常建常新,保山市粮食生产运行在高质量轨道上——888保山日报网

强基固本 稳粮保供888保山日报网

a8630-4-3.jpg888保山日报网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事关国运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山产粮区各族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把保山建设成了名副其实的“滇西粮仓”“高原粮仓”。建国72年来,我市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主要体现在:888保山日报网

a8630-4-1.jpg888保山日报网

  粮食产能不断增强 粮食安全稳步提升888保山日报网

  保山是云南的粮食主产区,多年来,保山没有满足于“滇西粮仓”的成绩,没有止步于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建国72年来,保山市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先后被列为全国24个“产粮大市”之一,隆阳、腾冲和昌宁被列为全国产粮大县。“十三五”时期,我市持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基础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实现增产丰收,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交出沉甸甸的成绩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确保了粮食安全。888保山日报网

a8630-4-5.jpg888保山日报网

  ——人均粮食产量居全省前列。202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600千克,比建国初期1952年的256千克增长了2.3倍;在全省的位次从“十五”末的2005年起到2020年一直居于全省前三位。888保山日报网

  ——面积稳固提升。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395.16万亩,比建国初期1952年的221.06万亩增加了174.1万亩;比1978年的328.64万亩增加了66.52万亩;由“十二五”末2015年的394.6万亩增加到2020年的395.16万亩,年均增长0.03%。888保山日报网

  ——产量逐步增加。2020年粮食总产量146.12万吨,是建国初期1952年27.79万吨的5倍;是1978年59.13万吨的2.5倍;由“十二五”末2015年的143.16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45.91万吨,年均增长0.38%。888保山日报网

  ——单产显著提高。2020年单产369.77千克,是建国初期1952年125.7千克的3倍;比1978年的179.9千克增加了189.87千克;由“十二五”末2015年的362.8千克增加到2020年的369.24千克,年均增长0.35%。888保山日报网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发展根基逐步完善888保山日报网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市场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2019-2020年,全市投入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5.0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0.65万亩,完成省农业农村厅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直接受益农户8.29万户32.6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9万户4.41万人,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走在全省前列、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了积极贡献。888保山日报网

a8630-4-4.jpg888保山日报网

  一是坚持突出重点,服务稳产保供。全市坚持将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作为建设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建设高标准农田22.47万亩,在“两区”范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20.31万亩。通过采取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综合治理,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57.7万千克,为全市粮食持续增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888保山日报网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发展短板。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解决项目区基础设施短板为导向,集中资金对项目区进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综合治理,共在项目区平整土地、坡改梯0.7万亩,修建小型集雨设施401座,架设管道151.6千米,衬砌渠道341千米,修建机耕路394.1千米,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为粮食持续增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888保山日报网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农田。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在项目区改良土壤17.2万亩,建设永久性耕地质量监测点19个、补充调查监测点29个,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8万亩,重点在山区和半山区平整土地、坡改梯0.7万亩,动员和引导群众增施有机肥,进行保土耕作和种植,有效减少项目区水土流失。888保山日报网

  强化科技示范推广 多措并举提高产量888保山日报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保山市更是把粮食安全工作作为保民生促经济的头等大事,围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原则,农业科技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888保山日报网

a8630-4-6.jpg888保山日报网

  一是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平台。围绕粮食安全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聚焦各地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020年全市建设长期稳定的育种基地、水稻绿色防控等示范基地9个,示范基地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各类基地的示范展示作用,依托每个基地建成一个科技示范村,组织农技人员现场实训,组织示范主体观摩学习,组织全村农户参加科技推广,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888保山日报网

  二是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特色产业目标,育成并通过审定或登记新品种7个;自主研发的“岫粳28号”“保大麦20号”“保大麦22号”被列为2020全省主导品种,“核桃林下套种大麦集成技术”“蚜茧蜂控制油菜蚜虫技术”被列为2020年全省主推技术。遴选适合本地的岫粳21、云抗10号等品种80个,示范推广稻—鱼高效综合种养,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绿色防控等43项技术进行发布。2020年实现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8%以上,示范基地及示范户亩产量、产值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88保山日报网

a8630-4-11.jpg888保山日报网

  三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全市以“两融、两适”为路径,落实“藏粮于技”,把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作为助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提质减损、稳产增产的有效途径。2020年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1323.6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3638台套,惠及农户3121户,拉动农民投入近1亿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64.85万千瓦,农业机械拥有量24.73万台(套),农机作业面积达918.82万亩次,比去年增长0.64%。完成机耕面积486.08万亩、机播面积32.14万亩、机收面积159.0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1.2%。随着全程机械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粮食生产环节机械替代劳动力步伐显著加快,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保障了全市99.6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8保山日报网

  四是农药化肥实现减量增效。2020年,完成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化肥利用率达到40%,化肥使用量(折纯)10.7万吨,同比减0.19万吨,减1.7%,实现近三年连续负增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2.44%,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2.48%,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农药使用量4038吨,同比减168万吨,减4%,实现近三年连续负增长。有力支撑了全市粮食产业绿色发展,推动优质粮食高质量发展。888保山日报网

  五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更新知识、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年轻骨干人员培训力度。2020年全市共组织培训县乡农技人员及科技示范户龙头示范户共719人,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26场次,培训农民1.3万人次,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及技术明白纸7.6万份,通过主推技术服务指导农户19.1万人。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重点对乡村产业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等1458名进行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科技培训。888保山日报网

  六是农业科技成果申报及应用卓有成效。2020年,获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2项、丰收奖贡献奖3名、“互联网+农技推广” 服务之星1名,云南省科技进步1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发挥面向基层服务产业,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争取到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4个,其中粮食方面有云南省麦类产业体系保山综合试验站。各试验站专家依托单位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为粮食增产做出积极贡献。888保山日报网

  发挥资源优势 做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888保山日报网

a8630-4-8.jpg888保山日报网

  从2010年开始,湖南农业大学开始在施甸县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实地验证,繁殖C815S品种24.75亩,亩产518.2千克;2011年繁殖Y58S品种230亩,最高亩产达743.8千克,创造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世界最高单产纪录。2020年,隆平高科、中种集团、中国水稻研究所、垦丰种业等26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到施甸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品种选育和亲本繁殖工作,制种面积共2025亩。截至2020年末,施甸县累计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197个品种、18336亩,繁殖种子781.66万千克,平均亩产量426.3千克;种植科研育种材料26万多份。年繁殖的亲本种子能提供全国杂交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用种的80%以上,被袁隆平院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2019年6月,施甸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2020年8月认定为国家制种大县,我市粮食作物种业发展如虎添翼。888保山日报网

  强化科学防灾减灾 有效降低灾害损失888保山日报网

a8630-4-7.jpg888保山日报网

  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的原则和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的要求,抓好粮食作物的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玉米、麦类、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控,完成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5%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二是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应急救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密切关注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倒春寒)等农业气象灾害。坚持应急值守,及时调度上报灾情和恢复生产进展情况。组织专家制定减灾技术方案,引导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有序开展防灾减灾。对重灾区,指导农民搞好补种改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加强救灾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储备、调剂、调运,为灾区恢复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坚持治早治小、全力扑杀的原则,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切实抓好以二化螟、“两迁”害虫、稻水象甲、稻瘟病等为重点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广泛推广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在35%以上,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实现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75%以上。三是扎实推进农业保险工作。认真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惠农政策,2020年实现承保中央农产品补贴种植业保险185.84万亩,投保农户达37.06万户,其中:水稻实际承保36.87万亩、玉米实际承保106.11万亩、甘蔗实际承保22.17万亩、油菜实际承保20.68万亩。发生理赔案件297件,理赔金额1971.03万元,受益107409户。有效增强了农业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为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蔡宗文888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888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