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让后寨向前不靠后(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记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罗王周

发布时间: 2021-09-05 16:24:21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ZZZ保山日报网

 ZZZ保山日报网

  □罗春莉 李建艳ZZZ保山日报网

  后寨,是施甸县酒房乡夹在山道与怒江之间的一个村庄。就在同龄人为摆脱贫困争相外出之时,罗王周却选择从城市返乡,搞起了自主创业。由于能力出众,罗王周很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进村干起了村干部。不久后,90后的他再次被推选为施甸县138个村(社区)中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村党总支书记、主任。ZZZ保山日报网

  年轻村官“挑大梁”ZZZ保山日报网

  2014年,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毕业后,罗王周从刚进入不久的保山海螺水泥厂辞职,回乡建了水泥制砖厂,种了蚕桑,养上了生猪。ZZZ保山日报网

  2016年6月,踏实能干的罗王周被村民选为后寨村村委会副主任,走上了村干部的工作岗位。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罗王周高票当选为后寨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成为了施甸县138个村(社区)中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一肩挑”。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后,为解决贫困户增收难题,罗王周把没有产业,找不到出路的贫困户劳动力找到自己的砖厂,在帮助其种桑养蚕的同时,还手把手传授给农户技术,并按当地标准支付工资。经过四年不懈努力,罗王周创办的砖厂产销两旺,家庭养殖势头较好。202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392.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15443.7元。ZZZ保山日报网

  “跟着罗王周,我们后寨会一直向前,我们后寨不‘后’”。说到罗王周,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ZZZ保山日报网

  在产业发展上,罗王周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适宜养蚕的优越环境,主动借助国家东桑西移项目,将蚕桑产业发展成为后寨村绿色生态支柱产业。“支部提议好,体现党领导;‘两委’商议到,决策科学了;党员审议清,完善要补充;代表决议行,公正又透明……”这句顺口溜是后寨村党总支在经过“四议两公开”,决定发展蚕桑打造特色扶贫产业后,经常被后寨村民挂在嘴边的话。ZZZ保山日报网

  为帮助农民实现产业发展规范化,村党总支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统一订种、统一收购、统一烘茧、统一销售“四统一”。按照该模式,后寨蚕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160户群众栽桑养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帮助发展桑园100亩,并与38户贫困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书,彻底解决了蚕农售茧后顾之忧,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农户零风险,集体有收入,老本不丢失”的产业滚动发展路子。ZZZ保山日报网

  每年春播前,罗王周会邀请蚕桑技术员为种桑农户讲解种植技术,大力开展桑园培育、更新,着力改造低产桑园,注重桑蚕实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蚕桑专家下乡培训指导,开展送科技进田间行动,帮助蚕农更好发展蚕桑产业。经过罗王周的努力,后寨村已逐渐形成了以大岭岗、白沙坡两个小组新植连片桑园1000亩的示范样板,并通过建设成全智能化标准小蚕共育中心800平方米,实现了单批次就可容纳960张种共育的规模。除此,村“两委”还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抓好良种示范推广、小蚕共育、蚕病综合防治等工作上下功夫,使得蚕农在养蚕过程中有效抵御病虫害侵袭,省力化养蚕达到100%,小蚕共育率100%,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ZZZ保山日报网

  小村庄里“大民生”ZZZ保山日报网

  后寨村虽然是酒房乡最小的村,但这个“最小”的背后却有着要解决的大问题。为了让后寨向前不靠后,罗王周总是在心底描绘着后寨村蜕变后的样子:破旧民房变成靓丽民居,泥泞小道变成宽阔水泥路,欣欣向荣的产业与优美和谐的环境交相辉映,人们齐心协力筑梦小康……ZZZ保山日报网

  为了这个梦想,后寨村党总支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于青壮年劳动力,脱得开身的鼓励外出务工或者发展产业;对于有劳动能力,但是由于家庭特殊情况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采取纳入公益性岗位使用,共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2个,覆盖建档立卡户29人,其中保洁员20人,护林员8人,地址灾害监测员4人。ZZZ保山日报网

  据悉,在让全村215户农户住房安全有了保障的同时,后寨村还通过浦发银行开发项目投资58.82万元建设了村标准化卫生室136.36平方米,按照四室分设,该卫生室配有执业资格医生一名,实现了看病群众普通症状不出村即可就诊;架设入户饮水管道25公里,解决了后寨村215户958人的饮水问题;建设垃圾收集池7个;新建卫生厕10个、修缮106个;房心硬化4户,院场硬化7户;2020年大岭岗开展入户道路建设9362.5平方米……一项项惠民措施的落实,让后寨村不断发生着蜕变。如今,很多群众说起后寨,他们都会笑呵呵地说:“我们虽然叫‘后寨’,但生活却一直都向前。”ZZZ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ZZZ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