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帕连:乡村振兴背后的“隐形翅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走进乡村看小康)

发布时间: 2021-10-25 08:30:38

来源:保山日报   

 

  本报记者 周向东 通讯员 王云娟SSS保山日报网

  金秋十月,记者走进腾冲市五合乡帕连傣族寨,探究助力乡村振兴背后的“隐形翅膀”。SSS保山日报网

  “艺术”助力,农村家园美起来SSS保山日报网

  装扮成毛笔的电线杆,正在用相机拍照的小女孩,脚蹬大杠单车疾驰的小男孩,500本书垒起直达房顶的书柱,名曰“万家灯火”的艺术墙,还有“牛圈(juan)”改成的供销社和民宿……沿着壁画女孩镜头对准的方向,记者漫步在诗意小巷,墙上是四处可见的诗句。夜晚,“我在想你”“中国人民很行”“把酒问青天”亮起,既有灯光又有诗意,既有涵养又有特色,这些,都得益于五合乡党委政府在美丽村庄建设中加入的艺术元素。SSS保山日报网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过去这样不堪入目的村庄环境已不复存在。据了解,在每周六早上,帕连群众都会主动打扫和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家家户户还自发地种起了花,不断改变着乡村环境。SSS保山日报网

  “拢巴”助力,基层治理强起来SSS保山日报网

  “拢巴”,在傣语中是指德高望重的大爹大妈,“拢巴”义务调解队(志愿服务队)由此而得名。SSS保山日报网

  “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这支由1名队长2名副队长5名成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寨子内部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至今已成功调解十余起。2020年5月,杨自达和杨文政两户因硬化入户道路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拢巴”义务调解队得知后,主动介入,在他们的耐心调解下,最终入户道路得到了硬化。SSS保山日报网

  在“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建设中,帕连成立党支部,并组建了帕连村民自管组,下设红白理事会、妇女小组、环境卫生小组、老年协会、矛盾纠纷义务调解队等群众组织,推进基层治理。“拢巴”首当其冲,充分发挥老年主力军的作用,顺利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SSS保山日报网

  就因效果明显,“拢巴”义务调解队也被大家称为农村末梢治理体系的带头者、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参与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乡村振兴路上的维护者……SSS保山日报网

  “非遗”助力,农民钱袋鼓起来SSS保山日报网

  傣家除了人们熟知的米酒,还有在5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中加入菖蒲、青梅、艾叶、川芎等10余味中药材熬制成的菖蒲酒。极佳的口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购买。SSS保山日报网

  除了菖蒲酒能卖钱,傣锦也能增收。或花草、佛塔,或孔雀、大象,亦或汉文、傣文图案……傣族织锦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还是质优物美的生活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包包卖得比较多,衣服还算可以,旅游旺季收入多一点,平时游客少,但还是会有收入。”一个正在织布的傣族姑娘告诉记者,旅游让她们有了收益。SSS保山日报网

  竹编的桌子、背箩、垃圾桶、捕鱼的倒须笼、灭蝇的苍蝇拍……在年迈的杨大爷面前,记者见到了他自己编的各种用具。让杨大爷的手工编织品能在家门口变成钱,这自然得益于帕连旅游的升温。面对记者,杨大爷乐呵呵地说:“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当然离不开共产党。”SSS保山日报网

  据了解,傣寨帕连结合农田、果园、非遗传习馆、美术馆等,打造起适合老中青等不同群体的体验式旅游,通过挖掘和开发傣味美食研究基地、亲子活动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摄影基地、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写生基地等,不断吸引着游客到帕连参与体验式项目。据了解,伴随着游客的到访,4家农家乐、2家民宿、20余家小吃店也陆续经营起来,助力着村民增收。SSS保山日报网

  “人才”助力,乡村旅游柴火旺SSS保山日报网

  “帕连”,傣语的意思就是“红色的岩石”。近年来,在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帕连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几年光景便撕掉了无特色、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标签,成功逆袭。SSS保山日报网

  如今,火爆的乡村旅游让不少村民开始回乡创业,9年前远赴上海打工的杨大哥便是其中一人。回到帕连后,杨大哥便和妻子在村里摆了个小吃摊,专门售卖撒撇、凉粉、泼水粑粑等傣族特色美食,收益明显。看到了村里也有这样的发展前景后,杨大哥不愿意再出去了,他说:“今后我都不出去打工了,就在村里创业,乡村越来越好的同时,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SSS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SSS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