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坚定走好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道路 (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21-11-23 15:56:57

来源:保山日报   

   坚定走好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道路 (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hhh保山日报网

  杨学武hhh保山日报网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适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必须坚定坚实地走好每一步。保山市第五次党代会科学谋划保山未来发展全局,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发展任务,积极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为实现乡村振兴锁定一条现实道路。这一思路源于保山市情的科学判断,无疑将会对保山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的变革、新的局面。hhh保山日报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保山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产业发展成就更是令人鼓舞,“三农”工作重心实现了历史性转移,开辟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前景。202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85.4亿元,较2015年的234.5亿元增加150.9亿元,年均增速10.45%;农业增加值243.3亿元,较2015年的144.4亿元增加98.9亿元,年均增速11%;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15亿元,较2015年的148.18亿元增加366.82亿元,年均增速28.29%。粮食总产量由2015年的143.16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46.12万吨。hhh保山日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用产业来振兴乡村的必然要求。打造“绿色食品牌”,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是实现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道路。hhh保山日报网

  保山市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具有较强的集聚优势。一是自然资源富集。保山境内有万亩以上坝子64个,土地肥沃,耕作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素有“滇西粮仓”的美誉,是全省重要的油料作物、蔗糖、烟草、畜牧、林果、咖啡、茶叶生产基地,小粒咖啡和香料烟世界闻名。咖啡、茶叶、核桃、蚕桑、石斛等产业种植面积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农业环境优良。保山年平均气温16℃,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具有立体气候特点,有多种气候类型,无霜期较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境内分布有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河流众多,降水充沛,水资源量较为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地形地貌特殊、水资源丰富,造就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有明显的立体农业特色。三是现实基础扎实。农业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耕地498.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402.8万亩,完成了3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累计建成170.7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4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88。绿色有机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20年,有茶园面积66.91万亩、咖啡13.73万亩、花卉12.69万亩、中药材43.92万亩、水果31.26万亩、蔬菜72.41万亩;全市肉牛出栏21.2万头,生猪出栏317.4万头。品牌创建效果进一步显现。全市以“一县一业”和“十大名品”创建、“三品一标”认证为重要抓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07个,12个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一座保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学府奖”。2020年腾冲市入列全省“一县一业”中药材示范县,昌宁县、隆阳区分别被列为茶叶、咖啡特色县。昌宁“龙腾沧江”牌茶叶入选“十大名茶”,腾冲腾药的“美洲大蠊”、龙陵品斛堂的“精制紫皮石斛切片”入选“十大名药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以做强龙头企业为引领,突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6059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36个、73个;市级示范家庭农(林)场242户,省级示范家庭农(林)场82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83户,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4户、64户。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76.75亿元,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35家。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1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37∶1。hhh保山日报网

  市第五次党代会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高质量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作为未来五年十大重点工作之首,锚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一二三”行动,畅通产业循环。到2025年,绿色食品牌基地化率达4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1以上,新增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和云南省“十大名品”20个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40亿元。要达成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发展目标,需要多方发力、统筹推动。一是要坚守“三条线”。守住耕地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总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守住生态“红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治理农业生产环境,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守住农民增收“中心线”,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二是做强做大“一县一业”。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以“一县一业”促进重点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建设、集群化发展。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以隆阳为重点打造中国最好喝的咖啡;依托国家区域性水稻繁育基地,将施甸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良种繁育基地;将腾冲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县;依托“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做成百亿级产业,将龙陵打造成为全国石斛研学、加工、交易中心;依托“昌宁红茶”品牌,将昌宁红茶打造成为世界级红茶品牌。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实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等十大工程,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打造全省重要的优质肉牛生产加工基地。以大产业为引领,统筹推进生猪、蔬菜、水果、核桃、蚕桑、“两烟”、工业大麻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一业兴、百业旺。要紧紧围绕这一重大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选准乡村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示范村。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挖掘农业多重功能,推动形成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三是抓好主体培育。培育和创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示范家庭农(林)场,推进国家、省、市、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四级联创,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织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链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大市场的有机衔接,让广大农民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者、推动者,并分享发展红利。四是加强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全过程监管,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优化生产环境,确保产品质量,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夯实基础。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可控、问题可追、责任可究。五是强化品牌建设。主动适应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变化,通过调品种、调结构、调面积、调时间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塑造产地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整合用好“三品一标”等认证资源,以“一座保山”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整体塑造保山本土农业品牌。积极参与云南省“十大名品”评选,增加份额、提高位次,注重品牌营销,极力扩张农业品牌市场影响力。六是培育新型农民。要使农业有奔头,重在高质高效;要使农民有体面,既需富裕富足,更要素质提高。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急需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等各类人才。要将新型农民培育纳入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人等。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hhh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hhh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