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和顺,不只是乡愁

发布时间: 2021-12-11 18:12:08

来源:保山日报   

   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雨洲亭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民居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樱花TTT保山日报网

  2400多年的历史,在川、滇、缅、印之间,造就了一条时间跨度最长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丝绸古道。千百年来,这条古道上的民族迁徙、商业贸易、宗教传播以及军事活动从没有中断过。如今,在中国与南亚邻国的交往中,这条路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TTT保山日报网

  腾冲是古代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北、西三面与缅甸接壤。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就有长江中游的商人到这里做生意,从唐代到清代每一次历史沿革的变化都在不断地凸显这个地方作为边关重镇的重要性。腾冲,新时代“一带一路”的桥头堡,扮演着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角色。早在400多年前,腾冲和顺的先祖们就开始出入缅甸,而后一批批和顺人为生计远走异国,足迹遍布东南亚等地,毫不夸张地说,每两个和顺人中就有一个是华侨。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是流落在腾冲城下大明朝书生眼中的小桥流水人家。TTT保山日报网

  在朱门翠柳的江山万里图上,一路跟着南迁的军民来到边关,进入和顺。600多年前的和顺,仍是未被开发的原始状态,只有一些土著佤族居民,在这一带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当他们看到夕阳照在村前的河里,特别像川东家乡海棠溪傍晚温和宜人的美丽景色,于是将这个村落取名“阳温墩”,意即“不冷不热”。到了明代,为保证卫、所稳定和兵源不流失,朝廷在腾冲地区实行军户制度,屯田戍边,这些内地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从此,和顺被赋予勃勃生机。TTT保山日报网

  千里戍边始建和顺,迢迢远路奔走夷方。大约康熙年间,“阳温墩”改名为“和顺”,取“云涌吉祥,风吹和顺”之意。对和顺人来说,为生计“走夷方”,筚路蓝缕到缅印,孤注一掷贩洋纱、运珠宝,终是为了衣锦还乡。无论走得再远,心中牵挂着小河边那个秀美的家乡,总想着有一天,落叶归根,归园田居。家人的笑颜,母亲的白发,还有村前在微风中晾晒翅翼的白鹭,那么多的柔软,那么多触手可及的温柔。一日不归去,一日不解乡愁。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是乡人历经世代辛劳创造的梦想家园,一个和谐安宁的人文世界,一个文明富庶的礼仪之乡。这里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有良田美池,溪流纵横,亭台楼阁,一派江南乡村景致。“远山经雨翠重重,叠水声喧万树风。路转双桥通胜地,村环一水似长虹。短堤杨柳含烟绿,隔岸荷花映日红。行过陂陀回首望,人家尽在图画中。”这是和顺诗人黄绮襄诗中所写。乡愁,承载了家乡记忆、乡土情怀,更多的,是对“根”的文化认同,对精神家园的眷恋。悲欢离合的乡愁,在青绿的龟坡,在叮咚的蕉溪,在每一个早晨或黄昏瓦缝的炊烟里袅袅升起。TTT保山日报网

  然而,和顺,不只是乡愁。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是从成都平原出发的巴蜀商人眺望的远方。TTT保山日报网

  在博望侯张骞的奏章里,在西南夷地这条民间商贸的秘密通道里,孤注一掷的巴蜀商人,躬身走在商贾的队伍中。丝路远走天涯,高山峡谷众多,大江大河纵横,道路崎岖难行,因此,马帮成了最务实的选择。矫健的越赕马每走一步都裹挟着山风的凌厉,全身的重量在坚硬的石板路上烙下马蹄的奋捷,深深的蹄窝是古道的印章,被落叶和野花掩护。那些青苔,那些从石头身体里慢慢渗出的苍茫的锈蚀,成为蛐蛐的乐园,蚂蚁的住宅,抑或是大自然永不披露的秘密。TTT保山日报网

  忍辱负重的马帮汉子,在经历辛酸与贫寒之后,在荒凉的矿山用双手淘漉着坚定的雄心壮志,在深山密林里用双脚丈量着未来的经济步伐,在东南亚铺开一张强韧的商业网,用一种孜孜求教的精神搅动着古老的商业机制,创新着人们的商业意识。运筹帷幄的商贾,哪怕站在离文明中心最远的地方,依然驮回来一条流光溢彩的财富之路、丝绸之路、外交之路、文明之路。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是赶马人从一弯再弯的肋骨里,认出的家乡三亩麦地。TTT保山日报网

  在和顺,有一首用村言俚语半文半白方式写成的歌体式民谣《阳温墩小引》,既是和顺人到国外谋生的一部指南,也是一部用于告诫乡人的劝世歌谣。和顺耕田有限,随着人口繁衍,“吾腾冲,田地小,而且薄瘦。不得已,家为贫,不得不走。”离开了家的和顺人选择“穷走夷方急走厂”。“夷方”最早指的是缅甸的八莫、瓦城(今曼德勒)等地,而“厂”则指缅甸北部的玉石矿山和银矿场。“走夷方”的人以经商为主,“我中华,开缅甸,汉夷授受。办棉花,买珠宝,回头销售。此乃是,吾腾冲,衣食计谋。”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人能吃苦,这是共识。带着老祖宗们的精神胎记,和顺人在腾冲、云南乃至东南亚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犹太人”般的精神气质,做人做事有一种先卑下后崛起的韧劲,以一种卧薪尝胆的隐忍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善于发现资源并将之转换为财富。大大小小的商号纵横四海,经营的货品大宗到珠宝木材、黄金白银、煤油生丝,小件到饵丝、腌菜、麻线,无所不包,使得“金腾冲”的口碑蜚声而起。腾冲虽然不是翡翠的原产地,但它的经济融汇力和文化亲和力却让它成为东方翡翠文化的发祥地。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是簪绒花戴璎珞的小媳妇熬成婆婆的苍凉。TTT保山日报网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少年,迎娶簪绒花带璎珞的姑娘,彼此情投意合,你侬我侬。“过了霜降,各找方向。”婚后半年,男人便要从张家坡古樟树下离开家乡远走夷方,不出去闯荡的和顺人是被乡人看不起的。他们把财富、生命、爱情融入这片多乡愁、多别离的土地,清澈的眼眸,承载着游子离家的不舍和出人头地的希望。那个义无反顾又频频回首、满脸星光的人,故乡啊,这一别是否就是永远?TTT保山日报网

  春夏与秋冬,生死与离别,想念与等待已是一种寻常的生活方式。河水从桥下淌过,和顺媳妇在洗衣亭里捣洗过衣服,拧干湿漉漉的水。双虹桥头眺望过男人归乡的身影,那眼神,如烟,散得快。灯下缝补,一针一线把温情缝补给远行不归的亲人和子女,最后打一个死结,自行咬断,唾到窗外去,好比一滴泪掉入大江。多年的媳妇熬成白发的婆婆,望穿缅北崇山峻岭,望断小巷幽深庭院,岁月中站成隔娘坡上一道孤影,拥有珍珠的光泽和翡翠的质地。TTT保山日报网

  和顺,是乡村文化中一个重视文教的“文化之津”。TTT保山日报网

  千年古驿道蜿蜒伸入稻田,商旅从这里经过,举人也从这里经过,缅甸国师尹蓉、滇南一支笔李曰垓、著名哲学家艾思奇……一路书香跌宕在这里。勤耕苦读的耕读文化,是和顺之所以在600年里得以长盛不衰的核心。TTT保山日报网

  《阳温墩小引》言:“幼不学,老何为,如同禽兽。三代人,不读书,好似马牛。”在和顺,有以推行教化为目的的准庙宇文昌宫和魁阁。到近代,和顺不仅最早办起了女子学堂,还办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文化是和顺人最常接触的东西,好比一日三餐的碗和筷。普通人家喜欢藏书,一般人也能撰文拟对,通晓多国语言文字的人俯拾皆是。有记载证明,和顺图书馆里的藏书百分之九十来自民间的个人捐赠,这些私家藏书像百川入海一样丰盈充实了图书馆。腾冲私家图书馆有很多,近代工商业者张木欣辟有“木欣图书馆”。原保山市图书馆馆长鲁兴勇的姐姐、企业家鲁兴华为儿孙建有私家图书馆。可以肯定,和顺人对知识的信仰,对文化的尊重,一直走在中国乡村的最前列。TTT保山日报网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腾冲和顺,原和顺图书馆馆长寸茂鸿全程陪同讲解。寸馆长衣冠整洁,学识渊博,语言幽默,跟我印象中的和顺人一样,谈吐雅逊,富有文化之乡的精神气质。“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吃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仪,南州冠冕古名乡。”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这样评价和顺人。TTT保山日报网

  这里有中原遗风,这里滋长伟人和儒商,这里是西南古丝绸路上一个具有文化磁性和商业扩张的历史文化名镇。生态、环境、文化、商业、旅游,一起构筑起侨乡人年年岁岁的生活,既有天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努力;既有物质层面的享受,也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且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这才是让世人惊讶的,毕竟,这世间,只有一个和顺。TTT保山日报网

  段秋云/文 解宏伟/图TTT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TTT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