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路上带领群众“牛”起来——记保山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杨永生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履职路上带领群众“牛”起来
——记保山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杨永生
他是一名傈僳族同胞,是隆阳区芒宽乡“隆阳区犇鑫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是保山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他就是通过养牛带动易地搬迁的傈僳族群众走上致富之路的杨永生。
作为人大代表,要从民生出发,是杨永生在人大履职过程中一直秉承的初心。要致富先修路,农村要想发展起来,道路这一基础设施就要完善好,从潞江镇到芒宽乡一条60多公里的道路,在杨永生提出意见建议后,逐步修建完成。“这条路带给了村民交通安全保障,也让少数民族群众致富没有了交通阻碍。”杨永生时刻关心着村民们的切身利益,而村民对他也是信任有加。
从外地搬迁来的傈僳族群众不适应突然改变的生活方式,搬迁村里经常产生矛盾和争吵,看到这样的情况,杨永生作为人大代表义不容辞地为搬迁村解决问题。他结合实际,为改善移民村综合治理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搬迁村里的矛盾大幅度减少,氛围越来越和谐,移民们在新的环境中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作为市人大代表和芒宽乡里的少数民族养殖大户,杨永生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是要我们各民族和谐共处。我作为傈僳族的市人大代表,就要持续关注少数民族搬迁后的可持续发展和他们的民生问题。”
“从外地搬来的傈僳族群众,到了这里没有土地、没有技术。”杨永生决心为他们解决民生问题,“我发现养牛经济效益不错,就自己弄了个合作社。”2016年,杨永生的“隆阳区犇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运行,社员多为当地的建档立卡户和异地搬迁少数民族,合作社为他们提供养殖贷款申请、选种、技术培训、饲料配比以及统一收购服务。对于没有条件养牛的贫困户,杨永生让他们种玉米、草料,卖给合作社,增加他们的收入,又帮他们申请养殖贷款,共同养牛致富。
杨永生自己养牛100多头,他和妻子从村里招了1位村民常年在养殖场打工,忙碌的时候,还会招些短工,让他们多份收入。发展到今天,杨永生的养殖合作社社员已经覆盖到整个芒宽乡,养殖肉牛2000多头,2020年创造了11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杨永生结合合作社谈及人大履职时说道:“我要扩大养殖规模,为社员解决子牛供给问题,提出一些扶持养殖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带动更多的群众养牛致富。”朱琳琳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