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发布时间: 2022-01-21 10:20:05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人的价值观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育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青少年的可塑性强,进行恰当的教育极其重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是教育首要的目标,德育是教育基本的内容,这是世界各国教育的普遍理念和共同传统。不过,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渗透下,教育日益为工具理性所影响和支配,专业教育、技术教育等适应市场需求而为人们所重视,而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则渐趋被边缘化。比如,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专注于专业技术的学习、穷于应付各种考试,在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人文涵养却明显不足。在古代中国,尊师、尽孝、爱友是基本伦理规范,如今却出现了学生弑师、弑母、弑同学的极端行为,这在以前是极难想象的。虽然这些只是个案,但也反映了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和危害。面对当代中国教育的这一问题,加强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AAA保山日报网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最直接的途径,这就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占较大比重,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社会生活快速变化,各种思潮广泛传播,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冲击,教学效果有待提高。从教育内容上,需要立足变化的社会现实,吸纳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建立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教育应是主体之间交互作用、创造意义的过程,而不应是单向的灌输与教化过程。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应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已存在多年,它不只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更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思想文化变迁的复杂态势相关联。从现实看,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是教育过程中的教条主义,一方面想让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另一方面又不顾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于是更多地依靠强制性的灌输和考试,这反而引起学生更大的抵触。马克思主义本身拥有强大的真理性,不需要依靠强制而可以凭借其内在的思想魅力吸引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克服僵化思想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领会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关注现实、改造社会、真理至上的精神实质,体现其时代性、真理性、批判性,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真正说服学生、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入脑”“入心”。AAA保山日报网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深受社会系统的影响。在信息社会,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上发生的一切都能够传播到学校和学生世界中。结果,现实常常让学校课堂上的教育很快失去说服力,而社会流行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时,仅仅依靠学校进行教育是不够的,从长远看,还要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入手,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对儿童价值观的养成最为直接。随着中国生育政策的变化而带来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这时,需要将家庭教育纳入社会道德建设的环节中,与学校教育沟通起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AAA保山日报网

      本 记AAA保山日报网

编辑:田欣AAA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