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张海彪:乡村振兴的青年先锋

发布时间: 2022-01-24 09:19:25

来源:保山日报   作者:杨丽娟 杨林元 自建杨 阅读:

   ●2021年12月30日,由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评审表彰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名单揭晓,施甸县青年张海彪上榜。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为何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日前,记者走进了施甸县摆樃彝族布朗族乡大中村新海家庭农场,探究这位布朗族青年的成长故事。ddd保山日报网

  隆冬时节,走进施甸县新海家庭农场,山林间一只只鸡正在觅食。布朗族青年张海彪在林子里撒了一些包谷,并仔细查看着鸡的健康情况。ddd保山日报网

8832-13.jpgddd保山日报网

  眼前的农场占地200多亩,灌木、阔叶林、针叶林混交,80多亩是张海彪自家的,100多亩是流转来的。ddd保山日报网

  2015年7月,张海彪大学毕业。是进入体制,还是自主创业?90后的张海彪选择了后者,回到了他曾经一直想逃离的大山,创办了施甸县新海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干就是7年。ddd保山日报网

  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为什么要重返山乡?面对这样的问题,张海彪给出了他的理由。ddd保山日报网

  “大学期间,老师经常带我们去实践基地观摩,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发现家乡的环境比起这些基地都更有优势。从那时起,我便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张海彪说。ddd保山日报网

  从小就生长在大山里的张海彪,对于养殖并不陌生。父亲是村里的兽医,这让张海彪对养殖有了先天的亲近。2011年,张海彪考上了云南农业大学,学习动物科学专业。跳出“农门”,留在城里,是许多农村孩子的理想,也是张海彪父母在他学生时代对他的叮嘱。大学期间,刻苦好学的张海彪深受老师喜爱。大四时,张海彪在学校餐厅管理的竞标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餐厅的管理人员。在经营学校餐厅期间,张海彪深刻地感受到原生态农特产品的市场需求。多方信息的汇聚,更坚定了他回乡创业的想法。ddd保山日报网

  2015年7月,张海彪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摆榔乡大中村,开始了以林下养殖为主的家庭农场建设。为了节约资金,一家人自己动手搭鸡棚、建农场,累了,就在简易棚子里睡一会儿。ddd保山日报网

8832-12.jpgddd保山日报网

  “水电不通,就自己修建了两个蓄水池,靠收集雨水熬过了最艰难的一年;路是泥巴路,下雨天根本没有办法通车,只有在泥巴路上填沙子才能通过……”张海彪向记者回忆着创业初期的艰辛与不易。ddd保山日报网

  经过5个多月的建设和努力,2015年12月,新海家庭农场终于有了雏形,张海彪又开始着手市场衔接事宜。为了把鸡卖出去,动物学专业的他硬着头皮跑餐饮连锁店、超市、农贸市场,开微店、淘宝店……ddd保山日报网

  不到半年,大学生张海彪返乡养鸡的故事在摆榔乡就传开了,故事也传到了摆榔乡的对口帮扶单位人员耳中。ddd保山日报网

  2016年,对口帮扶的云南中烟公司相关领导主动联系上张海彪,帮助他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并通过他给合作社的124户建档立卡户发放了5万多羽免费的土鸡苗。刚刚起步的农场突然担负起了带领群众致富的任务,这对张海彪来说,无疑是养殖以外的另一个挑战。ddd保山日报网

  如何指导群众养好鸡,如何销售出去,如何卖到好价钱,都是摆在张海彪面前的新课题。ddd保山日报网

  2016年8月,小鸡脱温环节,因为管理跟不上,导致了规模性疾病暴发。张海彪心急如焚,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只能给母校老师打求助电话。ddd保山日报网

  当母校的杨老师带着专家来到农场时,张海彪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在老师和专家的帮助下,张海彪解决了小鸡脱温的难题。2016年9月,5万多只鸡苗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出栏率83%。ddd保山日报网

  “经过海彪无数次动员、做工作,我开始尝试养鸡。海彪手把手教我养鸡,遇到问题就打电话给他,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他总是第一时间赶来。2019年至2021年,光养鸡,我们家一年都可以赚到3万元左右。”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大中村一组村民张云福感言。ddd保山日报网

  2019年7月,从福建打工回来的张云福在自己的玉米地里盖起圈舍,开始了第一批次的土鸡养殖。6个月后,通过张海彪的销售渠道,平均每只土鸡售价达到72元。尝到甜头的张云福扩大了养鸡规模,在张海彪的技术指导下,还新建了脱温室。3年多来,光养鸡的收入就达到了10余万元。ddd保山日报网

  “我们的鸡养了,卖不出去怎么办?”“一下子那么多鸡,我们不会养,得病死了,不是浪费粮食了吗?”“我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哪里够鸡吃?”……村民们刚开始养鸡时,有很多顾虑。祖祖辈辈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鸡,村民们有担心也很正常。ddd保山日报网

  为了解除村民的顾虑,张海彪挨家挨户地宣传动员,解疑释惑,因信息闭塞、文化水平不高,村民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解决了思想问题,养殖问题又接踵而来。为此,张海彪多次邀请母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到实地对村民进行养殖技术指导,组织林下养殖技术培训100多场次,现场讲解养殖技术,帮助乡亲们解决技术难题。ddd保山日报网

  面对很多贫困群众想发展、能发展,但是缺乏资金的困难,张海彪创新模式,建立农场与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低于市场价给农户发放鸡苗和鸭苗;提供固定饲料合作商并可先赊欠3个月饲料款;土鸡和鸭子出栏,农场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回收达标成品土鸡及鸭子。ddd保山日报网

  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养殖。为了更便捷的远距离运输和满足部分超市、饭店对屠宰鸡鸭的需求,2019年,张海彪在家庭农场里建起了一间400平方米的屠宰车间,购置屠宰流水线设备。有了屠宰设备的农场销售渠道更多了,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销售活禽或配送屠宰后的成品。ddd保山日报网

8832-16.jpgddd保山日报网

  通过不断的努力,张海彪创建的新海家庭农场总占地面积达到了216亩,资产规模达333万元,主要以林下养殖生态土鸡和鸭子为主,土鸡年出栏3万羽,年产值达210万元;鸭子年出栏0.8万羽,年产值达64万元;农场年产值达427.4万元;农场长期聘用员工1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人;采用“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到2019年,共带动摆榔乡124户次农户进行林下规模养殖,实现农户每年增收2500至21000元。ddd保山日报网

  凭着优秀的表现,张海彪先后荣获施甸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科技辅导员,被评为摆榔乡优秀共产党员、保山市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科技特派员、云南省劳动模范。他所创办的新海家庭农场被认定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保山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张海彪本人在共青团保山市委举办的创业创新大赛中荣获季军。ddd保山日报网

  如今,张海彪又有了新想法。他和村里的年轻人研究如何依托摆榔的700余亩古树茶资源,把施甸布朗族的古树茶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人致富。ddd保山日报网

8832-15.jpgddd保山日报网

  记者采访时看到,在新海农场,一座姬松茸种植的大棚即将建成;在新海农场附近的移民新村,一个农家乐正在建设;农家乐附近,一间茶叶加工厂房里炒茶灶、烤茶机、红茶发酵机等设备已安装完毕……这些,都是这位布朗族青年先锋不断前进的印证。ddd保山日报网

  “下一步,我们几个年轻人要把农庄经营的范围扩大,在林下养殖的基础上尝试乡村旅游。争取年末把布朗山乡村旅游搞起来,吸引人们到布朗山住民宿、品美食、体验原生态,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张海彪说。ddd保山日报网

  乡村振兴刚刚开始,可青年张海彪早已准备好了,他要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继续前行,留下无悔青春。ddd保山日报网

  (杨丽娟 杨林元 自建杨)ddd保山日报网

编辑:田欣ddd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