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段体才与霁虹善德桥

发布时间: 2022-03-07 11:12:46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2006年的霁虹桥 俞 匀 摄ZZZ保山日报网

  沧桑岁月的见证 俞 匀 摄ZZZ保山日报网

  □ 高 黎ZZZ保山日报网

  这里要说的这一个人,没有一官半职,是个平民百姓;也不是在古代,而是在当代,在我们中间,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一个人与一座桥的故事,是修桥铺路这样的社会公德心在当代的演绎。一颗公德心,能赋予一个人多么大的力量,看完这个故事后,想必大家都可以体会得到。ZZZ保山日报网

  段体才,云南保山石油公司的退休职工,隆阳区洞经协会的一员。1998年,他已迈入“人活七十古来稀”的门坎,用他的话说就是“什么也没干就活到这把岁数了”。然而就是在这个岁数上,他“大器晚成”,做了一件流传千古的事情——重修霁虹桥。ZZZ保山日报网

  霁虹桥,这座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铁索吊桥,在500多年的历史中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时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霁虹桥遭受到了历史以来最大的一难。1986年,在一场暴雨之后,霁虹桥上游200米处(即吴汉赶山处)的江岸山体因暴雨倾盆而山体滑坡,随山体滑坡落下的泥土沙石还有树木杂草将澜沧江于瞬间堵塞,江水急骤上涨,水位迅速提高。经过短暂的力量集聚之后,江水最终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一切障碍急涌而下。江水漫过了霁虹桥,当江面再度恢复平静时,霁虹桥已是荡然无存,桥头建筑物武侯祠、桥亭、关楼等如梦幻般消失。只有残断的铁链无力的耷拉在岸边,摩崖石刻依然巍然屹立在江岸,诉说着刚刚发生的故事。ZZZ保山日报网

  这一毁就是14年,因为现代高速公路的建设,霁虹桥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日渐式微、锁钥的作用更是完全消失,咽喉地位随同南方丝绸古道没入历史烟尘之中。霁虹桥虽然没有了,高速公路上的车子在多拉快跑,物资运输源源不断,滇西人民的生活毫无影响。于是,霁虹桥断了也就断了,修与不修也无关国计民生。但历史还需要这么一座老桥来诉说过去,文人墨客们还需要有书写的对象,政府官员也没有停止向外介绍说保山有中国最古老的铁索桥并以此为傲,澜沧江两岸的老百姓相互往来更是离不开这样一座桥。现在桥没有了,船工又操起老行当,挥动双桨,兰津古渡又恢复了以船为渡的日子。从1986年到1998年14年间,至少有20人因渡江而亡。ZZZ保山日报网

  霁虹桥在等待着一个当代了然的出现。ZZZ保山日报网

  这个当代了然终于出现了,他就是段体才。ZZZ保山日报网

  霁虹桥被冲毁后,段体才牵肠挂肚的一直放不下。1998年,段体才提议以隆阳区洞经协会的名义向上级政府打报告,由水寨乡、杉阳乡和洞经协会三方出面向社会募集资金重修霁虹桥。ZZZ保山日报网

  段体才和洞经协会的老人们四处奔走,八方募捐。虽然也有人怀疑这些高龄老人能否重修霁虹桥,但他们没有想到,虽然不是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公德心,有公德心的人却是大多数,这才是力量之所在。一个84岁的台湾老人名叫王营文,年轻时曾几次到过霁虹桥,对霁虹桥的神奇伟岸非常神往,后来听说霁虹桥被冲毁了,一直为之惋惜。听说霁虹桥要重修,这位老人一次就捐出了9000元人民币。在重修霁虹桥的募捐活动中,共有5000多人为霁虹桥重建捐了款,筹得善款20万元。ZZZ保山日报网

  1998年10月,霁虹桥重修工程破土动工,段体才这个70岁的老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工程“总指挥”。他在江边用石棉瓦搭起了简易小屋,那就是他的“工程指挥部”。几天后,请来的民工又在小屋的周围又搭建了几间工棚,沉寂14年后的霁虹桥遗址又有了人气和生机。ZZZ保山日报网

  霁虹桥的修建工程不是农村起房建屋,农村起房建屋有祖辈的经验,有大师傅“拿墨”。重修霁虹桥是大工程,虽说洞经协会还有几个老人帮着段体才,还请来茶永贵师傅在技术上作全面指导。然而,重建工程远比实际预想的艰难得多,很多的事情要靠段体才决断。ZZZ保山日报网

  “人活七十古来稀”,有的人还没有到70岁就作古了,有的到了七十岁就是等待太阳出来后在院子里啜茶看书消磨时光,活着的意义便只剩下等待入土为安的来临。老段却在七十岁让生命的宽度得以拓展,在霁虹桥演绎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为亘古灿烂的霁虹桥增添了新的光彩。他要到几十公里外的保山城购买材料,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梯云路留下了他的足迹,澜沧江岸飘拂着他的银须。他进城买建材,就带一袋炒米,饿了便要一杯开水就着炒米吃下,困了就在车站候车室囫囵睡一晚,他每月400多元的退休工资分分文文都用在了建桥上。建桥用的钢索要从8公里以外的公路上靠人力扛到工地,80多个精壮汉子用了两天时间才走完了这8公里的崎岖山路。更为困难的还是生活,他住在略能遮蔽风雨的工棚里。傍晚民工们回家了,老段还要守在工地上。澜沧江峡谷除了白天不时有三三两两的马帮和山民踏过的空谷足音外,夜晚便是渺无人烟,峡谷中只有澜沧江不绝于耳的轰响与老人寂然不动的身影。每逢月白风清时,老人拿出二胡和着江水的轰鸣拉上一曲“慢五言”。ZZZ保山日报网

  1999年6月底,一座长120米、宽2米的钢绳木板吊桥终于建成,人们把它命名为“霁虹善德桥”,取行善积德之意,并于1999年12月16日举行竣工典礼。典礼这天,他在桥头竖着一块木板,木板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明捐献公德钱的单位及个人名单,所募集到的公德钱数额和支出情况。隆阳区洞经协会38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年纪最大的已经87岁,他们身着长衫,银须飘拂,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对峙了不知多少年的博南山、罗岷山,面对心怀感激与好奇之情的两岸居民,面对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悠然地演奏起《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等古老的洞经音乐,为桥祈祷。ZZZ保山日报网

  古老的霁虹桥,古老的洞经,年逾古稀银发飘拂的老人,奔流不息的澜沧江水,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组合。天与地、昼与夜、山与水,桥与人,这就是洞经音乐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绝佳体现,为人们勾画出既久远又甘凉的心境,也奏出具有社会公德心的人的豪迈和洒脱。老人无意把自己刻进古桥历史,客观上却镌进了关于霁虹桥历史之中。平坡村一个85岁的老人已多年足不出户,霁虹善德桥竣工这一天,却让孙女扶着来到桥头,抚摸着桥栏老泪纵横。也许是睹桥思情,青春的追忆在这位老人心中复活,她对段体才行跪磕大礼,以表达她对段体才的敬意,说老天爷要保佑你的呀。段体才若不是复修霁虹桥,他这一辈子又哪能够得到这样的大礼!拥有一颗公德心,又能付诸实践的人,才会被人们神化,被顶礼膜拜。10年的光阴转眼而逝,当年演奏洞经音乐的老人有的已经作古,唯有洞经音乐的旋律却一直回响在岁月深处,历久弥新。ZZZ保山日报网

  因澜沧江下游建小湾电站,霁虹桥所处江段是一个150亿立方米库容的大水库,霁虹善德桥与同几百年残留下来的老霁虹桥桥墩、铁链、古树、摩崖石刻等一起被淹没在深水之中。霁虹善德桥仅仅存在了10年的时间,相对于有着500多年历史的霁虹桥来说只是历史一瞬间,但段体才与霁虹桥的故事会流传千年。在澜沧江两岸的村民中已经传颂着许多关于老段的故事,并添枝加叶,有了很多民间演义的内容,让今人崇拜,让后人敬仰。ZZZ保山日报网

责编:蒋建国ZZZ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