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美食

施甸太平:古法榨核桃油 (魅力与传承)

发布时间: 2022-03-07 11:17:25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 赵红娟666保山日报网

  “咚!咚!咚!……”重达几十斤的木槌有力地撞击着木楔,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声响,木头油槽中的油饼被挤压后,澄澈透亮、香味浓郁的核桃油就从油槽底部小孔汩汩流出,扑鼻的醇香渐渐散开……这是施甸县太平镇太平村核桃树小组赵克元家中的一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赵克元一家依然坚持使用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榨核桃油技艺。666保山日报网

  古法榨油历史悠久,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曾提到压榨取油的方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666保山日报网

  古法榨油工序繁杂。每年八月十五过后,赵克元就会到山林间捡野生天然的铁核桃,成熟后的铁核桃掉落在地上常常无人问津,可在老赵的眼里,那可是榨油的宝贝。他背回家后,先去除它的表皮,紧接着便是淘洗、挑拣、晾晒,以作备用。666保山日报网

  阳光好的时候,老赵从清早就开始他的榨油工作。首先在院子里铺上一张油布,并把沉重的石墩子搬到布的中间,再准备好一杯热茶,坐在小凳子上,弓着身子用小铁锤把准备好的铁核桃挨个儿砸碎,然后用铁锤“碾一道”。“砸的越碎越好。”老赵说。铁核桃本身壳太硬,甚至都剥不出一瓣完整的果仁,砸碎后用簸箕筛,砸不碎的硬壳就留在簸箕上,果仁会被筛到下层,进行下一道工序。筛第一道后,果仁不够细,还要放进石杵臼里再舂两三次,舂一次、筛一次,舂得越细,出油率就越高,舂到第二次,核桃仁明显变得绵密,甚至有出油感,黏在了一起。砸核桃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对于一个71岁的老人来说更是不简单,因此,他经常弓着身子一砸就是一天。666保山日报网

  接下来是蒸舂细的核桃仁。赵克元的老伴董买兰一早就生好火,给蒸笼添水,用柴火老灶蒸,在蒸笼的最下面还要竖着放一小束稻草,这样能更快让“果泥”蒸透。蒸核桃也要讲究方法,一次性全放进去根本蒸不熟,要少量多次、一层一层地放。每到这时,老赵就会到院子里抽一会儿烟,把厨房的主场交给老伴。伴着柴火“砰砰砰”的细碎爆裂声,董大妈一会儿站起打开蒸盖看看,一会儿坐下添火。蒸透一锅通常需要近一个钟头的时间,时间过半,满屋子都弥漫着醇香的核桃味,明明暗暗的火光和核桃香气伴随着这个70岁老人一年又一年。666保山日报网

  然后是“裹核桃饼”,这可是个技术活。要将一束稻草在簸箕上均匀摊开,每根草与草中间既要连接又不能重叠,太散容易在压榨的时候炸开,太密的话出油率又低,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稻草铺好后,将四块A4纸大小的薄棕垫铺在稻草上做底,确保榨油的时候碎果仁不会掉出来。接着用两个圆形的竹篾将稻草套进去,一大勺一大勺地将蒸好的果仁舀到棕垫上,一边舀,一边用手压实,舀到稻草还剩三分之一长度的时候再将剩余的稻草折下来将饼实实压住。木头油槽每次能榨两个7至10厘米厚的“核桃饼”,裹油饼必须趁热,刚出锅的果仁滚烫,老赵经常被烫得龇牙咧嘴,可是依旧笑眯眯地做着这重复了40多年的“工作”。666保山日报网

  最后就是榨油了。把油饼放入树桩做成的油槽中,这个油槽由一棵直径70厘米的大树制成,经过近百年的洗礼,树桩的表皮都已经被磨得光滑。在油饼两边放进两块钢板,再放入一大块木头把槽内填满,空余地方还要放入木楔,木楔分两排,在榨油的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以榨出更多的油。只见老赵举起大木槌,撞击木榨上的楔块,随着楔子被打入榨仓,榨仓中横放的木块对核桃饼产生挤压,迫使油脂渗出,黄亮、醇香的核桃油便从木槽底部一滴滴溢出,浓浓的油香味也随之弥漫整个小院。666保山日报网

  核桃油是当前市场上十分畅销的植物食用油,具有润肤护发、美容养颜、健脑养脑的功效。古法木榨油能最大程度保留油的营养成分,炒菜更香,也更有烟火气。666保山日报网

  赵克元说,现在会压榨核桃油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他自己的3个子女都在外谋生,而他也想将自己的这门手艺传承给儿孙,这也是对祖先智慧的传承。千百年来,野生核桃油的能量承载着高寒大山里老百姓的温暖亲切。事实上,一个小小的油坊,延续的不仅是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他们生存的经验,以及流淌在血液里的勤劳和坚守。666保山日报网

责编:蒋建国666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