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龙陵: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2-05-09 15:36:29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xxx保山日报网

 xxx保山日报网

  一条条水泥路整洁通畅,一片片农田郁郁葱葱,一座座村庄依山坐落,一幅幅墙体画特色鲜明。玉带河穿流而过,香水百合含苞待放,各种蔬菜长势正好。巨型“山茶牌电视机”“世纪之门”“振兴一号砖车”“梵高的麦田”等艺术创作分布在田野之间……走进龙陵县镇安镇镇北社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活画面和田园风光令人神往。xxx保山日报网

  田园文化“赋能”乡村旅游xxx保山日报网

  近年来,龙陵县加快推进“百千万”示范工程,确定镇安镇、勐糯镇、龙江乡3个田园综合体,确定35个精品示范村和235个美丽村庄,勐糯镇大寨社区、田坡社区和腊勐镇大垭口社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村庄。xxx保山日报网

  “在打造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实际,突出以文筑魂,涵养境界,力争做到乡村振兴有韵味。”谈及镇安镇如何利用田园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镇安镇党委书记杨成海说:“我们一方面注重提升品位,依托交通区位优势结合生态旅游特色,做优做实示范区建设规划,着力建设镇北社区田园综合体,从农业转型示范、河道生态修复、温泉养生度假、生态田园体验、村落艺术展示五个方面进行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彰显特色。结合文化旅游特色,着力建设旅游服务型美丽乡村,从村庄风貌建设、村民盈利模式、村民生活方式上进行提升,让更多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参与文化旅游发展,拓展增收渠道。同时充分挖掘田园文化、温泉养生文化等资源,进一步加大对镇域旅游资源的宣传、整合、包装和推介。”xxx保山日报网

  如今,镇安镇逐步形成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美丽的田园风光尽显“魅力勐淋”本色,满含田园文化的旅游经济日益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新引擎。据悉,今年以来,前来镇北观光的游客已达1.3万余人次,带来经济增收500余万元。xxx保山日报网

  山歌嘹亮“唱响”幸福生活xxx保山日报网

  行走在碧寨的田间地头,时不时能听到远方传来嘹亮的山歌声。碧寨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唱山歌,是当地群众日常唠嗑、男女之间表达相思爱慕之意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传递方式。山歌都是日常用语,合着调子随口而出,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以前,每逢元旦或春节,以及婚丧喜庆、贺岁建房等,群众都会聚集在一起,三五成群地隔山对唱,“处处闻歌声,人人是歌手”已成为碧寨的一大特色。xxx保山日报网

  据碧寨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任钟付生介绍,碧寨山歌是碧寨人民的一种文化标识和“软力量”,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每年春节期间碧寨都会举办山歌会,四面八方的群众都会赶来“甩”山歌。现在,山歌会不再组织,但群众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还是会“甩”上几句。记者了解到,当地的山歌爱好者陈万忠还自发组建了一个山歌微信群,大家在群上又将碧寨山歌唱响开来,道德伦理、邻里和谐、农忙生产等各种山歌内容被尽情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碧寨人民的思想意识和乡风文明。xxx保山日报网

  墙体文化“带动”家风寨风xxx保山日报网

  在龙山镇杨梅山村放马场安置点,村民们将家风家训张贴上墙,有效传递正能量,构建了积极向上的新家风,谱写了文明和谐的新寨风。xxx保山日报网

  杨梅山村放马场安置点上居住着99户搬迁户。由于这些人家之前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活习惯不同,村民之间交流不多、来往不密,刚搬到新寨子的那段时间,大家的心不能很好地聚在一起。xxx保山日报网

  “如何让村民们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构建起良好的寨风”成了镇村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商讨研究,从2018年开始,镇村积极引导各家各户结合实际制定家风家训并张贴上墙,时时刻刻警醒每家每户向善向上。xxx保山日报网

  除了家风家训上墙外,寨子里随处都能看到以“中国梦”“中华美德”“孝道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的文化墙。针对这些墙体文化和家风家训上墙是否发挥了“软教育”的作用,龙山镇杨梅山村监委会主任章子芳说:“我们村安置点现在‘等靠要’的人少了,‘自立自强’的人多了,个个都讲诚信、讲感恩、讲文明、讲和谐,大家都有一股向上向善的精神,群众随时随地都在念着党的好,家家户户和谐相处。”xxx保山日报网

  如今在龙陵,田园文化、民俗文化、墙体文化已经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保留了传统,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为“赋能”乡村振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徐静 周根国)xxx保山日报网

责编:姜维xxx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