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乌土塘,绿水青山茶花香

发布时间: 2022-07-18 09:50:43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555保山日报网

茶花媚染乌土塘 蒋 蕾 摄
乌土塘之子翁明德 蒋 蕾 摄

  本刊特约撰稿人 辉丽琴555保山日报网

  在有着万顷天然生态原始森林的昌宁天堂山西麓腹地,深藏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乌土塘,整个村子坐东面西,四十多户人家隐映于这四面环山天然形成的山中盆地,围湖而居。村前水库碧波荡漾,村后茶林绿树成荫,村中菜畦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块真正的人间乐土、世外桃源。555保山日报网

  离开家乡在外谋生多年,记忆深处,天堂山的一坡一路、一树一石,都是我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我对乌土塘的印象还停留于它不通公路的时期,满目疮痍的山凹间,几处残墙缺石,一棵中空枝败的老梨树和一个抄纸场,就是我对它的全部记忆。555保山日报网

  天堂山在很久以前被当地人叫作“大尖山”或是“癞痢头山”。叫“大尖山”是因为其主峰松子山为全县最高峰,而叫它“癞痢头山”则是因一度山上到处是“大闹钢铁”留下的矿洞、纸场,还有遍山遍洼刀耕火种山萝卜、老苦荞和青稞等农作物留下的荒坡。这满目疮痍的荒坡上,到处是裸露的沙石,山高坡陡、滚石成群,人走上去,一踩一个梭脚,摔跤是常有的事。那条穿越深山和荒坡,沟通大山东西两面人家的山路,是山民硬生生用脚走出来的。555保山日报网

  “上坡脚酸,下坡脚弯”是天堂山人最深的体会。无数次往返于这大山之间,外婆的三寸金莲和路上的石头不停地进行着厮磨,再多的血泡也阻挡不了她盼望见到女儿和外孙的决心。特别是在下山的时候,外婆永远只能追在归心似箭早已跑远的孙女们的后面,咒这山路咔咔,咒那万恶的旧社会让她裹上了小脚。可是不管这行路怎样艰难,外婆却从来不敢在母亲面前提起,也不会表露半点。据说当时我姑妈把我父亲介绍给我母亲的时候,外婆是一眼就看上我父亲了,对这门亲事满口就答应了下来,而母亲对于要嫁到“山那面”却坚决不同意,哭着对外婆说:“你爬得了癞痢头山坡么你给(嫁女),你爬不了癞痢头山坡么你不消(要)给。”母亲以为这样外婆会改变决定,没想到外婆却态度坚决地回怼她:“什么样个癞痢头山坡?我咋爬不得!”于是,外婆便开始了用她那裹得粽子一样的小脚丈量女婿家距离的日子,穿行于癞痢头山的东西之间,缠得再厚的布带,也避免不了遍地沙石的伤害。555保山日报网

  从我记事起,就无数次地往返于这条路上,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次爬完天堂山东面的山坡,翻过山梁开始下西面山坡的时候,我们都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奔而下,急切地希望到达那个叫乌土塘的地方。因为到达那里,或许会遇上抄纸人埋在窑子里的山芋或面团刚好到火候熟了,扒出来在火洞门口温着,不管是什么人在场里,见到一脸馋相的我们,总会满脸笑容的给我们递上一个,足以慰藉我们爬山的疲惫。多少年过去了,每每回想,那山洋芋和玉麦面团的清香,仍然在心间弥漫。我没记住抄纸师傅的名字,可是他们传递的乡情和脸上的笑容,却让我永世难忘。555保山日报网

  到了夏天,那棵在一处废弃的老宅旁边赫然屹立着的老梨树,就是我们下山狂奔的全部动力。每一次我们都迫不及待想尽办法弄下几个老梨树上的青梨解馋。老梨树像个见证我们成长的老人,无形中给了我们好多爬山下坡的力量。555保山日报网

  那时候我六七岁光景,刚开始上小学。老梨树却已经很老,老得看不清楚它本来的样子。它的主干已经被岁月掏空,只有外面树皮厚实处长出几条枝杈,而这几条枝杈,却每年都在努力地结着果实。我们从梨嘚儿(梨子果实刚形成的时候)吃到梨绿,再从梨绿吃到梨黄、梨红,每一次,我都会指着老梨树周围的残墙、缺石问外婆:这里曾经住着一家什么人?这家人到哪里去了?这棵梨树是不是他家种下的?为什么老梨树有那么老?……而每次遇到我的这些“为什么”,外婆都从来不语,只是默默地看着枯柯坝的方向。555保山日报网

  后来我到外地求学,离开家乡多年,造纸场早已不存在了,那棵每次回家必经的老梨树,也消匿于天堂山的茫茫林海中。森林覆盖、公路开通、山路成梯,多少次路过,茶海山林里,我辨不清东西南北,找不到曾经的山路,更不知道那棵曾经让我无数次渴望见到的,心心念念的老梨树身处何方。555保山日报网

  没想到一次寻茶之旅,那棵老梨树却猝不及防地在枝繁叶茂的茶林中撞入我的眼帘,让我诚惶诚恐,心跳加速。它遒劲的根须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嶙峋的脊背浓缩了多少岁月的年轮,还有道道风雨留下的伤疤。而它却依然那么苍劲有力地活着。真的是它吗?它真的还活着吗?我一再和带我们参观考察古茶树资源的滇红传承人翁明德确认,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在那一片绿海中,老梨树显得如此不同,所以我才一眼就认出了它!555保山日报网

  这棵老梨树又勾起了我儿时对乌土塘的全部记忆——555保山日报网

  乌土塘是昌宁县大田坝镇湾岗村的一个居民小组,“花香、树绿、水蓝、茶冒尖”是它历经季节却保持不变的真实写照。这个地处湾岗村东部,西临天堂国有林场的村民小组,海拔均在23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近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住着辉、张、兰三大姓42户人家186人,有乌土塘、大杨柳树河、糖梨树山三个自然村,是环境幽美、人勤物丰、广聚人气的好地方,古树茶和树头菜是当地村民小组主导的特色产业。555保山日报网

  乌土塘的历史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滇西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当地老人回忆,最早到乌土塘生活的是昌宁坝上山种菜的人家,因为这里环境气候好,适合蔬菜生长,先后有昌宁坝辉姓、兰姓和张姓的人家上山种菜,在避风向阳处搭起了工棚便于工间休息、装放农具,慢慢的,有条件的人家就盖起了房子,特别是“五七、八年”,困难时期,饥荒严重,坝子里的人“一窝蜂”地往山上跑,找山茅野菜充饥度日,后来又开荒种地,造纸炼铁,几年以后,有限的资源就被消耗殆尽,那些最早来到这个地方种菜谋生的人却早已无家可回,无处可去。于是政府便出面组织他们“移民下坝”到枯柯坝一带生活,有一部分人家搬走多年后,便是我当年所见到的“乌土塘”的样子了。留下来的人家,还有移民下坝后不习惯热区生活又搬回来的人家,就“靠山吃山”,开始退耕还林,种茶种菜,养鸡养羊,过起了“深居大山无人问”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555保山日报网

  其实乌土塘一开始并不叫“乌土塘”,而是叫“马鹿泥塘”。因为天堂山生态环境好,珍稀动植物多,在西坡的这块相对低矮的山凹间有个天然水塘,常有马鹿来塘里喝水戏耍,天热水少的时候,就到塘里打泥(滚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作“马鹿泥塘”,意思是“马鹿打泥的地方”。后来,因有大量的野生乌头生长,这里又被人们叫作“乌头塘”,因方言习惯,人们叫着叫着,就成了“乌土塘”,也有人叫“乌都塘”。555保山日报网

  乌头是一种宿根性草本植物,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母根叫乌头,有祛风除湿功效。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选择阳光充足、表上疏松排水良好、中等肥力的土壤生长,而这种气候环境,也是野生茶树生长的最好环境。因此,在乌土塘,到处有曾经被当地人叫作“小茶”的野生茶树,每年应季发芽、开花、结果,却因在那少盐寡油的年代,人们喝了这种茶后容易拉肚子而不被“待见”,无人问津。也因此,这些野生茶树因“不值钱”而在深山中放任生长,反而得以发展。555保山日报网

  翁明德家本属湾岗村外松坡村民小组,他的祖上却在这“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大山深处,利用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资源办起了茶厂,制作野生古树茶。而这深山制茶人,质朴得如同他的茶厂一般,给厂起名也只会实话实说:深山茶厂。555保山日报网

  关于深山茶厂的建厂,颇有一些曲折,这既有家庭谋生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因素。据当地80多岁的老文化人辉国学老先生讲,翁家缘于祖上受聘私塾先生来到湾岗,后与当地辉姓女子结合成家定居下来,生一子辉乃华,勤劳善良,办事果断,但性格有些急躁。在他手上,为讨生活千方百计前后搬了11次家,每一次搬家3天内必须把房屋盖好,否则便要大发雷霆或自生闷气。他因帮人赶马驮纸、驮茶而成为有名的马锅头,又因本领超强、乐于助人和精通中草药方而倍受村民的敬重。在当地人的口碑中,都流传着辉乃华帮扶邻里的善举以及他独特的个性:只喝自己制的茶,只抽自己种的烟,只服自己配的药(草药)……到了翁明德之父翁子良这一辈,已经是人民公社的大集体时期,有外松坡生产队的有识之士看准了乌土塘丰沃的土地、森林资源和发展前景,便动员其加入了外松坡生产队,一直在这水草丰肥的天堂山中为生产队管理茶园、放牧牛羊。包产到户后,翁子良一家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因从小看见父亲制茶和长期管理茶树的经验,翁子良带着一家人开始建厂制茶。555保山日报网

  此时,昌宁县外贸公司也在乌土塘种植白芸豆和中草药,相关领导在翁家看到了野生古树茶发展的商机,便与其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翁家茶从此走出大山,经昆明到达北上广,走向东南亚。“乌土塘苞红茶”的名气随着一杯温润的好茶越来越大,好多爱茶之人喝到茶后都慕名寻茶而来,找到翁家。外来客在这绿水青山茶飘香的“世外桃源”住上十天半月是常有的事,曾有福建武夷山人来此长住,与其冠名“野老茶厂”,用大红袍工艺加工这里的茶叶,味道难辨彼此。做成的精装礼盒卖到4398元的高价,有专门的茶叶研究机构人员说,“尝遍滇西茶汤,最后还是天堂山茶好喝。”555保山日报网

  深山茶厂现任厂长翁明德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个儿不高,言语很少,质朴得就像那些生长于深山间的古茶。而在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却透着一股干练和坚毅,言谈举止中也透着智慧和善良。“做茶先做人”,翁明德和他的茶是那种第一次遇见就让你感觉可信,喝一次就使你难忘的踏实和醇香。555保山日报网

  缘于有野生苞红茶的天然优势,加之茶厂一年只做一季春茶,选料都是那些逃脱了毁林造纸和开荒,躲过了“大闹钢铁”而存活下来的野生苞红茶,天然生态、树龄老道、茶味实足,加以传统到位的制茶工艺,品质稳定、茶品甘醇清香、琥珀金汤、野韵实足,有一股来自深山的韵味和花香而深受爱茶人的喜爱。这天然形成的茶香味,随着檟源品牌野生红茶的诞生,“花香型野生古茶”“松花型野放茶”产品达标供货,产品供不应求;“乌都塘”品牌小包装和精品礼盒的上市,也赢得爱茶人的喜爱和良好口碑。555保山日报网

  在天堂山莽莽苍苍万亩林海中,山山有故事、处处有传说,历史文化的记忆更是随处可圈可点,好多与地名有关的传说故事都在天堂山人中口口相传。从小翻越天堂山东西之间的我,记得最多的是满山的杜鹃和松林,还有外婆无数次说起的“褡裢水”“破石头”“仙人上天”“阎罗王挂帽子处”等地的传说故事,记忆中看到最多的是古战壕遗迹、造纸场晒场,听得最多的是的山间鸟合鸣、马帮驼铃声,还有时不时响起的劳作之中的山歌对唱……555保山日报网

  世易时移,所有这些,都随着天堂山公路的修通和树木的长大而遗落于林海深处。荒山变绿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当年的“马鹿泥塘”已经成为碧波荡漾的水库,当时的野草荒坡更是变身为有名的天然生态茶园。555保山日报网

  这里的水,清冽甘甜。555保山日报网

  这里的茶,花香天然。555保山日报网

  这里的人,纯朴善良。555保山日报网

  茶人话少,茶叶自己会说话:“叶长千年茂,根扎大地深。不思登大雅,惟愿送温馨。”好茶长在深山里,闻着花香寻茶来。555保山日报网

  到千年茶乡,来乌土塘,在这山深水绿的尘世,泡一壶茶,悟一念禅,净一颗心, 吸氧洗肺!555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555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