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始终坚定绿化荒山的信念(大力弘扬杨善洲精神)

发布时间: 2022-08-16 10:08:40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采访对象:蒋从德,汉族,195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施甸县姚关镇大乌邑村人。1986年从西藏调回施甸林业局工作;1988年3月至1992年1月在大亮山工作,并任大亮山林场第一任场长;1997年至1998年在施甸县计经委任副主任;1999年6月至2005年4月任施甸县林业局局长;2015年4月退休。mmm保山日报网

  采访时间:2021年9月19日mmm保山日报网

  采访地点:蒋从德同志家中mmm保山日报网

  采访组:蒋从德同志,您好!1988年3月您跟杨善洲同志一起上大亮上植树,请您谈谈当时的场景。mmm保山日报网

  蒋从德:1988年3月1日,施甸县成立大亮山林场指挥部、大亮山林场管理委员会。由杨善洲同志任指挥长,杨光璧同志任副指挥长。2月10日至14日,县上召开大亮山开发代表大会。3月8日,杨善洲率领我、杨光璧、杨汉章等15人乘车到达摆田后,由18匹骡马运送物资进驻大亮山。当天晚上,在杨善洲同志住的绿叶子窝棚内召开了会议,确定了先开挖整理100亩育苗基地,确保造林1000亩整地育苗。mmm保山日报网

  采访组:杨善洲同志到大亮山造林之前,那里是什么景象?mmm保山日报网

  蒋从德:杨善洲同志进山之前,了解到在大亮山一带,幼林随时遭受来自四面八方放牧牲畜的践踏威胁,大亮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荒凉。20世纪60年代初,杨善洲同志在施甸县担任县委书记时,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近一个月,大亮山的荒凉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休前,他两次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当地农民多次劝他,要种树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桤木树都长不活。然而他还是去了,他的理想是要在这片广袤而荒凉的高原大山上,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造一个上万亩的绿色王国。正是杨善洲同志的这份坚定信念,让我们心里的疑虑一点点消失,最终坚定地和他一起扎根大亮山。mmm保山日报网

  采访组:杨善洲同志任林场指挥部指挥长期间,他的工资怎么核算?mmm保山日报网

  蒋从德:杨善洲同志不拿林场一分工资,他常说:“我这人没有发财的命,也不想发财,只是想实实在在做点事,退休了还有一份工资,我已经知足了!”这是杨善洲同志本人的想法,后来林场执意要给他工资,他才接受了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直到1996年,因为物价上涨林场又给他增加到每月100元。mmm保山日报网

  采访组:你们的居住条件经历了从窝棚、油毛毡房到砖木房的变迁,请您谈谈居住条件改善的具体情况。mmm保山日报网

  蒋从德:大亮山的海拔不算太高(2618米),但那里湿度很大,如果将衣服弄湿了,你一定要在火塘边烘烤干,否则想借日晒风吹弄干的话,那你就是一个星期也别想穿上。新房子建盖起后,杨善洲同志和大家从树枝搭建的窝棚搬出来住进了新房,这些新房的顶部是油毛毡铺盖,用树棍做栅栏,能通风透光。一觉醒来,被子和头发就有一层薄霜,头发都变成直的,就像上了一层发胶。后来有些职工被冷成病了,才去买了一些油毛毡在栅栏里边加了一层。那次黄炳生副省长专程到林场看望杨善洲同志,目睹他在雪松树下挂吊针,住房十分简陋的情景后,帮助林场建起了砖木结构房。可是杨善洲同志却把砖木房的宿舍让给了林场技术员,自己坚持住在油毛毡棚里,这一住就是9年。他说:“我一个老头子,住简单点没关系,还是年轻人要保重好身体,你们是国家的栋梁。”mmm保山日报网

  采访组:林场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杨善洲同志的心肝宝贝,请您讲讲杨善洲同志对林场的呵护之情。mmm保山日报网

  蒋从德:杨善洲同志非常重视保护野生动物。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枪支管理条例时,有一次遇到几个人到林场玩,还带去一支枪准备打猎,杨善洲同志见后告诫他们:“我这里不准打麂子,也不许伤害任何野生动物!”但几个人后来还是偷偷地钻进了林子,杨善洲同志察觉后,立即让林场职工把打猎人找出来,狠狠地批评了他们:“不准打,就是不准打!这里的麂子是我们林场养着的,你们要是想打的话,就自己回家养去……”mmm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mmm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