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摆榔乡:党徽照亮振兴路 民族团结“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 2022-08-24 09:30:08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施甸县摆榔乡深入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努力将摆榔乡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绿色经济发展试验区、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区、休闲观光产业体验区。2014年至2021年期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从5262.8万元增加到14534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780元增加到14388元。从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47%到实现了整族脱贫,为乡村振兴起步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民族共居共事共乐、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该乡常开长盛。www保山日报网

  “磨刀不误砍柴” 建强堡垒助发展www保山日报网

  该乡强化对换届后乡、村干部及党员和各族群众教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三会一课”、政策宣讲、百名党员讲党课、支部主题党日、杨善洲精神宣讲等形式为全乡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端上了“党建红米饭”“形势政策肉”“忆苦思甜汤”“思路开拓菜”和“民族团结石榴果”等思想美食。乡、村两级班子凝聚力得到全面加强,各族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www保山日报网

  严格按照“五个基本”抓紧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摆榔乡党委下设4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各族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践行“一线工作法”,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深入项目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千家万户,为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乡村两级班子带头,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群众办实事100余件,走访群众300余次,例如:为12户群众协调征地款20余万元;为60户群众厘清安置点自由地界限,有效杜绝邻里纠纷,促各族群众团结和睦,防汛期间转移各族群众3户,保障了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www保山日报网

  “言传不如身教” 选育先锋引好路www保山日报网

  践行“典型引路法”,该乡充分发展人才党支部作用、建立摆榔籍县内外优秀人才信息库,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的培育,盘活乡土人才资源。www保山日报网

  “金布朗之子——李永梁”,通过红色劳务,带领各族群众外出务工,摆榔乡397名群众输出到发达地区稳定务工,月均工资5000元以上,他们当中,有些人成为公司的骨干,月薪10000多元;有些人在福州已经买了房、扎了根、娶了妻、生了娃;通过“红色劳务”输出,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也让该乡的各族同胞们增加了收入,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www保山日报网

  “花濮公主——李枝清”,通过创业成立“濮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传承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动大中村等各族群众留守妇女60余人就业,出自她之手的民族服饰、首饰、用具等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和国外等地。www保山日报网

  “用科技照亮创业之路的青年——杨晓海”,在施甸县内对各族创业青年、失业人员等开展了20多场次2000余人的电子商务、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培训,他创立的公司分别为231家企业、20多家机关单位和500多位企业人员提供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综合服务。2021年,杨晓海先后被评为“保山市优秀共产党员”“施甸县新时代善洲标兵创新创业标兵”,他创办的公司先后被授予“青年文明号”“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www保山日报网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张海彪”,自2015年大学毕业回乡创业,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以林下养殖土鸡、鸭子和黑猪为主业。经过7年的接续奋斗,新海家庭农场总占地面积已达296亩,2021年,农场年产值达680万元。带动摆榔乡120多户各族群众参与林下养殖,促进每年每户增收2500元至21000元,共同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梦想。www保山日报网

  “党员致富带头人成长为尖山村总支书记——戴学江”,通过党组织领办成立“道酬农庄”合作社,带领各族群众发展古树茶增收的同时,通过合作社运营与安置点农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强化对安置点各族群众的管理。www保山日报网

  摆榔乡通过乡土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的培养,通过选育先锋,示范引领,引导各族群众增收致富。www保山日报网

  “输血不如造血” 共同奋斗促繁荣www保山日报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产业发展特别是家乡产业的兴旺能够促进各族群众共同为家乡繁荣而奋斗。摆榔乡通过弘扬杨善洲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业,促进摆榔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www保山日报网

  一方面,以民族文化风情为特色,构建民俗旅游“周末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小白龙”蓝莓园基地建设,流转土地800亩,涉及群众230户,群众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60余万元。常年为周边群众提供多个就业岗位,2021年,全年临时用工1200余人次,实现各族群众边缘户、监测户劳务增收70余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2021年推出的以“玩在野鸭湖、住在布朗山”“善洲林场学、彝朗山寨逛”等为主题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项目,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0万元,全乡农特产品及农家乐销售总额达300余万元。同时,以大中村为试点,通过张海彪带动,争取在年底把布朗山的民宿旅游发展起来,吸引更多人到布朗山住民宿、品美食,体验原生态、慢节奏生活,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建6个专业合作社,古树茶、火腿、松露、松茸、鸡枞宴、软籽石榴等农特产品以及民族服饰远近闻名,畅销省内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全乡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其中3个村超过10万元。www保山日报网

  随着“造血式”促发展模式的形成,摆榔通过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摆榔各族群众从外出务工长见识到返乡创业共繁荣的人越来越多,张海彪说:“激励我走出大山的是一种改变命运的信念,呼唤我回归乡村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更重要的是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在家乡大有可为。”在党的政策的照耀下,摆榔乡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到处呈现出各民族共居共事共乐、交流交往交融的美好画卷,民族团结进步之果越来越红。杨智超www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www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