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乡土之重与文学之轻 ——写在本土作家柴嘉张的《魅力滇滩》出版之际

发布时间: 2023-01-03 15:12:48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xxx保山日报网

  □ 黄宝洲xxx保山日报网

  乡土文章好,新书油墨香。拆开作家柴嘉张邮来的包裹,一本厚重的《魅力滇滩》出现在眼前。趁着周末,一气读完,释卷之余,总想说点什么。于是,便有起笔之处的感慨。xxx保山日报网

  认识柴嘉张快有30年了,那还是我在腾冲三中教书的时候,因为固东镇与滇滩镇山水相依,以及我和他臭味相投的缘故吧。之后的岁月里,我们都关注着彼此的消息,也时有联系,除家长里短外,聊的大多都是文学。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柴嘉张没有离开过家乡滇滩,而且一直是一位教书匠,勤勉执着,谦逊有度。在各级各类报刊上,时常会看到他的文章,而且写的都是关于故乡的人和事。如今,他多年创作的文章结集出版,深感欣慰。xxx保山日报网

  地域特征与乡土情怀xxx保山日报网

  选材的地域性特征,是文学选材的主要特征之一。有西方学者将这一特征称为“敬地情结”,我国有学者称之为“恋地情结”,其实质是作家与所写文字之间的情感纽带,凸显的是作家植根乡土的乡恋情结。xxx保山日报网

  地处“极边第一城”腾冲市西北部的滇滩,无疑是美丽的。滇滩的美在于山,在于水,在于人,也在于事。柴嘉张生长在滇滩,寄情山水,纵情乡野,数十年唱和山林,根深情重。关于滇滩山的美,作家说,云峰山“山间云雾往来飘忽,云雀轻捷游戏云端,一川雾气云涛轻柔缭绕,美不可言”;狼牙山下“艳阳普照,风和日丽,山上却冰雪交加,风雨如晦”;白马山“山间苍峦碧林,景致如画,风光秀丽”。在作家的笔下,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关于滇滩水的美,他说,水城“山水环绕,风光无限,既充满大山的豪迈豁达,又洋溢着水的聪睿灵秀”“水环城外,城立水中”;段家岩声震山谷,“珠玑活蹦乱跳,翻花溅玉,常年不息”;腊幸温泉“时而跳跃喷射,时而停歇止息,仿佛巨人在呼吸吐纳”。滇滩人和事的美是作家笔下的一座富矿,巡边人、打矿人、养牛的老人、砍竹汉子、渔夫、走山人等等,作家均以“身边人”的角度,通过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人物故事,把鲜活的人物群像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亲切而真实,质朴而鲜活。xxx保山日报网

  当然,滇滩的美,还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脉络、鲜活的时代气息。作家以记录者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与定格,把滇滩这个特定地域的过去、现在拿来叙事,凸显了作家植根乡土的浓浓情怀。xxx保山日报网

  丰富底蕴与阅历沉淀xxx保山日报网

  文学底蕴是指文学创作最初的价值定位,也就是文章的含义和内涵,它包含语言、意象和意蕴三个层面。文学留给读者的,是语言、意象和意蕴三者的结合体,而不仅仅是被分解后的个体元素。其中,底蕴是通过语言文字赋予所写对象一种心灵可以沟通的契合与灵性,从而让读者产生美感,突破文字语句探寻文字内涵。xxx保山日报网

  文学底蕴的丰富性集中体现在内容的延展和自我沉淀的纯粹方面,“酒香不怕巷子深”“酒是陈年的好”,说的就是这个理。作为本土作家,柴嘉张几十年笔耕乡土,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陈酿”的过程,彰显的是作家对襁褓之地的拳拳之心。xxx保山日报网

  《魅力滇滩》内容丰富,几乎涉猎了特定区域内的方方面面。用作家张洪波的话说,“这本书基本囊括了滇滩这个美丽小镇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建制沿革、民族风情、饮食文化、传说掌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建筑等诸多领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算得上是一本地域性的‘百科全书’”。当然,这不是一本说明性的乡村志书,而是包含着爱恋情怀的一幅山水画卷、铭记着低吟乡愁的人文图谱。正如作家所言,滇滩区位优势独特,地理位置举足轻重,千百年来筚路蓝缕,历尽沧桑。傈僳族世代巡边护边,英雄之气浩然,“后甸古碉楼等遗址,依旧回味着这块土地上曾经弥漫的战火硝烟和荡气回肠的战争豪情”。xxx保山日报网

  作家将曾经的历史、人文与现代的发展步伐都一一呈现出来,“水城、棋盘石等傈僳族村寨成为边境开放贸易最前沿,凭借区位优势,为经济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这是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无疑不是笔耕乡土的拳拳之心的真情流露。xxx保山日报网

  通俗质朴与土味叙事xxx保山日报网

  群众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这也要求文学语言要具有群众性。乡土文学的叙事方式,在形式上提倡通俗易懂、质朴精炼,带有泥土气息。文章是写给谁看的?笔者认为,一位作家的语言风格,一定程度反映着作家的创作态度。xxx保山日报网

  柴嘉张用家乡话写家乡的人和事,读起来亲切自然。正因为写的是家乡的人和事,所以叙事不晦涩,表达不含蓄。仙人讨老婆,好记而且直白;在《打矿人》中,“在不少采矿区的窝棚里,随处可见打矿人和老鼠友好相处的现象”,用语朴素,叙述简洁;在《深山牧人》中,“走走走,先去火塘边向火喝茶”,在《砍竹汉子》中,“老和是个顶好的人,当了十几年的‘火场头’,从来不煞抹伙计”,直接使用方言“向火”“火场头”“煞抹”等,土话味浓,真实有趣,这样的叙事方式通俗而接地气。作家的语言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针对所写对象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比如,在《淡酒沟》中,既告诉人们,这条河为什么叫淡酒沟,把掌故一一道来,在科普的同时,又不乏诙谐有趣。xxx保山日报网

  故事的丰富性,是文学“土味价值”的另一表现形式。在艺术创作中,民间故事是一块富矿。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地方的每个时代,都有许多的传说故事,神话故事玄幻飘逸,爱情故事凄惨难平,凡人故事发人深省。然而,这些传说故事,都散落在民间,有的大多已经失传。这就需要一个漫长的搜集、整理的过程。有些故事逻辑性不强、故事性不够,有的传说故事简单平实、寥寥几句。所有这些,都需要作家在搜集、整理的同时进行再创作。仙人讨老婆、王骥西征、殉情崖、杨梅坡里的狼王、清水沟的放牛老汉、龙珠子的传说,等等,在《魅力滇滩》中,大大小小、长长短短,一共有数十个故事。这些故事的收集、整理和再创作,是作家多年用心积累的成果。书中的每个故事,其实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张名片。这些故事是乡土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家对故土热恋的倾诉。xxx保山日报网

  乡土是厚重的,文学只能将乡土中最厚重的、最出彩的、最需要表现的部分凝练成文字,但它无法承受乡土之重的全部。所以,文学也是孤独的。文学只有被阅读才能激活流淌的根脉,只有被记住才能印证持久的付出。文学创作更是孤独的,作者需要太久的沉淀和思考才能推窗见月、行文成章。文学是需要土壤的,离开适宜的土壤,文学就只能剩下一堆冰冷的文字。xxx保山日报网

  柴嘉张用几十年的执着激活了流淌的文字,用万般热情熨烫出了洋洋几十万字而且带着墨香的书稿。这是魅力滇滩人民种下的因、结出的果,更是作家对故乡一腔激情的倾诉和一往情深的回报。xxx保山日报网

  谨以此文表示祝贺!xxx保山日报网

  2022年12月19日于保山xxx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xxx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