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芒回,那个曾经遍地黄金的村庄

发布时间: 2023-02-27 12:02:51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三担白米三担糠jjj保山日报网

  驮起白米下镇康jjj保山日报网

  镇康爱我小白米jjj保山日报网

  我爱镇康小姑娘jjj保山日报网

  细细想想不想在jjj保山日报网

  各回各的本地方”jjj保山日报网

  ——芒回地方《弦子调》jjj保山日报网

  从芒回采访回来,沿途是刚抽新芽的甘蔗和层林尽染的山林,仿佛一幅妙笔丹青的国画。我贪婪地欣赏着沿途风光,耳边一直萦绕着芒回民间艺人屈自唐那高亢浑厚的弦子调,满脑子是他讲述的芒回那带有神秘色彩的过去。jjj保山日报网

  芒回,傣语意为“在洼子里的村子”。这个“在洼子里的村子”原址位于距现驻地4.5公里的小芒回,那是个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绿色村庄。与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的湾甸相比,芒回显得更加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其位于距湾甸乡政府驻地南部25公里的挂羊皮山上,是昌宁湾甸乡最远的一个山区村。挂羊皮山属更戛西山的延伸山脉,与之相连的分别为沙子坡——织布山——断山脉——躲兵洼山。小芒回就点缀于这些秀丽的山峰之间,它东南两面接更戛,西邻下甸,北至章碰河,南至芒胆河,是一个四面依山、河水环绕的美丽村庄。jjj保山日报网

  康熙八年,为开发云南,屈氏家族的来世祖屈升从西安守县到达云南腾冲,弟兄分家后又到了昌宁湾甸。一路的兵荒匪患,屈氏族人只能是逃难保命,到了湾甸大城后,又遇上瘴气,贫病交加。在一次上山找药的时候,看中了小芒回这个风光无限的“世外桃源”。jjj保山日报网

  在屈氏家族到达小芒回前,这里就居住着茶、冯、何、杨四个世居家族,只是户数都不多,人口也少,虽深居大山深处,躲过了兵役匪患、苛捐杂税和疾病缠身,却是生产力低下,食不果腹,生活在一种原始的刀耕火种之中。屈氏家族的到来,不仅增加了人口劳力,给这座沉静的大山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jjj保山日报网

  如今,小芒回人仍然津津乐道屈升那大力士般的传奇故事。jjj保山日报网

  传说,屈氏家族到小芒回前,小芒回因为地势相对较高,河水都绕山脚而过,没有水,就种不了谷子。当时,杨家在当地相对富有,就组织人劈岩开沟,想引水到小芒回种田,可开了一段,就遇到一堵大白岩,用尽办法也挖不开,只好放弃。屈氏家族来了以后,用了点智慧,降低沟位,绕开大白岩开通了这条沟(即现在的后寨沟),引来了水。大家都说,来世祖屈升,身强力壮,能吃能干,一天能开(挖)一亩田,能吃两筒米煮的饭。大家纷纷效仿,开田置地,修建水库。有了水,小芒回种上了谷子和棉花,吃上了白花花的米饭,自己纺棉织布,过上了殷实富足的日子。jjj保山日报网

  在这期间,发迹最快的是谢家。在小芒回的西南部,还有一座山叫仙鹅抱蛋山,传说因谢家某人梦见在此见到一只白仙鹅,去捉时飞走了,只留下抱过的蛋而得名,谢家也因此发迹,一年竖了十堆大白坟。后来谢家的衰败也与“断山脉”有关。相传,那一年是属牛年,而土司的母亲也属牛,土司就下令本年内不准杀牛吃。可是谢家偏偏死了一头健壮的耕牛,舍不得埋掉就悄悄煮吃了,不幸被当时土司派来谢家的王山主通报,谢家怕被问罪,连夜逃走了,从此杳无音讯。也就是在那一年,谢家祖坟的山脉被人挖断了。如今,当地人仍然叫那座山为“断山脉”。jjj保山日报网

  杨家和屈家也不甘示弱,纷纷买田置地,豢养骡马。屈家还赶起了马帮,做起了生意,下镇康,到勐佑,走缅甸,卖洋工(到国外打工做活)。jjj保山日报网

  那一时期是小芒回最为兴盛的时期,曾设“芒回户”,所辖地区比现在的芒回村大得多,还包括更戛、德宏、永甸的一些地方。jjj保山日报网

  不仅仅是小芒回的谢家,还有小勐龙(芒回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的穆家和辉家,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在采访中,村民们不止一次谈到他们的发迹与“山脉风水”有关。相传明朝时期,小勐龙穆家遇到一位双目失明的高明地师,看了宝地葬祖,从此发迹。后来穆家许诺赡养这位地师一辈子。为善待地师,穆家专门安排一个小孩子牵他行动,服侍他的起居,陪地师在楼上单独吃饭。平日里,穆家总用好东西孝敬这位地师。某日,穆家请来一位工匠斗(制造)犁,因一只鸡掉到厕所里淹死了,捞上来洗后煮给了斗犁人吃。因为这只鸡死得不正当,考虑到地师的讲究,便没给地师吃,只给他煮了豆腐。平时照顾地师的小孩因想吃鸡肉,也没到楼上和地师吃饭。吃晚饭的时候,地师问小孩早上吃什么,小孩便童言无忌地说吃鸡肉。地师听后气愤难平,觉得穆家亏待了他,遂写信给其徒弟:“上楼豆腐下楼鸡,地理不如斗犁的。”还让其徒弟找机会来迁了穆家的祖坟。徒弟利用穆家富了还想更富的心理,说服穆家迁了那冢祖坟,迁坟时,有一只仙鹤飞出,穆家由此衰败并灭亡。穆家衰败后,辉家得势,坐上了“山主”的宝座,开始兴盛,势力扩充到老板凳、猴子箐、岔河一带。jjj保山日报网

  我们无须去考证这些传说的真伪。事实就是,由于小芒回和小勐龙地广物博,占天时地利,明朝时期,这个地方就是享誉四方的富足之地。富足到什么程度,就是“满山宝物,遍地黄金”,就连鸡啄食吃下去的都是金子,鸡嗉子里全是一袋金子。所以,今天人们仍然有“岔河人卖鸡不卖嗉(子)”的说法。jjj保山日报网

  在小勐龙,人们还记着当时流传的一句话:“辉家小黄虎会穷,湾甸河水就会朝上淌。”足见小黄虎家的富有。辉家那一座座气派的祖坟,也是一种最好的佐证。jjj保山日报网

  直到十九世纪末,在小芒回的杨家地基,更戛人来承包茶所时,还挖出了一罐银子,茶所也不承包就跑了。于是便有许多幻想发财的人,到芒回“淘金”……jjj保山日报网

  然而辉煌只属于过去,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其自然规律。所谓风水轮流转,湾甸河水永远不可能朝上淌,而辉家小黄虎却早已衰败在小勐龙的历史深处。jjj保山日报网

  在小芒回和小勐龙,马驮肩挑曾经创造了村子历史上的辉煌,经历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时代。然而小芒回虽环境优美,风光无限,可毕竟深处大山腹地,交通不便,过的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日子,随着外面世界的发展,小芒回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这儿的住户破落的破落,搬走的搬走,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几百户的人家只剩下四十多户,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老粗粮。jjj保山日报网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学大寨”时期,为了改善小芒回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状态,政府组织小芒回村民移民搬迁至现居住地大平子,开展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新农村”建设。芒回从此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jjj保山日报网

  如今的芒回,村庄整洁,道路畅通,产业发展,生活富足,实现了真正的安居乐业。生产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们不再为一日三餐奔波,注重的是精神生活的享受。闲暇之余,一起到原址爬山,到芒回水库钓鱼,到果园摘水果、尝生鲜,都是不错的选择。本刊特约撰稿人 辉丽琴jjj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jjj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