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永昌府城掠影

发布时间: 2023-03-07 16:04:57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两千多年前,保山这个地方,曾经是哀牢古国的首邑,创造了灿烂的哀牢文明,并达到了鼎盛。后来哀牢国王柳貌父子率众归附了东汉,揭开了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的崭新篇章。东汉时,永昌郡成了当时全国第二大郡,这里也是我国最边远的郡县之一。RRR保山日报网

  岁月沧桑,时间从远古慢慢走来。繁华的丝绸之路曾经从这里通过,它从巴蜀逶迤而来,让来自异域的犀角、象牙、丝绸、盐、茶汇聚保山,又把这些货物运往缅甸、印度等地。保山成了一个中转站,一块名副其实的“宝地”。RRR保山日报网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南诏王皮逻阁西进保山时,在太保山下修建了一座古城,是以土夯制而成,名叫拓俞城(永昌府城)。明朝初年,土城被毁。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重修永昌府城,云南前卫指挥使李观在土城原址改建砖城,并以太保山为子城。后来胡渊任指挥使时,从军事角度考虑,仿南京城包钟山入城,保山城也就把太保山包入了里面。在镇南、拱北等3座城门外,再筑3座小城,也就是“瓮城”,作为正门的屏障,以增加城池的防御。一座四方形的、周长约13里14步、城墙高2.2丈、方圆2.1平方千米的“永昌府城”最终形成。RRR保山日报网

  保山城地势平整,街道整齐,规划井然有序,经络分明。街道和巷道有主次之分,衙署、文化、商业、住宅等片区划分井井有条。主要道路上,两边有水沟,中间铺有石板,空处有鹅卵石,这就是典型的“包谷路”。这里是充满文化氛围的城市,“72条街,82条巷”纵横交错,穿插于其中的牌坊、庙宇、书院、学堂、会馆等纪念物和古建筑,无不打上“文化悠久”的烙印。那些屹立于街道上的石牌坊,是永昌人兴学办教的历史见证;那些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反映了市民们悠闲的生活;那些马帮驼铃“叮咚”作响的街巷,缓缓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涵养!RRR保山日报网

  在保山城的西北角,有一座城墙门叫作“仁寿门”。顺着西边山脚的一条路一直往南走,经过保岫西路的交叉口,再继续向南,经过当时的部队所在地,穿过龙泉门遗址,就来到湖底有汩汩清泉涌动的易罗池了。RRR保山日报网

  坐落于太保山脚的易罗池是保山的一个名泉,湖水清澈见底,这里天光云影共徘徊,青山倒映,垂柳拂岸,是个休闲游览的好去处。山水错落间,林木交织下,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竟活脱脱地出现在这里!RRR保山日报网

  这“文房四宝”,比喻得十分生动。易罗池西北的太保山上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塔,名叫文笔塔(也叫慈云塔),几经重修仍不失宏伟,这支“笔”,分量巨大;易罗池的湖心亭叫“濯缨亭”,是明万历年间永昌参将邓子龙所建,“濯缨”即洗武器上的缨子(红缨枪),有“得胜回朝”的吉祥之意,用它来象征“墨”,还是很恰当的;一方易罗池像是四四方方的“砚台”,这里写就了许多大气磅礴的诗词和文章;至于那张硕大的“纸”是何物?它就是保山城错落有致的街道,它们就连写字的格子都打好了,这怎能不写出飘逸方正的书法大字?RRR保山日报网

  永昌府城的地理环境是何时被比作“文房四宝”的?具体时间无法考证。但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无愧于这样的比喻,它以日新月异的发展,描绘着一幅更加崭新的保山宏图。(赵从文)RRR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RRR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