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来自天堂的嘱托

发布时间: 2023-04-03 09:29:46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昼夜更迭,时间将我与密支那缓慢拉长,那条曲折颠簸的腾密公路尽头,被称为森林之城的密支那掩映在高大茂盛的树冠下,我曾无数次凝望过的城市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竟有些模糊起来,而那个深埋记忆深处的人却愈发清晰了。ccc保山日报网

  那是2018年11月上旬,国内天气凛寒,密支那却依旧温暖和煦。市驻密办组织保山籍作家到密支那采风,期间有个与云南同乡会华人华侨代表的座谈会。我便是在座谈会上认识的苏懋华老师。ccc保山日报网

  苏老师是缅甸书画协会会长,当天他身着一件花衬衫,偏暗的土黄和蓝绿竖纹一看就很有“缅味”,衬衫下摆塞进了杏色的西服裤里,一根黑色皮带恰到好处地系在他稍显凸出的肚子上。苏老师看起来不过四五十岁的样子,说话时喜欢把头歪向一侧,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总是慢条斯理地从上下唇间一句一句冒出来,声音洪亮,侃侃而谈。ccc保山日报网

  那是个明媚的傍晚,密支那柔顺的阳光透过同乡会的窗子斜斜地铺进来,落在苏老师褐色的脸上,散发着祥和的光晕。说到高兴处,他不觉站起来,从兜里摸出一个小本子,一边打开一边努力挺直腰背。但那腰背显然有些不听使唤,并没有完全拉直,在右腰处微微向外弯出,带着左肩略高起来,于是,腰下一双腿站得笔直,腰往上莫名让人想到一个细长的平行四边形。他瞅一眼小本子,又抬头说一句,原来是在念他新作的小诗。ccc保山日报网

  时隔太久,我已记不清楚那首小诗的原句,小诗的内容却记得深刻。说的是他作为一个华人,含着一颗中国心,在缅甸密支那摸爬滚打,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故事。犹记得他念完后说的那段话。“我是中国人,我永远感激祖籍国,早些年祖籍国的情况不太好,我的父辈们在缅甸做事,时刻谨小慎微,没有钱时日子难过,有了点钱又担心被坏人盯上。如今,祖籍国强大了,我们在密支那生活觉得有底气。”说完后,他眼睛里迸发出异样的神采,拿着本子的双手竟微微有些颤抖起来。ccc保山日报网

  参加座谈会的华人华侨们拍手称赞。我偷偷看去,好几个人竟被苏老师的小诗感动得热泪盈眶。受到感染,我们一行人也觉得眼眶湿润。“出了国,更爱国”,我第一次对同事们常说的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恍然间,似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在心底骄傲地萌芽。ccc保山日报网

  苏老师起了头,大伙便纷纷讲起自己的故事,把对祖国的感激和思念说了又说。作为一个不会缅语的驻缅工作人员,在密支那,我时常觉得自己成了“聋子哑巴”。犹记得第一次到密支那时,上厕所分不清男女,又寻不到懂汉语的人,左右看着没人,一咬牙便随便选了一边进去,心底又难堪又无奈又无助。举目望去,尽是异乡人,天地之间,浓重的孤独包围着我。所以我是很能理解苏老师他们的喜悦和激动。“乡音不改鬓毛衰”,终于见到了来自祖国的人,彼此说着一样的汉语,那种感觉,定然也像我第一次在密支那待了十天半个月后,回到国内听见周边人说话时,几乎忍不住地落泪。ccc保山日报网

  但我没想到,这次见面是与苏老师的第一面,竟也是最后一面。ccc保山日报网

  座谈会后第三天,苏老师就从微信上发来了一篇文章《我眼中的密支那》。当天,便在市驻密办主办的“西南丝绸路”公众平台上编辑发出。按当时的征稿规定,文章采用后会有200元人民币稿费。次月发放稿费时却遇到了难题。缅甸华人使用的微信不像国内的微信,功能较少,只能发朋友圈、聊天。国内通过微信发的红包在缅甸无法领取,也无法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我给苏老师发信息说了稿费的事情,他说:“请帮我捐给国内的慈善单位,或者缅甸的孤儿院。”ccc保山日报网

  200元人民币,在国内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在缅甸,以当时密支那孙布拉酒店为例,一名通晓英语、汉语、缅语的服务员的工资是每月400元人民币。我心想,还是要把稿费交到他手里,由他亲自捐赠比较好,于是约好下次密支那再见。ccc保山日报网

  次年一月末,我怀揣着200元稿费,才到密支那,便试图联系苏老师,但电话打不通,发出去的微信信息也石沉大海,等了两天都没有回复。我不免有些坐立不安,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见也无更新,心下愈发觉得不安起来。ccc保山日报网

  因不懂缅语,又不识路,我只能在密支那的办公室里等,直到三天后的晚间,一位缅甸华侨来找我闲坐,问起苏老师,才知他得了肝癌,已昏迷,怕是不大好了。我才想起上次见面时,他努力挺直腰背那会,怕就已经不太好了。又想起他那时脸上的笑容,竟觉得有些恍惚。当天晚上缅甸时间八点余,得知苏老师已不在了。彼时,距离我与苏老师通过微信联系仅仅过去了22天。ccc保山日报网

  总听人说肝癌是最疼的一种癌。我无法想象那个在座谈会上精神矍铄的人,是怎样坦然面对死神一步步接近,又是怎么做到让我们毫无察觉?ccc保山日报网

  我与同事们去送苏老师最后一程,看到了他的遗嘱,一位华侨把那张薄薄的纸拍照发到了我们的手机上,白纸黑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生的终点,是回归到大自然。当我走到那一天,我必须坦然面对。没有抱怨,没有悔恨。我偶然干干净净地来到世间,也应必然干干净净地回归大地,不带走一根针。”之后便是一条一条交代后事,譬如希望圣通师父主持葬礼,又譬如将骨灰撒向原野云云。一张纸,瞬息间便交代完了苏老师的一生。生命之短可见一斑,而面对永恒的离别,苏老师的豁达和潇洒令我久久不能平静。ccc保山日报网

  到苏老师家时也是傍晚,远远便听见诵经声,苏老师的灵堂设置得与国内类似,黑白的遗照旁边,多了缅甸人供奉佛祖最爱的白色茉莉。备受苏老师敬重的圣通师傅亲自为苏老师举行葬礼,圣通师傅是缅甸寺庙里备受当地民众敬爱的师父,他的到来让葬礼现场倍添大气肃穆。苏老师若在天有灵,定是欢喜异常。ccc保山日报网

  作为女性,在缅甸是不能去灵堂前吊唁的。我只能远远看着苏老师的遗照,随着时间的推移,怀里的200元钱愈发叫人觉得沉重。生命总是善于制造太多的出乎意料,让人措手不及。我与苏老师的约定终究是我迟到了,我再也不能把钱亲自交到他手上了,只能转交给他的儿子,完成那份来自天堂的嘱托。ccc保山日报网

  待到诵经间歇时,同事终于瞅准机会,把苏老师的儿子啟财唤到一侧,我把200元人民币郑重地交到了啟财手里,并向他说明原委,请他代为捐赠给慈善机构或孤儿院。ccc保山日报网

  清风吹拂,灵堂两边的白幡好似透过茂密高大的树冠,与天边的白云连在了一起,淡雅的茉莉花香伴随着空灵的诵经声飘向了未知的远方。一股浓重的悲伤、闷闷地压在我曾揣过200元钱的地方。(李天鹤)ccc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ccc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