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顺江:时光褶皱里的历史回响

发布时间: 2023-05-04 09:51:30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zzz保山日报网

  刘氏宗祠zzz保山日报网

  皮影表演zzz保山日报网

  手工榨制米线zzz保山日报网

  “腾北重镇”牌坊zzz保山日报网

  顺江火山湖zzz保山日报网

  陆云晓/文 张黎/图zzz保山日报网

  总有一些东西会留存下来,在大地的褶皱深处、在淳朴的民风民俗里、在人们口口相传的历史中!zzz保山日报网

  假如你来过腾冲市固东镇,到过顺江村,看过朔风粗犷地掠过这片富有传奇色彩的腾北大地,你会深深明白,为何在历经岁月沉淀之后,时光让这片土地依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色彩。zzz保山日报网

  在腾冲的山山水水间总会闪现着三百多年前那位伟大的旅行家或急或慢的脚步,是的,徐霞客,这位明代的大旅行家在他的游记中记下了他在腾冲的经历,让今天的人们可以透过他的笔墨管窥数百年前腾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顺江也不例外。zzz保山日报网

  公元1639年4月22日至23日,徐霞客到达固东,他在游记中写道:“又北一里余,为顺江村,古之顺江州治也……顺江村之东,山坞东辟。过桥,复北上坡,行竹径中。半里,北下,过乾海子。一里余,北上坡,有虚茅在坡北,是为顺江街子……”或许在以造访名山大川为乐的徐霞客眼中,乡间的街市并不值得过多笔墨,又或许他到达顺江街的时日并非赶集的日子,以至于他仅以“虚茅”二字对顺江街子一笔带过,但这却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zzz保山日报网

  顺江后来有1937年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所题碑铭“顺江故州”,至今碑刻依旧,苔痕尽染。据《明一统志》腾冲军民指挥使司载:“至元中改腾越州及置腾越县。寻复腾越府,仍置腾越县。后以顺江州及腾越、越赕、古永三县省入。”乾隆《腾越州志》卷三古迹对置废年代有追叙:顺江废州,“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寻废。至正七年(1347年)酋长某求内附,立宣抚司,寻又废。”古时的顺江州,最远管理到现在缅甸境内的迈立开江一带。那是顺江灿若繁花的时代,史书寥寥数语并不能完整呈现彼时顺江州的繁华,但我们依然可以遥想那是一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盛时代。那时的顺江街子应该有鳞次栉比的商铺,有络绎不绝的商帮马队,有吆喝的小贩、打铁的匠人和巧手的农家女,有各种小吃沿着街市排开。这腾北的重镇,这乡野的集市,不奢华却也定然在熙熙攘攘里藏着众生百态。zzz保山日报网

  明正统十四年,三征麓川后,腾冲军民指挥使司所属六所军士分屯腾冲北部。顺江屯作为腾冲屯田之一,分别由中所和后所军民屯田,顺江先民大多于此时落籍当地。今天所说的顺江片区位于固东镇南面,含顺利、和平2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是腾冲市外出板瓦和自治边防通道的咽喉,有腾北“南大门”之称。zzz保山日报网

  大规模的屯田,是明王朝击败麓川土司叛乱的基础。随着屯田制迁徙至此的先民,从此扎根边疆,并带来了中原的技艺、文化和审美。八百多年来,顺江的村民在此生生不息,他们把村落依地势布局,村落多采用衔山式建筑,村前溪水潺潺,穿过村舍,最终汇入龙川江。“有水自西峡来,东向而注,是为顺江”,这水,便是顺江得名的由来。村内参天古树随处可见,更衬托出古村落的气息。偶有小桥流水或洗衣亭,有和顺古镇的风韵,更兼江南水乡的灵秀和腾北锁钥的豪放。zzz保山日报网

  历史如滔滔江水,逝者不复重现,但八百年的“顺江州”却并未止步,经时光过滤、淬炼,它用一些更加珍贵的东西,承接过去与未来的记忆。zzz保山日报网

  对于人类来说,美食不仅仅可以果腹,更是对过去辛劳的致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我们用美食敬天地鬼神、用美食追忆祖先、用美食来表达人情世故、甚至用美食来记忆一个地方、一段历史、一份情感……可以说再没有什么比美食更能抚慰人心了。zzz保山日报网

  如今的顺江街子依然保留着一些旧时的商铺,烧肉米线的招牌尤其显眼,不同的店铺用不同的笔迹赫然写着“顺江烧肉米线”几个大字,仿佛无须界定,更不用太多的说明,每一块招牌都在昭告世人:烧肉米线为所有的顺江人共有。店铺门口铁锅做的火盆里栎柴炭火燃得正旺,偶有正在炙烤的猪肉冒着热烟,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调动人的味蕾,搅动人的肠胃,让人顿觉饥肠辘辘。zzz保山日报网

  在马站火山湖旁的龙塘村,杨明庄是烧肉米线制作工艺的非遗传承人。据说,他家是整个顺江目前唯一还沿袭着土榨米线加工工艺的人家。他的家中依然保留着手工制作米线的设备,木棒、黄铜制作的模具、烧热的清水,加上一点点简单的杠杆原理和不怕辛劳的付出就成就了土榨米线纯朴的味道。土榨米线耗时费力,从浸泡大米到米线出锅前后近十道工序,在机器工业普及到乡村的今天,很少还有人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制作米线,但就是这种看似笨拙的方法让米线保留了古早的风味。纯手工制作的米线配以烤好的五花肉、西红柿、辣椒、鲜切胡萝卜丝以及骨头汤,放上各种调料,便是一份色彩丰富、口感复杂的人间美味。zzz保山日报网

  杨明庄的儿子杨文泰已经是新的传承人,说起烧肉米线的历史,他说应该也有几百年了吧。现在的学者也很难考证到底是那些携带着中原文明到此军屯戍边的顺江先人从家乡带来了烧肉米线最早的制作方法?还是他们在这荒凉边地艰难的岁月里,创造了烧肉米线丰富又质朴的滋味,让它调制出一些生活的甜来?总之,这道美食在顺江一代代人的传授教习下传承了下来。如今在腾冲城的大街小巷都能寻到顺江烧肉米线的店铺,招牌一如既往,无须界定、没有太多说明,“顺江烧肉米线”几个大字便是顺江人特有的密码,足以牵引他们追寻乡愁的脚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它丰富的味道吸引,这样一碗别具特色的烧肉米线也携着顺江的烙印进入了异乡人的美食食谱。zzz保山日报网

  在顺江,做一碗烧肉米线款待客人是主人最长情的告白,那是对客人表达的至高敬意。若是有缘,或许还能听到顺江的山歌。zzz保山日报网

  顺江的山歌是一种粗犷又直白的小调,有类似华阴老腔的高亢嘹亮,又有云南山歌的自由舒展、大胆激情。zzz保山日报网

  72岁的胡定尚是顺江山歌的传承人。从青年时代起,胡定尚就热衷于摆弄各种民间乐器,而他最擅长的乐器便是天赐的好嗓子。放开嗓子,高歌一曲,唱民风民俗、人间百态、男欢女爱……那山歌百转千回,穿过密林,游走在腾北广袤的田野上,痴男怨女爱而不得的惆怅,家长里短难解难分的情愫都被这山歌一一囊括。zzz保山日报网

  腾北是腾冲的寒冷之地,已婚的腾北妇女都要用毛巾包裹头部,用以抵御寒风的侵袭。军屯制,解决了明朝军队的人员补充和粮食供给,却把残酷的枷锁铐在了军籍户口的百姓身上。这腾北的大地,是腾北人的家园,亦是他们难以逾越的屏障。山是冷的山,水是冷的水,大地上行走的风是冷的风,只有人心是暖的。当汗水砸入土地时,劳作的男男女女便迸发出吟唱的兴致。唯有这样一转三折的调子,这样嘹亮又粗犷的嗓音才能穿透腾北呼啸的冷风,温暖这片土地。就这样,山歌带着一点点俗气、一点点土味,以下里巴人的情趣稀释着顺江人生活的单调和艰辛。现在,顺江的山歌传人多了起来,有男有女,分属于不同的级别:省级、市级或者县级。他们甚至成立了腾北山歌队,在昔日举办的腾冲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他们用山歌让观众牢牢记住了这些满怀热情又别具一格的人们和他们热爱如初的古朴调子。zzz保山日报网

  山歌唱的是顺江人的悲欢离合,是普通人的爱恨情仇。而那些王侯将相、家国情怀就被顺江人以皮影戏的方式记录并传承下来。zzz保山日报网

  在电影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每逢春节,刘家寨的皮影戏便会被腾冲各个村寨争相邀请,其受欢迎程度担得起“腾冲顶流名角”的桂冠。zzz保山日报网

  位于固东镇下顺江村内的顺江刘氏宗祠,是一处典型的清代祠堂建筑。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代后期重新修建,面积225平方米。这是一个由门厅、正厅及厢房组成的四合院,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其中图案讲述的不乏教化后人的历史故事。宗祠的门厅设计得极为巧妙,正门看去是高耸的屋脊,颇有气势。待穿过门厅,进入四合院里,折转身来,门厅的楼便是一座皮影戏楼。戏楼与宗祠正厅相对,想必在宗族祭祀的时候,在这里上演皮影戏既是教化族人的手段,更是向祖先祈请庇佑的庄重仪式。如今走进刘家宗祠,眼光摩挲过这里的一砖一瓦,犹如徜徉于时间的长河,那戏楼上曾经上演的一折又一折皮影戏犹在耳畔,风停了,时光亦停了下来,只有灵魂最深处的柔软尚能触摸到这幽古的静谧和神圣。zzz保山日报网

  在刘家宗祠的对面,一座二层的小楼挂着“皮影戏楼”的匾额。但那戏楼相较于宗祠内的古楼简约了许多,砖瓦材料暴露了它年轻的历史。zzz保山日报网

  皮影戏是随着当年军屯民屯的先民一起从中原文明之地到达这里的。那时候,腾冲仍是化外之地,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明王朝“广戍兵、增屯田”,大批军事移民留在这里开荒垦地,皮影戏便是他们艰辛岁月里剪不断的乡愁。zzz保山日报网

  刘家寨的刘永周是皮影戏的传人。早在2005年,他就被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那时的刘永周已不算年轻,但精神矍铄,身强体壮。说起皮影戏,言语间既有热爱又有惆怅。演皮影戏是刘家祖传的营生,但当年演了一辈子皮影的父亲刘定忠并没有打算把这个营生传给刘永周,他希望刘永周能通过读书谋一个更好的前程。仿佛是命运的召唤,刘永周却被皮影戏的魅力深深吸引,他接过了这个民间文化的瑰宝,并坚守一生。刘永周不仅唱皮影戏,还亲手制作皮影靠子。“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他在牛皮上描摹他心目中的才子佳人、忠烈志士、神仙鬼怪。“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手执自己描摹刻画的皮影靠子,刘永周在几尺白布后向邻里乡亲讲述着那些源自中华民族的传奇故事,用略显苍凉的唱腔在这腾北的大地上、在这顺江的山水间唱出了人世间的精彩与无常。zzz保山日报网

  但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不断丰富,皮影戏日渐式微,他怀念“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的辉煌,那是皮影戏的繁盛时代。但在生计面前,情怀略显单薄,年轻人不再挤满皮影戏楼下,更鲜有人愿意走到这幕布后面,接过他手中的皮影靠子。对于刘永周来说,“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的称号是对他坚持的一种肯定,更是对皮影戏未来的一种启示,让他的坚守多了一份笃定和希望。后来,刘永周又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坚守,依然是他生命的主旋律。zzz保山日报网

  2022年,一台结合了现代声光电全息投影技术和现代场景模拟技术的4D皮影戏在腾冲上演,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腾冲4D秀·皮影戏院的创始人刘朝侃今年30岁,他是刘永周的孙子。为了这场表演,刘朝侃准备了四年。他从现代审美出发,打造了时髦的4D秀·皮影戏院,创新了剧目,丰富了表演手法,传统和现代在年轻一代的皮影艺人手中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4D皮影戏《腾冲往事》呈现的沉浸式体验方式,让腾冲皮影赢得了年轻观众的青睐。刘朝侃还成立了刘家寨皮影商贸有限公司,主营腾冲皮影的表演及文化产品。腾冲皮影,穿越数百年的风雨,这粒中原文化的种子在腾冲这极边之地播撒、扎根并最终找到了它全新的打开方式。zzz保山日报网

  在顺江,飞来神石、龙潭奇观、姊妹湖、三清观、龙华古寺、洞经或打保境……神话里有着梦想,民俗里寄托着对中原文化的回望。昔日的屯田制已沉入史册,是非功过任人评说,而那些迁徙的人们,在历史的裹挟中,或带着无奈、或带着憧憬告别故土,踏上征途,再无归期,他们的后人在这极边之地用一种虔诚和执着把那些中原文明的基因传承了下来,然后让这些文化的遗产在边地与中原文明合唱!zzz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zzz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