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状元楼里说状元(古迹寻踪)

发布时间: 2023-08-14 09:54:29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ttt保山日报网

  状元楼内的杨慎画像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他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从“庙堂之上”的状元郎到充军流放“烟瘴之地”永不得赦的罪卒,他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胆魄和胸襟,在被誉为“第二故乡”的永昌博览古今,著书立说,岁月磨平了他的政治抱负,却成就了他的文学理想,终成“明代著述第一”的“明代文化巨人”。他就是诞辰535年的明代杰出学者和诗人,被誉为“明代第一才子”的杨升庵。ttt保山日报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ttt保山日报网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ttt保山日报网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ttt保山日报网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ttt保山日报网

  这首气势磅礴旷达至极的千古绝唱《临江仙》,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在1994年央视版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这首《临江仙》成为剧中的片头曲,一时间成为“流行金曲”广为传唱。ttt保山日报网

  这首词正是被保山人称为“充军状元”的杨升庵所作。ttt保山日报网

  七月的一个雨天,我走进位于太保山脚下保山五中操场一侧的状元楼。安抚一下心境,虔诚地向悬挂在大厅正中墙面上的杨升庵画像鞠躬,静静地感受杨升庵在这里埋头写作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和心路历程。ttt保山日报网

  这是一座没有楼层的“状元楼”。杨升庵落籍永昌的36年里曾经长期在此居住,并在这里完成了3000多首诗词,400余种著述,这些作品也成为杨升庵留给保山这片“第二故乡”最深情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保山人为纪念杨升庵,便将这间房子称之为“状元楼”。据考证,状元楼就是杨升庵名作《临江仙》的成稿地。ttt保山日报网

  命运难测,是非成败转头空ttt保山日报网

  80年代的状元楼ttt保山日报网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七月,名满天下的四川新都状元杨慎(公元1488年一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因“议大礼”案犯颜获罪,“廷杖”几毙,后被“永远充军”永昌(今保山隆阳)。ttt保山日报网

  这一年,杨升庵37岁。ttt保山日报网

  转瞬之间,这位七岁能文,十三为诗,二十四岁状元及第的翰林院修撰成为了一个终身流放者。历尽半年多的万千艰辛和长途跋涉,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正月,杨升庵怅然踏入了保山这一方哀牢故国的“烟瘴”之地,开始了他“独立苍茫”的流放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在逆境之中的辉煌苦旅。ttt保山日报网

  杨升庵充军永昌卫,虽然落魄,却没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那种凄凉,因为在山雄水奇民风淳朴的永昌,他还有惺惺相惜的“故人”。ttt保山日报网

  永昌名士、官至侍郎的张志淳与杨升庵的父亲杨廷和同朝为官,交往较深。张志淳的儿子张含20岁随父亲在京城寓所时,结识了杨升庵,虽张含大杨升庵整整10岁,但两人仍成挚友。ttt保山日报网

  杨升庵一到永昌卫,就得到了张含父子的多方关照。ttt保山日报网

  当时的永昌知府严时泰与杨升庵亦是惺惺相惜,因此没有把杨升庵编入普通兵卒,而是委以他中书营薄书(书记官),参照享受下级军官的待遇,还将他安置到四川会馆的后院(今状元楼),让他既可以和四川老乡相聚,又方便到旁边的中书营“上班”,还可以到张含家走访。ttt保山日报网

  谪戍永昌期间,杨升庵与张含一起为保山文学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唱和之作,最出名的是张含作的《宝石谣》及杨升庵作的《宝井篇》。ttt保山日报网

  明成化至嘉靖年间,朝廷派宫中官员坐镇永昌,强索暴征永昌特产玉石、玛瑙、宝石之类,酿成永昌历史上的“宝石之祸”。特别是从嘉靖六年开始,朝廷勒索永昌卫以宝石之贡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ttt保山日报网

  张含愤然写下《宝石谣》,并送给杨升庵鉴评。《宝石谣》写道:ttt保山日报网

  成化年间宝石重,私家暗买官家用。ttt保山日报网

  祗在京师给帑银,不牵南夷作琛贡。ttt保山日报网

  林家宝石海内闻,雄商大贾集如云。ttt保山日报网

  敕谕林家避科道,恐有弹章皂囊到。ttt保山日报网

  自从嘉靖丁亥岁,采买官临永昌卫。ttt保山日报网

  朝廷公道给官银,地方多事民憔悴。ttt保山日报网

  民憔悴,付奈何,驿路官亭虎豹多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杨升庵看罢,称张含的《宝石谣》为“此诗真诗史也”,遂作《宝井篇》与之唱和:ttt保山日报网

  彩石光珠从古重,窈窕繁华争玩弄。ttt保山日报网

  岂知两片弱云鬓、戴却九夷重译贡。ttt保山日报网

  宝井曾闻道路赊,蛇风蜃雨极天涯。ttt保山日报网

  弛传千群随纸鹞,披图万里逐轻车。ttt保山日报网

  君不见,永昌城南宝井路,ttt保山日报网

  七里亭前碗水铺,ttt保山日报网

  情知死别少生还,妻子爷娘泣相诉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这一组唱和诗大胆揭露了大明朝廷和官府掠采宝石给边疆各族人民,特别是永昌各族民众带来的灾难和祸害,被后人称之为张、杨二人为民请命的“姊妹篇”。ttt保山日报网

  张含在杨升庵谪戍永昌卫期间,凭借家族势力给杨升庵许多照顾,杨升庵也为张含编选了《张愈光诗文选》(共八卷)、《禺山律选》等著作。ttt保山日报网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现在的状元楼ttt保山日报网

  杨升庵在谪戍永昌期间,除了张含,还与云南边地的其他文朋诗友密切交往,形成了一张以永昌为中心的文学交际网。ttt保山日报网

  史料记载,作为“赅博渊通,究在明人诸家之上”(《四库全书·总目》)的一代文坛巨星、学界通才,杨升庵自“投荒以来,益于笔墨,穷愁著书不下四百余种”,涉猎广博,卷帙浩繁,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尤其是边省边地的文化宝库。ttt保山日报网

  清朝杨琼《滇中琐记》云:“升庵在滇,与滇之士夫文字交密者,有(保山)张含,(大理)李元阳、杨士云,(昆明)胡廷禄,(阿迷,今开远)王廷表,(晋宁)唐锜六先生,与升庵合称‘滇南七子’”。ttt保山日报网

  在此期间,他还采编了《廿一史弹词》(又名《史略词话》)、民间歌谣集《古今风谣》、民间谚语专集《古今谣》等民间文学集成,促进了边地文学的发展。《廿一史弹词》取材于正史,以《史记》至《元史》的“二十一史”为题材,叙述历代演变史实。全书用浅近文言写成。最为世人熟知的那篇《临江仙》就是杨升庵在《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被明末清初的毛宗岗父子将其录为《三国演义》开篇第一词。ttt保山日报网

  原刻于兰津古渡摩崖石刻上的《兰津桥》,就是当年杨升庵渡兰津桥时的抒情诗,全诗如下:ttt保山日报网

  织铁悬梯飞步惊,独立缥缈青霄平。ttt保山日报网

  腾蛇游雾瘴气恶,孔雀饮江烟濑清。ttt保山日报网

  兰津南渡哀牢国,蒲塞西连诸葛营。ttt保山日报网

  中原回望逾万里,怀古思归何限情。ttt保山日报网

  永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似乎对杨慎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哪怕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村寨地名,对他而言充满了诗意,他曾经巧妙地借用永昌各个村庄名字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永昌村寨地名歌》,这首地名歌一直被永昌百姓所传唱:ttt保山日报网

  永昌南北两汉庄,上下中村郎义旁。ttt保山日报网

  高海水碓连七排,三家乌鸡上海棠。ttt保山日报网

  柳巷红花瞧画眉,陶皇摆宴满沙河。ttt保山日报网

  西山杉木遮罗邓,山脚蒲满吹波罗。ttt保山日报网

  南哨诸葛骑白马,北塔达大错刺蓬。ttt保山日报网

  板桥豆腐石庄块,下马河图看打渔。ttt保山日报网

  四两黄土好铸锅,黄纸白纸写罗寨。ttt保山日报网

  东方大树结葫芦,窑门小板盖永平。ttt保山日报网

  麦场易畴见幕障,青华石灰辣蚂蟥。ttt保山日报网

  水淹北冲成浪坝,三条岔路过西庄。ttt保山日报网

  木瓜金竹成壁洞,蒿子荷花赛天堂。ttt保山日报网

  小堡大堡赏梨园,张官百忍抬凤仪。ttt保山日报网

  这首《永昌村寨地名歌》可以说是保山旧时的地名荟萃,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和保山城市建设的发展,部分村寨已经消失了,但仍让人看后倍感亲切,是西南边塞地域历史的奇葩。ttt保山日报网

  杨升庵在永昌期间,还深入民间,对民间歌谣进行了收集整理,形成了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民间歌谣集《古今风谣》,保山人耳熟能详的《雪关谣》《博南谣》都在其中。ttt保山日报网

  杨升庵充军永昌,促成了当时的保山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更深融合,丰富了汉文化特点浓郁的“永昌文化”。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如今,500多年过去了,杨升庵留给保山这片热土的大量诗词文章却历久弥新,愈发被后人反复引用和传颂。ttt保山日报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明朝陈洪绶《升庵》簪花图ttt保山日报网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99年)六月十四日,一生颠沛流离的杨升庵在永昌戍所去世,享年72岁。保山人倾慕他的才华,钦佩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奉献,遂将他的戍所定名为“状元楼”,继立杨公祠,以志其范。ttt保山日报网

  在永昌36年,杨升庵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杨升庵一生,对文、词、诗、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还精通理学和心学,而且能够做到批判和纠偏;其大量学术著作研究,涉及天文、历史、民族、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音乐、语言、民俗等几乎一切当时文史哲技艺学科。古今学者考证其著述甚至高于四百余种,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明史杨慎传》称他:“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四库全书》收录杨慎著述四十二种共三百三十二卷。在明代,杨慎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全集》共有一百卷,刻板传世,流传甚广。ttt保山日报网

  陈寅恪评价说:“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李贽在《续焚书》中更评价他说:“才学卓越,人品俊伟”,并与四川历史上的唐李白、宋苏轼并列称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ttt保山日报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数百年来,杨升庵一直以亲民的形象存活于保山民间,保山人民习惯称呼他为“杨状元”或“充军状元”。ttt保山日报网

  一个人,一幢楼,一座城。见证500年风云激荡世事变迁的“状元楼”历经风雨侵蚀,屹立不倒。它曾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惨遭兵燹被焚毁。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四川旅永同乡会又在原址上重建状元楼。1988年,原保山市(今隆阳区)人民政府将状元楼公布为市(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由隆阳区文物部门重修,现为保山市第五中学管理,属于国有不可移动文物。ttt保山日报网

  时至今日,在国内外,关于杨升庵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正在从不同的角度,对杨升庵做出更为全面、细致、深刻的评价。他在逆境下不甘沉沦的自强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坚持良好家风的道德规范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保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杨升庵曾经长期居住过的“状元楼”,理所当然成为了一张城市名片。ttt保山日报网

  近年来,杨升庵在保山的传奇经历成为社科研究和文艺创作的热点,先后有徐鸿芹女士推出的《杨升庵纪念文集》,蒋怀洲先生出版的《杨慎传》以及刘义马先生编撰的《状元楼纪念文献》等一大批文献作品。ttt保山日报网

  2019年底,隆阳区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在隆阳区政协的支持下,在不影响文物主体结构的前提下重新对状元楼内部进行了“升庵文化”的全新布展和打造。ttt保山日报网

  2024年是杨升庵入滇500年,他的家乡成都市新都区和保山市隆阳区将联手打造全国“升庵文化”城市联盟,共同深入发掘“升庵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创新挖掘“升庵文化”的当代价值,让“升庵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续写新的传奇。(本文参考资料《状元楼纪念文献》《保山风物》等)ttt保山日报网

  文:周向东 图:范南丹ttt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ttt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