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 2023-09-20 09:55:17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贡献力量”fff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董国平fff保山日报网

  核心阅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复信美国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时指出:“回望过去,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争取世界和平并肩战斗;展望未来,中美两国也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两国人民应该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扩大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fff保山日报网

  回溯过往,致敬历史。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史迪威和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者,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为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作出了杰出贡献。当前,保山大地,人们还在续写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的深厚感情,继续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贡献着力量。fff保山日报网

  日前,家在怒江峡谷的班春华从《保山日报》手机客户端上了解到这样一条新闻: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国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9月12日,记者来到施甸县太平镇大坪子村金岗元小组大寨田见到班春华时,他对记者说,在看到这条新闻后,他把母亲与一位美国作家的合照拿出来,仔细擦去灰尘,看了又看,还把美国作家与他家的故事再次讲给上职高的孙女班庄宣……fff保山日报网

  20年前,班春华一家曾与一位叫詹姆斯·布拉德利的美国作家有过一段难忘的交往。fff保山日报网

  詹姆斯·布拉德利是一位二战历史纪实畅销书作家。2003年夏天,他为了了解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著名的“飞虎队”)的历史,来到滇缅公路的咽喉怒江惠通桥,专门采访了班春华的母亲邹兴兰。滇西抗战期间,邹兴兰的丈夫班国权是番号为“熄烽部队”的守桥步兵连副排长,参与了著名的惠通桥阻击战。而邹兴兰作为家属,亲眼目睹了炸毁惠通桥阻击日寇进犯、打响“滇西抗战第一枪”的过程。fff保山日报网

  此次采访后,詹姆斯·布拉德利把邹兴兰讲述的抗战故事写进了书里。这本《我们父辈的旗帜》封面是一张著名的二战照片,照片中5名美国士兵把星条旗插上硫磺岛,其中一人正是詹姆斯·布拉德利的父亲。正是在硫磺岛,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也参与了对日作战。《我们父辈的旗帜》成书过程中,老布什还专门给当时的保山市市长写了一封信,感谢中国人民为当年援华美军建纪念碑。如今,这封信还镌刻在腾冲国殇墓园里,见证了中美友好。国殇墓园里长眠着滇西反攻战中19名阵亡的美国盟军将士。2005年9月27日“中缅印战区滇西战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腾冲举行,腾冲有关方面重修了美国盟军将士的坟墓,詹姆斯·布拉德利在会上宣读了老布什的感谢信。而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也参加了那次研讨会,并接受了保山本地多家媒体的采访。fff保山日报网

  班春华说,詹姆斯·布拉德利曾托人专门给他母亲邹兴兰邮寄了一本中文版《我们父辈的旗帜》。那时邹兴兰一直在惠通桥头做小买卖,几年前身体不适才回到大寨田,2021年去世时已年近百岁。遗憾的是,他母亲从惠通桥回家时,忘记《我们父辈的旗帜》一书借给谁了,就此遗失。fff保山日报网

  班春华说,在詹姆斯·布拉德利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们一家如今已经正式“恢复”为布依族。原来,班春华的父亲是贵州花溪人,由于不识字,加上发音不准,名字被登记成了“潘国权”。2010年,班春华带领两个弟弟,到贵阳花溪寻亲,确认“潘”姓应该是“班”姓,且是布依族人。回来后,多方奔走,他们全家才正式改成“班”姓,族别也被施甸县有关部门认定为布依族。fff保山日报网

  班春华说,这10多天来,他每天都关注这方面的新闻,了解中美两国民间友好的消息。他说他父亲班国权1986年去世,去世前是一名公路道班工人,可惜直到去世也没说清自己应该姓“班”。班春华说,如今他们全家“恢复”为布依族的姓氏“班”,不仅是对父亲这位抗战老兵的纪念,也是对滇缅公路的纪念。fff保山日报网

  说到滇缅公路,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更是一段抹不去的中美两国民间友好历史。fff保山日报网

  1942年5月,日军占领了缅甸全境和中国怒江以西的大片领土,切断了盟国援华的唯一陆上运输线滇缅公路。鉴于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盟军决定另辟印度至中国的公路。1943年春,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即此次习主席复信的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的外公史迪威,先后派出中国驻印军两个独立工兵团, 美军两个工兵团、两个航空工程营、三个战斗工兵营,加上中印缅等国的劳工约7000人,在盟军的掩护下,抢修自印度雷多经缅北野人山到密支那、再到中国畹町和腾冲的“中印公路”。fff保山日报网

  中印公路是一边与日军打仗、一边用大炮和推土机修出来的,是用生命和鲜血铺筑的抗战血路。中印公路从印度雷多到缅甸密支那500多公里,到密支那后又分为南线和北线两段。南线经八莫、南坎,至畹町,连接滇缅公路,于1945年通车,又称“老中印公路”;北线从密支那到腾冲到龙陵,连接滇缅公路,1946年通车,又称“新中印公路”。因为这条路起于雷多,所以美国人又叫它“雷多公路”或“华美路”;又因这条路为盟军抗日发挥了重要作用,1945年在昆明举行通车典礼时,鉴于史迪威将军为开通这条路作出了杰出贡献,当时国民政府将“中印公路”称作“史迪威公路”。fff保山日报网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史迪威公路”的来历,其在中国的终点,南线在中缅边境畹町、北线在保山龙陵。由于史迪威公路连接滇缅公路,致使一些人误认为滇缅公路也属于史迪威公路。保山史志专家杨明军认为,史迪威公路在中国境内的路段,顶多延伸到怒江边惠通桥西岸,不能超过惠通桥。fff保山日报网

  抗战时的保山人、滇西人,人人皆知史迪威公路和史迪威将军。此次约翰·伊斯特布鲁克致信习近平主席,回顾史迪威家族几代人同中国人友好交往的故事,与保山息息相关。2005年,詹姆斯·布拉德利和时任保山日报社记者的李根志等人一起,帮助美国老兵尤金?兰斯在腾冲猴桥找到了一个当年被大兵们称作“小孩子”中国人。1945年底,尤金?兰斯所在的史迪威公路工程部队开到腾冲猴桥,与中国“小孩子”产生了一段深厚的友谊。60年后,当年10来岁的“小孩子”,已经是70多岁古稀老人,名叫蔡文伯,是腾冲猴桥镇猴桥村小杂河傈僳族村民。随后,詹姆斯·布拉德利等人穿针引线,已经80多岁的尤金?兰斯不远万里,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来到腾冲猴桥,与蔡文伯重逢,写下了一段中美民间友谊的佳话。fff保山日报网

  战争是残酷的,但因为那场战争,因为一条史迪威公路,让尤金?兰斯和蔡文伯有了一生的友谊。尤金?兰斯那次到腾冲来,除了追忆自己的青春岁月、重温那个烽火岁月里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外,还重走了一段当年的史迪威公路。事实上,一直以来,保山、腾冲一直在维护、发展、利用史迪威公路,一直延续着因这条路而生的中美民间友好。2007年,由保山投资,将史迪威公路北线(腾冲至密支那)改建成了二级公路。目前,腾密高速公路已经列为“十四五”规划,不久的将来,史迪威公路北线将有望实现全程高速。fff保山日报网

  来自保山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消息显示,近年来,保山民间与美国有关地方民间的友好往来也在不断加深。美国佛罗里达州普特南县是史迪威将军的故乡,多年来保山有关方面一直积极开展与普特南县的友好交往,双方多次派出友好代表团互访,适时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分享史迪威将军及史迪威家族几代人同中国友好交往的故事,积极推进建立友好城市工作。fff保山日报网

  从史迪威家族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今年8月8日,我国有关方面举行的纪念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研讨会,史迪威将军的外孙——82岁的美国陆军退役上校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在视频致辞中深情地说:“史迪威将军与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中国人重情重义,不会忘记朋友,双方应该永远铭记,承前启后,续写友谊。”fff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fff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