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擦亮四张“名片”底色 提升文旅“融合”成色 ( 霞客行之江山多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施甸县全力开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3-11-15 16:30:54

来源:    阅读:

 ggg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姜昆陵 通讯员 杨丽娟ggg保山日报网

  施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经过漫长岁月的历史变迁和时光沉淀,大自然和历史孕育了施甸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ggg保山日报网

  为探寻文旅融合产业健康发展新路径,施甸县立足当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以及富硒土地等资源禀赋,持续擦亮“善州故里”“稻母之乡”“ 高山硒谷”“地质宝库”四张名片底色,全力构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当前,全县共有A级景区8个,其中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和A级景区3个。截至2023年9月,共接待旅游人数275.2万人次,同比增长27.8%;实现旅游收入23.07亿元,同比增长35.75%。ggg保山日报网

  到“善洲故里”接受一次精神洗礼ggg保山日报网

  走进善洲林场,满目苍翠,泉水潺潺,空气清新,仿佛让人忘却了繁华都市的喧嚣,步入了空灵的诗和远方。那位出生平凡却又做出不平凡事业的老书记正手拄拐杖,精神矍铄地向我们微笑,他那“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ggg保山日报网

  施甸是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多项殊荣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乡。1988年3月老书记退休后,带着17名职工,赶着18匹骡马,一如既往地上了当时森林覆盖率还不足17%的大亮山,开始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一干就是22年。如今,大亮山万亩林海森林覆盖率已突破97%。ggg保山日报网

  在这里,我们可以真切感受万亩林海被晨曦笼罩的仙境,观看太阳在茫茫云海中徐徐升起的景象,聆听各种珍稀动物的鸣叫和歌唱,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观老书记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尤其屹立挺拔的党徽树、简陋的老窝棚、曲径通幽的善洲小道、简单朴实的老场部、巍峨震撼的故事林、用照片诉说的事迹陈列馆等,这些无不诠释着老书记人民公仆的情怀;在这里,我们可以在中组部认定的全国72家党性教育基地之一的杨善洲干部学院,聆听杨善洲故事,学习杨善洲精神,唱响红歌,观看情景剧目等,在工作之余接受红色革命精神的洗礼。截至2023年8月,杨善洲干部学院已承接参观学习和培训班4388批160686人。ggg保山日报网

  如今,善洲林场已成为人们追寻杨善洲老书记足迹,体验善洲林场生态奇迹,感悟杨善洲精神的红色文化之旅,体验自然之旅,以及涤荡心灵之旅。ggg保山日报网

  去“稻母之乡”见证一粒种子的奇迹ggg保山日报网

  四面环山,狭长的坝子盛满了稻谷,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稻谷的清新气息……这就是每年培育2000亩以上两系杂交水稻母本的施甸。ggg保山日报网

  追溯历史,该县最早于1978年引入15千克杂交水稻种子试种,当年就取得了试验产量每亩420千克,比当地常规稻增产30%的好成绩,由此杂交水稻在施甸安了家。ggg保山日报网

  2009年,湖南农业大学收集全国740个气象站点及50年气象资料,经计算机软件系统筛选的结果显示,施甸县水长乡是全国范围内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最佳基地;2010年,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深入水长乡平场子村,对18.6亩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繁殖验证,取得了每亩526千克安全稳产、高产优质的优异科研成绩;2011年,该县进行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小面积试验,因每亩743.8千克的产量创造了该领域亩产世界纪录;2017年12月12日,袁隆平院士为该县题字“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2019年6月,施甸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2022年4月11日,该县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云南两系杂交水稻种业创新(施甸)中心”和“李小林(施甸)专家工作站”。至此,施甸县在两用核不育系繁殖领域名噪一时。ggg保山日报网

  同时,该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积极建设水稻科研基地、核心繁殖基地、高标准稻田和综合服务区4个项目,共建成核心科研基地500亩,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全力打造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繁殖核心基地,做大做强水稻亲本种子繁殖产业,建成了和海南“冬繁”基地有机结合的全国杂交水稻育种“夏繁”基地,将常规8年至10年的育种时间缩短为4年至5年。制种产业也带动300多户各族群众增收740万元,辐射全县种植水稻1.6万亩,实现产值3782万元。ggg保山日报网

  走进“稻母之乡”,你一定会深刻感受到从试点到推广再到科研,一路风雨兼程和砥砺前行;一粒小小的种子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创造的奇迹;体验到集农耕文化、水稻栽种体验、生态水果采摘、乡村特色民宿和饮食文化于一体的优质旅游服务。ggg保山日报网

  让味蕾与“高山硒谷”来一次邂逅ggg保山日报网

  走进施甸县旧城乡700亩土地间,稻谷和蔬菜种植大棚延绵不断,棚内各类蔬菜长势尤为喜人;置身施甸县姚关镇河尾村和摆马村1458亩土地中,玉米、水稻、杨梅等农作物和经济林果生机盎然。当前,这两块土地已被贴上了“天然富硒”的标签。ggg保山日报网

  2016年,云南省开展滇西边境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时,惊喜地发现施甸旧城乡有1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定点帮扶施甸后,采取地校联动方式,在施甸县13个乡镇采集土壤和农作物样品380余件进行硒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农作物及根系土壤富含硒元素且分布较广。随后,施甸县加大了天然富硒土地的认定申报工作。ggg保山日报网

  2021年5月,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受施甸县委托,以姚关镇、旧城乡为中心,开展了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82平方公里,通过样品采集和分析,并根据天然富硒土地划定标准,圈定了天然富硒土地2万余亩,并发现当地粮食、薯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果品、食用菌等18类农产品中均富含硒元素,且每千克土壤中硒含量达0.4毫克以上。ggg保山日报网

  听到这一福音后,该县因地制宜发展“富硒”农业,让“富硒”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2023年以来,该县继续加大天然富硒土地的申报力度,目前已完成优选耕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78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该县还结合全县水稻育种、“两青”豆类、“保山猪”品牌、“天然温室”蔬菜、“高山”茶园等优势农业,实施“富硒+”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涉硒龙头企业的同时,以品牌化、规模化硒产业集群为基础,全力打造中国“高山硒谷”。ggg保山日报网

  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多姿多彩的土地孕育出了诸多农特产品,“高山硒谷”一定让你的味蕾得到邂逅,且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ggg保山日报网

  依托“地质宝库”来一次探秘之旅ggg保山日报网

  走进施甸县何元乡,绵延的大山上、村路旁随处可见5亿至2.5亿年前古生物的神秘遗迹。这里不仅有在温暖浅海才会出现的珊瑚礁,还有在典型冷水环境中生活的苔藓虫,更有具世界盛名集中分布的海林檎化石。其种类之多、密度之大、保存之完好,属世界罕见。ggg保山日报网

  2019年,教育部新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定点帮扶施甸县后,进一步推动了“地质宝库”的特色化开发。自2020年以来,施甸县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作,选派古生物专家冯庆来教授团队到施甸,开展了3年多的野外勘察和研究,发现施甸曾属于“冈瓦纳大陆”之保山地块,地质及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拥有经典的冈瓦纳大陆冰川沉积地层、独特的地热资源、丰富的富硒土地和壮丽的自然地貌。据大陆板块漂流学说,保山地块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共经历了3个独特的演化阶段。正因保山板块传奇的演化经历,其境内保存了一套独有的寒武纪至三叠纪完整地层序列和古生物化石群落,也造就了施甸特殊的地质构造和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的与众不同。ggg保山日报网

  因何元海林檎化石的种类占了我国已发现海林檎化石的70%左右,且海林檎化石储量丰富、形态完整,2022年10月,施甸县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被中国地质学会授予云南省首个挂牌筹建的“全国地质文化乡”。目前,施甸县已经完成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科普长廊、野外科普解说牌、标识碑、徽标、LOGO等的设计和建设。ggg保山日报网

  亲临“地质宝库”,让你踏上“穿越之旅”,携手寻觅地质遗迹,共赏化石美玉,畅享温泉康养,深切感受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ggg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ggg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