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留青竹刻”匠人杨明辉: 竹上生花 用心用情镌刻中华千年文化

发布时间: 2024-01-15 09:52:20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hhh保山日报网

  竹雕作品hhh保山日报网

  杨明辉,隆阳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技艺传承人。20多年来,他坚守初心,潜心研究留青竹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2021年他加入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时,据该协会排查,目前云南省仅他一人继承从事“留青竹刻”技艺传承,填补了该协会竹雕项目里“留青竹刻”技艺科目的空缺。今天我们就走进杨明辉的艺术世界,去感受“留青竹刻”技艺的魅力。hhh保山日报网

  杨明辉今年49岁,他与留青竹刻的邂逅要从24年前说起。当时他从部队复员回到地方,接触到了祖父创作的留青竹刻,这种融雕刻、书画、诗文、造型于一体的传统竹雕技艺让杨明辉深深震撼。“第一次接触留青竹刻觉得太漂亮了。最开始是我的祖父辈做留青竹刻,祖辈是福建泉州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到了云南。我就觉得既然家里面有这门手艺,自己也有责任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到留青竹刻作品时的场景,杨明辉说。hhh保山日报网

  杨明辉正在专心工作hhh保山日报网

  留青竹刻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被众多文人士大夫所喜爱。该工艺以刀代笔、以竹为纸,在厚度仅 0.1 毫米的竹皮上进行薄意雕刻,完成书画作品的再创作,借用竹筠、竹肌的去留多少与时间的自然沉淀,最终形成质地温厚而层次微妙的艺术效果。常见的留青竹刻有臂搁、镇纸、笔筒、扇骨、台屏等造型形式。留青竹刻制作顺序为描画、割线、刮面、铲底、采皮、挑腹、打磨等,其工艺技法要求创作者具备绘画、书法等功底。巧的是,杨明辉的母亲特别喜欢绘画,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绘画,这为他日后学习留青竹刻工艺技法奠定了基础。hhh保山日报网

  看到留青竹刻作品的一刹那,杨明辉就陷进了留青竹刻作品的魅力无法自拔。从此,他甘于寂寞和清贫,常常独自坐在雕刻室,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用绣花针般的刀具勤练刀法。杨明辉说,“对于自己来说,手工更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体现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化。当你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你沉得下心来,你是跟这个作品对话,跟这个作品沟通,摒弃了我们生活中的杂碎事情,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一种享受。”hhh保山日报网

  雕刻时光hhh保山日报网

  刻刀掠过,竹花翻卷。花鸟、人物、山水都是杨明辉创作的题材,他最擅长的是雕刻古代仕女图,因为他觉得古代仕女扮相精致,从首饰、衣着、故事情节等更能体现灿烂的中华千年文明。只见他“刀起刀落”,技法娴熟,将寻常的竹子化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贵妃醉酒、昭君出塞、西施浣纱、貂蝉拜月、黛玉葬花等故事是他经常创作的题材。“像我的这幅作品《昭君出塞》,大家都比较清楚这个故事。像我们创作这个题材,首先要有边关,要把握人物的面部表情,依依不舍,回头看一眼,马上就出塞。在把握这些人物特点的时候,我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有一个揣摩,你才能够更好地把题材展现出来,最后作品拿到别人手中的时候,让人能够看见它就联想到整个故事。”拿着自己的作品,平日里少言寡语的杨明辉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来。hhh保山日报网

  20多年来,杨明辉不仅钻研留青竹刻技法,还学习了核雕、蛋雕、玉雕等技法,如今他对传统留青竹刻技法进行创新,大胆尝试把玉、石、木、砖、牙、角等不同材料的几十种刻法引入竹刻中,创造出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hhh保山日报网

  竹雕作品hhh保山日报网

  由于“留青竹刻”不仅要求技艺人精湛的刀工,还考验其诗词、书法、绘画、美术理论等方面的造诣,而且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少则一个月之功,多则一年乃至几年,目前从事该技艺的手艺人正在日渐减少,这也是杨明辉的一大憾事。在青龙街非遗文化街区,杨明辉举行了大大小小十几场培训,为的就是推广留青竹刻技艺,培养传承人。hhh保山日报网

  杨明辉说:“其实留青竹刻技艺最大的难点就在传承人上,如果说不能传承下去,我觉得是对传统文化最大的损失。其实我现在都是在做这个工作,一是通过我们的微信,二是通过抖音平台,我会定时地在抖音平台上展示我的手工艺,吸引更多的爱好者进入到我的手艺群里面,把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寸喜梅 宋延龄)hhh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hhh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hhh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