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守牢“粮袋子” 拎稳“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发布时间: 2024-01-18 11:13:04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卡斯坝.jpgwww保山日报网

  近年来,昌宁县立足怒江水系干热河谷丰富的气候、土地、水利等资源优势,采取“粮菜轮作”“粮菜套种”“粮经穿插”等模式,从提高复种指数入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破解土地、资金、市场等要素制约瓶颈,实现了一地多收,力保粮食安全和群众增收两不误。www保山日报网

  怒江水系重要干流枯柯河谷的昌宁县柯街镇、卡斯镇、湾甸乡适宜种植无筋豆、苦瓜、丝瓜、甜脆豌豆、辣椒、生瓜、番茄等早冬蔬菜,粮食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为主,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不可避免产生“产业争地”现象。www保山日报网

卡斯蔬菜种植.jpgwww保山日报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昌宁县和相关乡镇积极探索“粮菜轮作”模式,实现产业良性循环,于2011年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南菜北运试点县后迅速发展。2023年,昌宁县干热河谷地区种植粮食面积达19.4万亩、产量7.07万吨;种植蔬菜面积11.9万亩、产量18.77万吨,“粮菜轮作”占粮食、蔬菜种植面积达七成左右,有效守牢“粮袋子”拎稳“菜篮子”鼓起“钱袋子”,实现各方多赢共赢。www保山日报网

柯街粮食丰收.jpgwww保山日报网

  技术驱动,“一年两季”变“一年三季”。针对部分土地撂荒闲置、群众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粮食连年旋耕等造成土壤养分失衡、粮食产量下降难题,昌宁县积极探索,在干热河谷地带大力推广“粮菜轮作”种植模式,通过强化技术指导,结合乡镇气候特点和群众的多年耕作习惯,分片区实施各种模式的“粮菜轮作”,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加强技术指导和统一种植时间,由传统种植的“两茬变三茬”提升土地产出率,全县干热河谷区逐渐形成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递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季产业格局,通过增加轮作复数,可增加收入2.1亿元以上。www保山日报网

柯街山区的甜脆豌豆.jpgwww保山日报网

  示范带动,“问题瓶颈”变“发展路径”。针对群众不愿种、不想种的问题,昌宁县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党总支引领凝聚和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力促粮食稳产增效。卡斯镇邑林社区党总支抓住32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机遇,积极争取“粮菜轮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50万元,引进云天化集团勐海曼香云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指导、统一销售”五个统一运营模式,在邑林社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区发动468户群众种植滇屯502优质稻3000亩,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柯街镇组建12支产业振兴工作组,发动各村(社区)15名党员干部先行先试,带头引进推广一顶红、荷兰红玉等10余个无筋豆、苦瓜、辣椒、番茄等冬早蔬菜品种,带动3500余户群众种植特色蔬菜4.5万余亩。同时,带头推广应用滴灌喷灌、人工授粉等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粮蔬产业的综合发展效益,有效促进群众增收。www保山日报网

湾甸西瓜.JPGwww保山日报网

  聚集联动,“产业优势”变“经济优势”。针对果蔬易腐烂,对储藏、运输环境要求严的实际,昌宁县于2019年起在柯街实施了昌宁县国家南菜北运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项目占地约168亩,已完成投资2824.51万元,建成果蔬冷藏分拣车间5400平方米,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库容20000立方米,可容纳6000吨果蔬,日周转量可达3000吨,项目试运行以来,已完成营业收入3507.76万元。同时,以进一步配套果蔬产业和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一盘棋”育强市场主体,目前全县有果蔬龙头企业12家,泡沫箱和冰瓶生产企业35户,冷链物流企业41家,果蔬产业小微企业181家。湾甸乡通过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持续扩大产业优势及辐射带动能力,线下通过与华润万家等国内大型超市和北京新发地等国内大中型果蔬批发市场合作,线上通过与阿里巴巴等O2O电商平台合作批发、引导培育“网红”带货等,积极对接外部市场,每年吸引100余名来自广东、北京、上海等全国各省市的批发商到湾甸收购果蔬产品,年销售量超17万吨,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www保山日报网

  (吴再忠 杨炳丽)www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www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www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