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仁寿门内外(古迹寻踪)

发布时间: 2024-01-22 10:49:52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保山人对老保山的各种事物都充满感情,那是人们刻在骨子里的记忆。那些久远的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每当重新讲起,就为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对永昌府八道城门之仅存的仁寿门的热情就是对古城记忆追述的热情。七十二条街八十二条巷所留不多,如果都能像仁寿门这样保留下来,那保山人会觉得多幸福。DDD保山日报网

  时间,有时候很残酷,有时候又很仁慈。DDD保山日报网

  永昌府八道城门,唯有仁寿门,于时间的深处走到我们面前,尽管衰老,元神尚存。DDD保山日报网

  时间之于仁寿门,又是仁慈的。DDD保山日报网

  每天早晨,人间万象从城门洞依次穿过,为碎银几两忙碌的引浆叫卖者,为饭桌活色生香的采买者,笃信运动长寿而上磨房沟的徒步者,再至读书郎,上班族,从幽暗的门洞里进进出出,或行色匆匆,或闲庭信步——他们一直在延续一幅六百年的生活图卷,只不过时代背景不同,服饰打扮不同。DDD保山日报网

  稍有年纪的老人,大都记得老保山的八道城门是做什么用的,我父亲1938年出生,依然会背诵“好一座永昌城,八道城门开六门。打开升阳门,东来紫气飘进城;打开镇南门,金银珠宝滚进城;打开龙泉门,地脉龙神涌入城;打开仁寿门,松毛柴草流进城;打开小北门,菜蔬粮食运进城;打开大北门,商旅马帮迎进城。还有两道门,随便打开万不能。打开了安定门,南方蛮子就会打进城;打开了永定门,老虎豹子就会跑进城”。DDD保山日报网

  仁寿门内 范南丹 摄DDD保山日报网

  “打开仁寿门,松毛柴草流进城”。可见,仁寿门的功能,是一座古城人间烟火衣食保暖的保证。王春芳老师在仁寿门街133号住了四十多年,小时候则住在上巷街。那时,家里有一块很大的菜园子,父亲负责种菜,母亲负责卖菜做家务,他负责读书。虽然没有像鲁迅那样的“三味书屋”,但百草园的乐趣他也有过。只是1942年“五· 四”被炸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母亲被炸死,父亲重伤,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小小年纪,周末他要带上冷饭咸菜,腰上别把砍刀,肩扛两头削尖了的尖杆,跟随一条街的大人,出仁寿门上磨房沟,再赶到老牛圈砍柴。那个年代,不管农村城市,所有的燃料都要从山里获取,近的地方,树的枝杈早被砍光,需要进深山。老牛圈在宝盖山顶,遮天蔽日的老松树站满山岗,松涛一浪压过一浪,六七岁的王春芳不敢像大人一样爬到高岩上砍粗枝,只能在斜坡砍些细枝,捆起来只有酒罐大。回去的路上,大人都打趣他挑了两个酒罐回家。DDD保山日报网

  在王春芳的记忆里,仍清晰地保留着三四十年代仁寿门的样子。曾经的仁寿门高大而坚实,城门顶上镶着“仁寿门”三个篆书大字,大字刻在一块青石板上;代表着厚重历史的木质城门四边包裹着铁皮,城门上下紧紧镶在石臼里。每到夜晚,住在城门顶上简易小屋里的守门人,早早就关上城门,用粗重的门杆横着把城门顶好。而离城很远的卖柴人,就要在关城门之前,将马帮赶进城门内,好赶第二天的早街。城门内是马帮最好的歇息地,赶马人一边把马拴在树下吃料,一边支起锣锅做饭,要睡觉了,就在城门洞里左右两边整齐排放好马鞍,鞍下垫起羊皮或毛毡,人就睡在马鞍下。半夜,外面月黑风高,鞍下却自成天地。DDD保山日报网

  仁寿门外 范南丹 摄DDD保山日报网

  根据对仁寿门的记忆,王春芳四五年前请保山学院美术系毕业的杨德快来他的静园作画,他用语言描述,杨德快用色彩描摹,完全按他记忆的样子画了一幅三十年代的仁寿门图。之后杨德快又应他的要求把这幅画复制在他家的大门外。仁寿门街的人只要想看旧时的仁寿门,就会穿过曲径通幽的小街小巷,来到仁寿门街133号。王春芳是一位老报人,1995年从《保山师专学报》常务副主编的岗位退休,就精心营造他的静园生活,他的小院子,梅兰竹菊,盆景栽培,书画随四时留香。最近保山市在做仁寿门保护项目,89岁的王春芳天天挂念着,每天都要穿过街巷到城门洞附近看一转才回家。DDD保山日报网

  建于南诏皮逻阁时期的永昌府城原为土筑城墙,学者分析明代建造的砖城就是在土城的基础上修筑的。可以说,任何一段关于古城生活的记录,都是老保山人温暖的回忆,保山人对古城的感情,就隐藏在一条巷道里,一个老院里。仅存的仁寿门,也就成了大家追忆旧时光的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体物征。DDD保山日报网

  出于仁寿门存在塌方等隐患的现实,保山提出了仁寿门保护项目,重修仁寿门。修城门最重要的一点是城楼的雉堞要用古城砖,古城砖从哪里来?集思广益,决定从社会募集,市文旅局于2022年12月发布征集永昌府城城砖等历史遗物的公告。没想到的是,公告才发出,市民就把珍藏的老城砖搬到了设于仁寿门社区的指挥部里。做建筑工程和旧料回收的林育民先生一口气就送来了2000多块珍藏了二十多年的老城砖。据说曾经有人跟林育民购买,他回答说,城砖有城砖的位置,它不该埋没在尘土里,也不该摆在展架上。DDD保山日报网

  王春芳的静园DDD保山日报网

  捐砖数量较多的还有“古城公园”项目部的周剑保,他一次捐来300多块。有一位叫王芳云的大姐,有20多块砖本来是镶在她家台阶上的,她二话不说撬出来就送到指挥部。我很想看看她家的院子是怎样盛下这些老城砖的,进到仁寿门小区85—1号,坐在她家院子里的树番茄下,她说没什么舍不得的,城砖就该站在城墙上,做脚踏石太委屈它们了。DDD保山日报网

  这些城砖,有无字的,也有有字的,有字的是万历年间的、道光年间的、光绪年间的……它们带着岁月的沉重,也带着岁月的无奈。DDD保山日报网

  我在指挥部肖卫的桌子上端详一块“咸丰四年捐修官砖”,这是散捐的唯一有文字的砖,边角有残缺,但字迹清晰,质地坚硬,有普通砖的四块大。不久以后,连同这块砖在内的3000多块征集来的老城砖,将列队站在仁寿门城楼的雉堞上,回归六百年前的本位。这些不同年代的老城砖,自带穿越的力量。DDD保山日报网

“仁寿门外”伴山小馆DDD保山日报网

  我又站在仁寿门社区二楼眺望太保山后山下的施工现场,草堂和御笔轩的位置,正是六百年前朱元璋御笔挥出御笔勾的地方。传说,他这一勾,解决了太保山北城墙屡建屡坍的难题。DDD保山日报网

  仁寿门外,太保山下,青山叠翠。DDD保山日报网

  公元1639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徐霞客从会真楼出发,东循太保山麓,半里后出仁寿门,开始他两天的卧佛寺及金鸡行。他描述:仁寿西北倚太保山北麓,城随山西叠而上,与龙泉同。DDD保山日报网

  比起太保山正面的入世,仁寿门外的玉泉路倒像是隐世,安静,清雅,一切皆在翠峰下。一直下到小北门,也就是过去的清华门,春夏季节,一种叫泡桐的大树,一树华盖,紫色花朵一串串覆盖着一条路的视线。看泡桐花开,那也是许多保山人一个季节的等待。DDD保山日报网

  仁寿门外是一个地理坐标,“仁寿门外”却是一个现代的追寻。DDD保山日报网

  三十年代的仁寿门(杨德快画作)DDD保山日报网

  “仁寿门外”的发起人聂茂昌,多年前盘下了一个占地十二亩的旧院子,然后就一直在琢磨如何改造成一个与仁寿门外相匹配的文化地标。他的理想是招募一批不同领域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在一起建立文化联盟,让保山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新气象。之后,专业设计师不负期望,做出了一个古典园林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伴山馆榭,每天打卡的年轻人纷至沓来。进驻的马帮文化陈列馆、咖啡馆、茶舍、酒吧、书屋、伴山小馆都是能留住人的地方。DDD保山日报网

  刘峻峰喜爱书法,曾师从李尚义老师,他开的定制坊耳目一新,客人感叹生意竟然还可以这么做。具体怎么做呢?刘老师租下了靠山的一间屋做书画作品展室,设有客座艺术家席位,可以进行字画艺术品定制,客座艺术家有胡汉风、史忠泽、肖正华、施绍国、王自军、张正玺、刘峻峰、朱绍西、何春祥;里间倚山崖窖藏十三年陈酿,有客人定制婚宴酒、祝寿酒、乔迁酒等,刘老师根据要求书写贺帖附于酒身,谈诗论画间,生意做了,客人也欣喜。朋友苍奴正旺撰写的一副酒联也许就是这里的灵魂所在:“进屋喫酒呀别犹豫见日隔窗对熟惜亲朋视如陌路,研墨涂鸦吧莫矜持经年转角相遇料你我同归殊途”。DDD保山日报网

  一座城,一道门,远去的是尘烟,留下来的是记忆。记忆里有温暖也有遗憾。从前的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今天的人又何尝不是呢?安宁,富足,有尊严,在一座有历史有温度的城市里自在地生活。本报记者 刁丽俊DDD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DDD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DDD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