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龙年耍龙

发布时间: 2024-02-18 10:05:20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EEE保山日报网

  施甸县太平镇二月十四龙会EEE保山日报网

  龙作为上古神兽,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代表着祥瑞和至尊,中国人也自称龙的传人。在远古时代,人们常把所敬畏的动物植物含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氏族的标记,崇拜它们,并祈求得到它们的保护,这就是图腾崇拜。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翰凤雏、龙驰虎骤等这些成语则是人们对于龙的精神的美好愿望。EEE保山日报网

  在保山的很多村寨,至今保留过年耍龙的习俗,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24适逢辰龙农历甲辰年,古老的村寨耍龙舞狮、飞龙在天,比如大年初一旧地基彝族寨“舞双龙”,正月十六郎义村龙王塘“龙华会”,二月十四太平龙洞龙会,仁和东山寺二月十八“舞麻龙”。蛟龙得水,鱼跃龙门,龙年耍出大气象。EEE保山日报网

  旧地基彝族村寨 “舞双龙”EEE保山日报网

  瓦窑镇小浪坝村旧地基是一个彝族村,它背靠澜沧江,西临大保高速公路老营段,虽然只是一个有着160余户人家的小山村,初二的“耍龙打秋会”和初三的“赶会”让这个小村庄笼罩在浓浓的节日氛围里。EEE保山日报网

  曾经从事过多年基层文化工作的村主任杨左赵告诉我,旧地基村历来都非常重视彝族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保护传承。EEE保山日报网

  每到大年初二这天,村里每年都耍“藤篾龙”和大黄龙。藤篾龙用山里采来的藤条和竹子扎成,再用山里采来的杜鹃花和山茶花打扮一番,从田间地头耍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以祈求村寨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EEE保山日报网

  旧地基彝族村寨 “舞双龙”EEE保山日报网

  耍龙现场,村里的文化广场和秋千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聚集在这里,藤篾龙和黄龙上下翻滚,互相呼应,随着彝族长号和鼓点舞动,寨中的长者为双龙贺彩:“老龙扎得好是巧又巧,一年又比一年扎得好,自从老龙来庆贺,旧地基人民生活过得好!老龙耍得喜洋洋,旧地基人民一年又比一年强”。EEE保山日报网

  在耍完龙之后,村里的年轻人一起上阵,在秋千场竖起了高高的秋杆,把藤篾龙的身体部分的藤条绑上秋千架,一副秋千就架好了,村里八十多岁的长者首先登上秋千架来回摇荡,赢得全村男女老少一片喝彩,随后年轻人才依次登场,把秋千高高的荡起来……入夜,彝族人吹起长笛,围着篝火跳起了彝族左脚舞,把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EEE保山日报网

  旧地基彝族春节龙狮荡秋千活动历史悠久,据说因旧地基地形、地势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自老祖宗从南京搬入此地,疾病频繁、疟疾横行,为唤醒睡龙,消魔去灾,祈求来年人畜平安、财运亨通、五谷丰收,每年轮流以4户群众牵头扎大龙、舞龙活动,特男扮女装举办舞狮,长老带头、童男子在前的荡秋千活动,一直流传至今。EEE保山日报网

  龙王塘的“龙华会”EEE保山日报网

  龙王塘是保山重要的水源地,从明嘉靖年间开始,永昌知府严时泰就以此地泉水灌溉农田,当地民众亦逐渐修筑亭台楼阁,建成秋水洞、龙王庙、公主泉等景点。1639年农历六月十三,徐霞客从仁寿门出城,经纸坊村、红庙村、郎义村到达龙王塘,描述道:“缘村西转,有水自北堰中来,即龙王塘之下流也”。EEE保山日报网

  龙王塘泉水清冽,灌溉保山坝万亩良田,几百年源源不绝。感念自然之赐,龙王塘附近村民每年的正月十六举行龙华会,耍龙舞狮赶庙会,极尽人间欢乐。EEE保山日报网

  龙王塘的“龙华会”EEE保山日报网

  这天中午十二点,从板桥或者大官庙请来的青龙队和舞狮队在泉水口耍过大龙,就率上千民众过龙花桥,这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成年人过龙花桥,过了就“来年大发大旺”,小孩子过龙花桥,过了就“健健康康平平安安”。EEE保山日报网

  之后,随着湾子洞经古乐协会鼓乐的敲响,往龙王庙烧香祈福的民众鱼贯而入;外面赶庙会的在各自中意的摊位前驻足留恋,对于过年的期盼和满足似乎在此时才酣畅淋漓地划上句号。正月十六一过,日子就回到了按部就班的日常,该劳动就劳动,该挣钱就挣钱,再不能以“过年”为由闲散偷懒了。EEE保山日报网

  龙洞村以龙舞水祈丰收EEE保山日报网

  施甸县太平镇龙洞村有一棵榕树,村民们叫它龙树,龙树旁边有一个长年的出水口,是村里的重要灌溉水源,村民认定水源是龙公龙母的赐予,在水源的上方修建了龙王庙。EEE保山日报网

  龙洞村地处怒江东岸,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让村民对山水充满敬畏。EEE保山日报网

  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是龙洞村的龙会,一大早全村村民就到张家寨的公房集中,各司其职,敲锣打鼓把青龙从张家寨耍到龙王庙,龙洞村的黄龙也在同一时间到龙王庙与青龙汇合,两条龙在村里的老人喝彩声中完成对水源的祭拜后,双双到村里大榕树下开始狮子和小滚龙的表演,表演狂欢结束后,黄龙青龙相互送行,依依不舍,期待来年相会。EEE保山日报网

  仁和村民舞麻龙EEE保山日报网

  在施甸县仁和镇,至今沿袭着舞麻龙的传统。EEE保山日报网

  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村里约定俗成要办龙会,组织者们会在二月十七就开始供奉麻龙,待到十八下午三点,再簇拥着将麻龙舞上戏台。人们为新一季五谷丰登许下心愿。EEE保山日报网

  热水塘的长龙穿过村庄田野EEE保山日报网

  农历二月十八,仁和镇村民们一早就来到古戏台附近,等待瞻仰龙身。舞麻龙者常为九男八女,其每人腰间各系一串铜铃,手执一根彩杖,男性执杖端顶用麻扎成龙头,拖着麻髯龙身,女性所执彩杖顶扎彩球彩带,下镶铁环铜铃。锣鼓声起,麻龙飞舞,花杖旋转,龙击花杖,球戏麻龙,是为“舞麻龙”。EEE保山日报网

  舞麻龙原是一种祭祀活动,随着时代进步,这项民间活动已被注入了新的元素与内涵,成为一些地区民众的娱乐健身项目。五楼村、大河口、菠萝村、羊毛村,还有横沟、大坝村等九个村寨的民间文艺组织,会为龙会各自献上一两个保留节目。EEE保山日报网

  节日乡集应有的热闹,在这里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条通往古寺的乡间土路上,密密匝匝皆是人;摆放着火烧猪的烧肉摊前,食客可谓里三层外三层;色泽鲜艳且形象生动的手捏面人儿、三角米糕、糖龙等鲜香小吃更多的吸引着孩童们频频回头,沿路摊点上贩售的各色小货,为看龙会的人们极大地丰富了等待中的休闲余趣。EEE保山日报网

  说到龙会,便跳不过为龙会提供古戏台的东山寺。位于仁和保场的东山寺,是三沟头龙会历史的主大门。循着颇为腐朽的木梯登上戏台,你不难发现斑驳的墙壁上仍隐约可见那明清时期当地文人雅士所作的水墨,文化不朽,古寺不败,人们的精神寄托便有了凝聚沧桑历史的屋檐庇护。本报记者 范南丹 刁丽俊 蒋蕾EEE保山日报网

李伟-腾飞中国龙 河北.jpg

  (李伟-腾飞中国龙 河北)EEE保山日报网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25.jpg

  责编:刘自明EEE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EEE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