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苑

西南丝路最后的马厩(记忆保山)

发布时间: 2024-03-11 09:19:30

来源:保山日报   

 222保山日报网

  □ 顾建中222保山日报网

  腾城之西的小桃源就如她的名一样,是真正的世外桃源。那是一个被现代建筑包围的古老村寨,虽然紧临闹市,寨子里却非常宁静。222保山日报网

  前些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小桃园。那里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那里我看到了西南丝绸之路上最后一个完整的大商帮马厩。222保山日报网

  社区的小黄带着我们在小桃园的悠悠巷道穿行,只为去寻一处保留完整的古建筑群,那是腾越商帮领袖董氏家族的祖宅。同行的老于是摄影家,他也是第一次到小桃园。222保山日报网

  一路走来,我俩对沿途那些古朴的建筑赞不绝口,每条巷道都带给我们惊喜。那些枝蔓般的巷道里有许多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宅,当年的主人早已驾鹤西去,而他们创造的物质遗产还在静静地矗立,无声地向后人诉说当年主人的富有和辉煌。222保山日报网

  在过去,小桃园的名气是很大的,那座保留完整的门楼就能说明。门楼多达上百字的题字者竟是大名鼎鼎的白族才子、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周钟岳的手迹。在半个多世纪里,小桃园的董氏商人与鹤庆蒋宗汉家族和周守正等商人联手,打造了西南丝路上富可敌国的特大商号——茂恒商号。其几十个分号分散在中国、缅甸、印度和香港等地,沟通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经济文化联系。222保山日报网

  如和顺一样,小桃园民宅多为“三坊一照壁”的传统民居,古宅小巧玲珑、精雕细琢,看得出是出自“天下神工”剑川木匠之手。老于祖籍剑川,而我则是鹤庆之子,都受过白族文化的熏陶,走在这样的建筑之间,陶醉之感油然而生。222保山日报网

  门楼各式各样,绝不雷同,最显眼的莫过于飞罩式单层垂花门,门枋、花窗、回形纹窗等都饰以透雕或漏雕云纹和花卉,饰以如意头、寿带、卷草纹、云纹、龙纹等。222保山日报网

  寨北的董南轩故居保留得最为完整,原为“四合五天井”,现在还保留了完整的三院传统建筑。三院古宅端庄大方,一律坐西向东,西面的正屋出水较高,院与院之间有过厅相连,正房、厢房皆嵌有漂亮的窗棂,也就是民间说的花窗,雕有马蹄花、菊花或梅花,极富美感。据说当年做这些木活的时候,是以雕镂出的刨花一比一称银子计算工价的。222保山日报网

  看了气派的正房后,小黄领着我们穿过厢房侧门进入一个空院,眼前豁然开朗。这个院落没有任何特色可言,除了一棵孤零零的柿子树,就是两方不起眼的瓦屋,与做工精细、考究的正房相比,寒酸了很多。起初我还以为是当年下人的居室,但小黄说了句:“这里就是当年董家马帮的马厩”。222保山日报网

  听到这话,我不由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起这个院落来——222保山日报网

  这是一个大马帮专用马厩,我敢打赌这也肯定是目前西南丝绸古道上保留最为完整的马厩。马厩布局坐西向东,院场很宽大,密实地铺满了未经雕凿的火山石块,石块上依稀可辨当年骡子踩踏的痕迹。院场中心摆放着两个极长的石槽。两方高大的瓦房呈“T”字形交叉,用料粗大结实,粗看有些类似吊脚楼,与正房不一样,两方房子木工平直简单,没有任何雕镂。与传统腾冲民居不同,石脚很矮,小黄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方便骡子上下。222保山日报网

  瓦房进深较深,两排柱子后面全是马厩栅栏,只是有的已抽了挡板,但粗大的木栅栏穿孔还赫然在目。过去用来关骡子,现在只有三头小猪躺在偌大的居所中哼哼。楼上面朝院子的一方是漂亮的半人高的木栏杆,木栏杆后是三间板壁隔开的住房。222保山日报网

  马厩房子设计的格局看似粗放,但对当年的马帮来说,却是极为科学和适用的。宽大的院场非常方便当年骡马进出,进深很深的下层栅栏里可以关上五六十匹骡子,楼上那些房间还能看出烟熏火燎的痕迹,说明当年曾经放置过铜火盆之类的取暖用具,便于马锅头烤火歇息。222保山日报网

  如今,现代交通工具已取缔了马帮,当年人喊马嘶的马厩也已融入了耄耋老人的记忆。当我在小桃园与这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马厩偶然相遇,却拽出了我无限的遐想……222保山日报网

  灿烂的阳光中,我的眼前仿佛走来了当年往来穿梭于西南丝绸古道的大马帮和剽悍的马锅头们。马厩是大马帮真正的家,在这里,他们浩荡启程,数月后,他们风尘而归。大马帮回到马厩,是最为放松的时刻,说明又一趟远行任务的圆满完成。222保山日报网

  骡子是非常懂人性的牲口,卸了货的骡子们在马锅头带领下,轻快地进入马厩,先到石槽一番痛饮,然后依次进入马厩,愉快地打着响鼻,大口咀嚼用蚕豆和秸秆配成的上好马料,享受应有的奖赏。身穿麂皮背心护胸的马锅头们做事总是那样慢条斯理而富有程序化,他们安顿好骡子,才缓缓上楼,围着火塘,边胡侃嬉笑,边惬意地数洋钱,开始了一次最为轻松的“开烧(马帮休息)”。那时的马厩气氛是最为和谐的,人与骡子都沉浸在幸福中。222保山日报网

  腾冲这座极边第一城是西南丝绸之路必经的要道,有诗云:“商旅往来不停,货物运输频繁”。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叶起,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腾冲人直接和当时全球商业最发达的大英帝国做生意,缅印紧缺的茶叶、黄丝、绸缎、石磺、纸、麻、鞭炮、火腿等货物从腾冲过境输出;又从缅甸输入棉花、棉纱、玉石、珠宝等货物。据统计,当时的进口货物多达160多种,年均进出口货物达100000驮。民国28年(1939年),腾冲已拥有商号1239家,这些商号为便于经营,在国内的上海、武汉、重庆、香港和国外的缅甸、泰国、印度等地都有分号。另外,因腾冲商帮还把生意做到了印度、西藏,腾冲马帮还承担了印度—西藏—下关的一部分贸易(即茶马古道),腾冲成了真正的国际贸易城。而这一座国际贸易城正是那些晃晃悠悠的马背驮出来的。222保山日报网

  一年100000驮进出口货物的概念是每天得有300驮货物从腾冲出入境,又有3000匹骡马穿梭西南丝绸古道上,再加上南下瑞丽,东往昆明,北上西藏的马帮和本地如毛细血管分布的人马驿道上的马帮,保守估计每天有2000匹以上的骡子在腾冲的商道间驰骋。222保山日报网

  有趣的是,腾冲的马帮运输商贸经济在当年就自发形成了互补性,商贸是和顺、绮罗、城关的传统“产业”,而马帮却是腾冲山区的专属。腾冲最为活跃的有十四路马帮,全县50匹骡马以上的马帮70户,4820匹骡马,分别是清水、勐连、龙江、荷花、小西、下北、固东、上云、中和、大董、平山、九保、罗新寨、城关等。这些马帮多数跑密支那、八莫,少数跑畹町、南坎,称为“走洋脚”。222保山日报网

  我在小桃园看到的马厩其实只是为方便马帮出行或歇脚的所在,商帮并不直接经营马帮,马帮与商号间的关系类似于今天的承包制。222保山日报网

  管理马帮是大马锅头的专属,大马锅头负责揽运交卸货物,结算运费。大马锅头备有骑骡1匹,装粮食、肉食、盐巴、钉掌等,全程运费由马帮分担,揽运货物在50驮以上者,从所得运费中抽5%给马锅头,30驮以下者抽7%。马帮中有兽医、马夫、修理、钉掌等人。百匹以上的大马帮或联帮行动的,都配有一名锣手,走在大队前,逢窄狭路、险路、桥梁则敲响锣;头骡挂着小碗大的两个铜铃,二骡挂有串铃,头骡和二骡都披红挂彩。大马帮路过,景象十分壮观。222保山日报网

  马锅头其实是对马帮赶马人笼统的称谓,马锅头内部有极严的组织体系。作为管理层的马锅头又有很细的分工,一共分九种负责不同工作的职务:总锅头一人,是马帮的核心。总锅头必须是智勇双全、能说会道、善于交往、领导能力强和有一定社会声望的马锅头担任,他的职责是处理马帮内务和途中遇到的重大事宜,担任商帮、商号收发货的中证人的押运“总管”,并负责供奉马帮的祖师神位。大锅头一人,为总锅头的助理,负责马帮的外交事务,如总锅头不在时,整个马帮听命于大锅头,由其代行职权。二锅头一人,负责马帮内务和账务往来。伙头一人,管理马帮伙食及其账务,行使内部惩处的具体事宜。哨头二至六人,担负保镖、押运的相关事宜,大多有武器。歧头一人,即马帮内的人、畜医生,主要负责骡马的医治。幺锅一人,对外是联络员,对内是祭师。222保山日报网

  上述七种马锅头负责整个马帮的事务,属于“领导指挥集团”。除了这七种人之外,下面又有两类马锅头,属于“基层工作者”,负责小范围的马帮事宜:伙首三至五人,即马帮内的分队长,每人管理30匹左右骡子及其伙计,路途中开烧、打尖以伙首为中心。伙首管辖范围内有事由伙首负责与大马帮其他锅头接洽。群头若干人,为马帮的小组长,管理9匹骡马及其属内的伙计。222保山日报网

  浩大的马帮简直就是当年一个活动的小社会。222保山日报网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熏陶,加上这种特殊行业的高危性在马锅头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化。一是要严格遵守行规;二是旅途中要说马帮的“行话”。豺狼虎豹常伤骡马,所以马帮忌说这四个字,就是谐音也要避开,从而形成了一些马帮黑话,如柴叫“占格”,篮子叫“筐筐”,虎叫“老猫”,豹叫“搂”。再如去抱一些柴来,只能说“搂一捆占格来”;马不能放远,谨防“老猫”;吃饭叫“吃芒芒”,勺子叫“顺子”,吃饭时“顺子”不能翻扑,否则就犯骡马过江河货物会翻入江中之忌,犯忌者或罚款“打牙祭”,或罚去放马不付工钱。222保山日报网

  腾冲马帮在危难时期对家乡,对国家和民族做过很多贡献。小桃园的马帮主人更是为抗日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茂恒的董氏兄弟因抗日有功而被后人誉为“抗战西董”。仅1938年,董氏兄弟为抗战先后捐出国币300万元(当时国币与银圆等值,一元国币能兑大洋一元),可购战机一架。后来又捐出大批财物、粮药给抗日县政府和在腾北游击的国军。今天谁又能想到,董氏兄弟们捐献的这些财富和物资竟然都是用骡子驮来的呢?222保山日报网

  我抚摸着马厩光滑的栅栏,目光在马厩的每一个角落搜索,脑中想象着当年马帮“开烧”的壮观景象,久久舍不得离开。直到老于在外面连声高呼,才恋恋不舍地转身。222保山日报网

  坐在宽大的董家祖屋屋檐坎上,呷着沁香的凤山绿茶,听着董家后人说起他们先辈艰难的创业史和家族故事,我的思绪还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那个姜黄的年代徘徊,眼前似乎又踽踽走来了运筹帷幄的董氏兄弟和浩浩荡荡的大马帮……222保山日报网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11.jpg

  责编:刘自明222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222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