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一条“线” 脚走两条“路” ——青阳社区逆袭记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因为村级集体经济,曾经的隆阳区河图街道青阳社区一提起就令人头疼。还是因为村级集体经济,如今的青阳社区获得了“云南省卫生村”“保山市清廉村居”“保山市文明村”“隆阳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等多项荣誉。同样的原因,带来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种转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情由——
2023年,隆阳区河图街道青阳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24.43万元,被保山市委组织部和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列为全市第一批10个村级“集体经济强村”之一。
然而,2020年以前,青阳社区的村集体经济却是一本“糊涂账”:账目管理不规范,少数社区干部和村干部借机敛财,有的村民小组因意见不统一征地拆迁补偿款无法分发,闲置的土地任人抢种,导致群众对基层干部不信任,社区工作几乎瘫痪,村内脏乱差问题突出,矛盾纠纷频发。
治理都成问题,何谈发展。街道党工委痛定思痛,从街道下派一名有魄力、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到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把有能力,乐奉献的致富带头人、青年党员选进社区“两委”班子,着力解决社区人心涣散、监督乏力、治理缺位、发展停滞四道难题。
新的社区“两委”班子上任后,抓住引发诸多问题的集体经济这条主线,清查账目、追缴违规发放款项,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方案,解决了征地拆迁补偿款分发的历史问题。并制定和完善了议事、决策、管理、监督等一系列机制。同时,因地制宜,盘活“老资源”,探索新路子,采取“一租二建三引”相结合的模式,挖掘和拓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潜力和路子。
租——由乱转安
你抢一块,我认一片,2021年以前,青阳社区的集体土地和已征未用土地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被群众随意耕种。“社区干部私心重、作风不正,导致干群离心,整个社区犹如一盘散沙。”河图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建成道。抢种土地的乱象,让群众颇有怨言,但因社区干部没有底气也没有魄力,只能听之任之。
新的社区“两委”班子上任后,通过走访群众,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决定把抢种的土地收归集体统一管理。
不用出一分钱租金,还有收益。对于从中获利的群众来说,要把抢种多年的土地归还,心里多有不愿,甚至还有思想抵触。社区干部和村民小组长通过实地走访,逐户做工作,并经过民主决策明确了收归土地的管理使用方法。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承诺,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青阳社区将被抢种的土地全部顺利收归集体,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路子。社区构建“党建带领、集体带动、企业带路、农民带地”的“四带共富”发展模式,把收归的集体闲置土地、征而未用的土地以及“非粮化”整治后腾退的土地进行充分利用,以“产业联合+集体增收”的方式保障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连片区域以招商引资的形式,租赁给企业或生产大户。零星区域租赁给群众耕种,适度发展姬松茸、蔬菜等规模农业。通过示范带动,群众共种植姬松茸45亩、蔬菜15亩。实现产值350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
点评:选优配强社区班子,是壮大集体经济的前提。配好一个班子,就能造福一方百姓。只有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社区“两委”班子里,才能不断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建——变无为有
离中心城市只有7公里,但农产品销售难、群众就业难、买菜难等,却是青阳社区发展绕不开的问题。如何找到一条途径,一举将其破解?
一边是群众自发形成的以路为市、杂乱无序的市场,一边是位于主干道上闲置的土地和废弃的场所。这一矛盾,让社区“两委”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合理利用这些场地,解决社区无合适土地建市场的问题,并对这些影响新城区形象、杂草丛生的场地进行有效管理。经与主管部门协调,社区获得了这些场地的使用权和管理权。社区投资70万余元规划建设后,建成了拥有30个铺面、137个临时摊位的农产品交易中心,靠出租铺面和收取摊位费,社区每年收入40万元。同时,社区还把旁边的37亩土地的托管权争取过来,配套建设停车场,每年可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建成,使辖区120多户群众的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进行销售,同时也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据统计,通过开展经营活动,群众每年收入可达80余万元。
变“闲”为“用”,变“无”为“有”,青阳社区实现了集体有收入、群众能就业。
点评:找对发展路子,是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青阳社区通过转变思路,大胆创新,从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法,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解决了“有”和“无”的矛盾,为收入单一、支撑性弱的集体经济拓宽了路子,而且促进了群众就业,方便了群众生活。
引——从弱到强
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让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乡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有青阳社区停滞不前。“在城市化进程中落下的,要在城市化中迎头赶上。”这是青阳社区新“两委”班子的共识。
因大片土地被征或流转出去,社区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为老人小孩。没有土地耕种,群众不打工靠什么吃饭?可外出打工,又无法照顾家人。
只有在家门口建工厂、建企业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为此,社区以招商引资推动新兴业态落地,在产业转型上作文章。通过盘活两个废旧砖厂,引进轻钢别墅加工厂和博安驾校2家企业入驻,每年可为社区集体经济带来租金收入34万元。同时,社区示范带动群众大力发展加工业、服务业。截至目前,社区共有加工业企业1户、种植企业1户、服务业企业1户,个体工商户174户。为让更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化,社区加大实用技能培训,为有一技之长的群众提供来料加工、基地服务、快递打包等岗位30余个。
手里有了钱,社区翻新了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上健身器材,修建了公共卫生间,安装了路灯、监控摄像头,建成老年活动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每一分钱都花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握紧集体经济这条主线,靠“治理”和“发展”两条腿走路,青阳社区实现了人心由“散”到“聚”,治理由“乱”到“安”,经济由“弱”到“强”的转变。
点评:改善和发展民生,是壮大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做大做强集体产业,才能带动群众增收,也才有钱建设公益事业,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本报记者 王曼华 通讯员 杨颖帆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