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劲乘势起 实干笃行谱新篇(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奋力推进保山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社会工作综述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伴随着2025年的第一缕春风,2月7日,“情倾故乡 点亮未来——保山市第二届在校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周”活动启动,3102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763个村(社区),为16430名儿童提供多元化志愿服务,这是我市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培育的又一次温暖而生动的实践;2月13日,中共保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保山学院政府管理学院3方协议签约暨“边疆社会工作发展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保山学院举行,2月14日,三方又在腾冲市挂牌成立了“边疆社会工作示范站”,围绕人才交流与合作、边疆基层社会治理、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开展积极探索实践……新年新气象,我市社会工作又迈出了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社会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做好新时代党的社会工作,以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为着力点,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培育专业力量、深化服务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强基赋能
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取得新突破
走进中咖食品有限公司,浓郁的咖香扑鼻而来,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直播间里主播、客服声音不绝于耳,物流仓储间里成堆的快递、包裹“整装待发”。
2021年3月,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探索形成“抓思想强引领、抓管理促发展、抓科创增活力”的党建工作法,推动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全过程、各方面,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星创天地”、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十大名品”、云南省“党建强、发展强”两新示范党组织等荣誉。
新兴领域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面对量大面宽、点多线长的新兴领域,保山市委构建起组织部门和社会工作部门一起谋划、两新工委和行业党委一体推进、乡镇(街道)和社区园区一体落实的责任链条。通过实施“两个覆盖”扩面提质行动,建立新就业群体、行业协会商会等8个数据库。2024年新建市、县行业党委6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7个,“两新”组织群团组织221个,单列党员发展计划发展“两新”党员242名。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入选中社部行业协会商会工作联系点,6个行业协会商会荣获全国、省级“四好”商会称号;2个案例入围全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优秀案例,并分获二、三等奖;保山市“新农人”蹚出“新农路”实践案例入选全省党建强、发展强10种“实践模式”。
聚焦新就业群体所需所盼“关键小事”,我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建立“城市先锋驿站”“红色驿站”等暖“新”服务阵地106个。结合“走万家门、查千区情、问百姓难、解十方困”“三送三进”等,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和诉求收集办理机制,为新就业群体解决实际问题56个,帮助企业解决困难40余个。
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从业人员职业优势,我市开展基层治理新力量专项行动,组建“先锋骑手”“红色新播客”等服务队伍30余支;开展行业管理新力量专项行动,助推行业健康发展;开展乡村振兴新力量专项行动,助力402家民营企业、商(协)会与527个村(社区)结对共建,实施项目596个,投入资金64.8亿元。
立足基层所需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新提升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保山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合力,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
隆阳区九隆街道党工委坚持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一体推进,实现了网格连线全周期、党员联户全覆盖,党群连心全链条,使老、破、脏等现象突出的仁寿门社区焕然一新。
以“一张网”理念细化优化网格划分,腾冲市猴桥镇猴桥村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同时,完善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等自治载体,搭建国门党群服务中心联动平台,形成了组织联动、服务联享、治理联抓的多维格局。
龙新乡黄草坝村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目前,6个村(社区)被确定为全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试点,隆阳区辛街乡邹里村被列入中社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积极谋划2025年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目前已通过省级评审项目40个、争取资金3520万元。
基层减负,是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的关键所在。我市扎实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印发《保山市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清单》,[下转二版]严格执行“先审批、再准入”制度,清理整合微信群3396个,清理规范村级不应出具证明事项60项。同时,推动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进一步畅通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渠道,引导和鼓励全市223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就业创业,进一步充实基层治理工作力量。
回应群众关切
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取得新成效
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是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归依。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凝聚服务群众作为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汇聚起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践行“枫桥经验”,排解“民忧”回应诉求。建立“接诉即办、办就办好”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和接访下访,推动“党组织+综治中心+如家信访窗口+说事评理室”建设,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市涌现出如腾冲市和顺“五治融合”、隆阳区杨柳乡“关注帮扶”预防化解家庭纠纷、昌宁县漭水镇“五组一联”等典型经验。
健全征集机制,凝聚“民智”广泛参与。构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指导、各方积极参与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办理工作,统筹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县一码”、两代表一委员等平台,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更好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
拓展志愿服务,增进“民众”幸福感受。扎实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统计调查,建立人才队伍资源台账,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参加社工师资格考试,发挥保山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探索“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保山志愿服务特色品牌,进一步推动校地共建、产教融合与社会工作人才交流。目前,全市志愿服务队3272支,实名注册志愿者44.69万名,实施志愿服务项目4.2万个,累计服务时长758.6万小时,持有社工证书的社会工作者893人。
本报记者 王曼华 李 智 通讯员 余家俞
责编:蒋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