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 “1+2+3+4”推进“幸福里”社区建设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2025年以来,施甸县采取“1+2+3+4”模式,以满足各类用工主体用工需求和广大群众的不同就业需求,解决县内产业发展“用工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持续性差、收入不稳定的“双向”瓶颈问题,全力推进既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又切合劳动力资源供需匹配要求的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
打造“1种模式”。施甸县打造“企业+劳务公司+村党组织+务工人员”的运营模式,规模化组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迁徙”就业。
夯实“2个基础”。该县构建起县、乡、村、组“四级联动”体系,夯实服务基础,实现“幸福里”社区就业服务全覆盖。建立就业岗位资源信息库、劳动力资源信息夯实数据基础,共归集用工岗位10041个,收集劳动力信息12.2万人。
做好“3类服务”。施甸县做好宣传引导服务,引导劳动力进社区务工,共推送岗位信息10041个。做好后勤保障服务,整合利用闲置厂舍建成食宿、生活、出行为一体的后勤保障基地,提供“家庭式”后勤保障服务。做好技能提升服务,因地制宜把培训送进“幸福里”社区,提升务工人员技能。
落实“4项保障”。为“一体化”推进落实用工需求、就业岗位、务工收入、劳动权益4项保障,施甸县在保障企业用工、劳动力就业“双向”需求的同时,为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收入保障和劳动权益保障。截至目前,施甸就业“幸福里”社区服务范围已覆盖4.66万亩重点产业,共与137家用工主体达成合作协议,归集岗位1024个,储备灵活用工人员3024人,组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815人。[石 任]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