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木老元乡: 象尾笤帚织未来 指尖技艺铺富途

发布时间: 02-28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手工编织的“象尾”笤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HHH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象尾”笤帚的原材料取自当地种植的粽叶树花,因其形似象尾而得名。木老元乡的“象尾”笤帚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如今编织技艺愈发成熟,产品结实耐用,深受市场欢迎。HHH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象尾”的盛开期,待花枝完全伸展、颜色变为紫绿色时,村民便开始采收。采收高峰期,全家齐上阵,每人每天可采收1000根左右。采收后的“象尾”以20根为一把捆扎出售,每把可卖2元。除了卖给收购商,一些手艺精湛的村民还会将其编织成笤帚,销往施甸县城、昌宁卡斯等地。HHH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木老元村村民阿正玉是编织“象尾”笤帚的一把好手,一天可编20余把。她介绍,编织一把笤帚需经过晾晒、修理、捆扎、成型、固定5道工序,成品每把可卖15元。阿正玉编织的笤帚不仅结实耐用,品相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HHH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木老元村成立了合作社,帮助村民销售“象尾”和笤帚。目前,全村已有200余户群众种植“象尾”,本季预计收入达20余万元。全乡共有350余户种植“象尾”,约100人掌握编织技艺,本季总产值预计可达35万余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步增长。HHH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李 甜 李雪兰HHH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01.jpg

  责编:刘自明HHH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HHH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