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翁明德的茶韵人生

发布时间: 05-20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俯瞰昌宁县大田坝镇深山茶厂。 李玉山 摄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翁明德在晾晒茶叶。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外国友人到深山茶厂参观。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工人们正在进行传统茶叶加工。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本报记者 冯祖玲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生于澜沧江畔的翁明德,半生与茶相伴。他坚守传统与生态,护茶树、传茶艺,让深山茶厂重焕生机,书写着独属于他的茶韵人生。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澜沧江畔、天堂山脚下的昌宁县大田坝镇湾岗村,有一位默默坚守着传统制茶技艺和生态理念的茶人——翁明德。1976年出生的他,用近半个世纪的人生,书写着与茶的不解之缘。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江畔茶梦始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翁明德从小便与茶相伴,茶园里的袅袅茶香、茶田间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他童年与少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这份自幼而来的亲近,让他对茶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与理解,也为他日后在茶行业的深耕埋下了种子。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天堂山海拔2270米,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有着近8万亩的原始森林。被誉为“世界茶源”的澜沧江奔腾而过,串起了多个优质茶区。在湾岗村的乌都塘,千年古茶区隐匿其中。这里山高林密,阳光穿透枝叶的缝隙洒在古茶树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古茶树与参天大树共生共荣,野生动物穿梭其间,野花肆意绽放,交织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天堂山人家稀少,总共就4户人家,是十足的世外茶源。翁明德的家就坐落在此。他家门外的千年古茶树,见证着岁月的流转。旁边几亩地的茶花,树龄大多在100多年,茶花与茶树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村落里,鸡鸣狗吠,牛羊欢叫,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未走进家门,便能闻到那淡淡的茶叶清香,这股清香仿佛是翁明德一家与茶结缘的生动写照。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翁明德家中有30多棵古茶树,这些古茶树是祖辈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传承。20世纪80年代中期,翁明德的父亲翁子良不辞辛劳,到处寻找茶籽回来种植,为家中开辟了150亩间种在果松林里的生态茶地。这些生态茶如今已成为家中的“摇钱树”,不仅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成了翁明德坚守生态制茶的底气和骄傲。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翁明德现在经营的昌宁县大田坝镇深山茶厂,有着一段独特的发展历程。茶厂由翁子良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昌宁县对外贸易公司来天堂山懒碓河发展芸豆生产,偶然发现附近丛林古茶树资源品质很好,于是与翁子良合资共建“天堂山古茶坊”茶叶初制所,并联营开发100多亩勐库大叶种茶基地,主要制作红茶,并专供外贸公司出口。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外贸公司整改撤资退股,基地一度荒废。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这样的困境下,翁明德没有放弃,仍然默默坚持做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放茶的喜爱,他重新开始对茶厂进行经营和改造。2018年,他自筹资金60多万元进行厂房改造,并将原茶厂更名为“昌宁县大田坝镇深山茶厂”,不仅增添了新的设备,还聘请了专业制茶师傅,致力于提高茶品质,以开发“绿色、生态、有机”产品为主攻方向,让茶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护茶守匠心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翁明德心中,古茶树是大自然馈赠的无价之宝。他家屋外东北角那株被誉为“茶中皇后”的花香型野生古茶树,无疑是整个茶园的灵魂所在。这株古茶树,需两人才能合抱,树高约10米,树周长约3米,树龄至少有1000年。它所制出的茶,散发着百合花般的自然清香,令人陶醉。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除了这株古茶树,翁明德家四周还有千亩松花型野放茶树。每年春萌时节,松花盛开,厚厚的松花覆盖在茶芽上。与此同时,这片土地上的土壤、空气和泉水中,都弥漫着松脂的独特香气。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生长的茶叶,自然而然地吸收了松花与松脂的气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淡淡松脂味道,成为茶中珍品。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这片野放茶树的所在地,曾经有人居住,20世纪50年代,这里原有的一户人家移民下坝,去了湾甸卡斯热区。如今,只剩下家宅的遗迹、几株见证岁月变迁的古茶树,以及不远处虽已废弃但仍清晰可辨的造土纸小作坊。然而,这些遗迹并没有被岁月遗忘,反而在翁明德的精心呵护下,与这片野放茶树一起,成了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独特风景,这里的茶叶也在翁明德的精心打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翁明德的身上,不仅体现了对茶叶品质的执着追求,更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在他的茶叶加工厂里,他一丝不苟地进行着炒茶的每一道工序,从翻炒、揉制到晾晒,都倾注了他对茶的热爱和对品质的严格要求。他坚守传统的制茶工艺,继承昌宁滇红传统制作工艺,让每一片茶叶都饱含着匠心。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和支持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活动,热情款待前来寻茶的客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昌宁的茶文化。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翁明德家门口广袤的山林,是他的茶叶事业的根基。在茶叶种植上,他始终坚守着生态至上的原则。他深知,只有顺应自然规律,让茶树在最纯粹的环境中生长,才能收获最纯正、最优质的茶叶。因此,他宁愿少采摘一些,也坚决不施肥、不打药,一年只采摘一季。他说:“茶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要尊重自然,让茶叶自然生长,这样才能保留它最木真的味道。”每年,他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劳作和精心管理,能收获4吨左右的鲜叶,经过精心制作,可制成1吨左右的干茶。翁明德说,在采摘季节,他最多会雇用20个人来帮忙采摘,每人每天的报酬在100元左右。这些工人大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在采摘茶叶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也感受到了翁明德对茶叶品质的执着追求。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为了丰富茶厂的产品种类,翁明德还会收购其他茶农的古树茶鲜叶,每公斤价格在50元至60元。现在他的茶厂生产红茶、白茶、绿茶等多个品种,其中红茶每公斤约660元,白茶每公斤约200元,绿茶每公斤约100元。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口感和韵味,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茶艺传承兴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4年,翁明德被评为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获此殊荣后,翁明德愈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此后,他积极投身传承与传播工作,不仅向当地的年轻人传授茶叶种植和制作的技艺,还通过举办茶文化讲座、参加各类茶博会等方式,向更多的人讲述昌宁茶的历史和文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片土地上的茶香,让昌宁茶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我希望能把昌宁茶的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茶有多好。”翁明德说道,“我们要坚持生态方向,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用品质赢得市场。”在他的影响下,当地的茶农们也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大家纷纷效仿他的种植方式,共同努力守护着这片茶叶生长的乐土。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正是在翁明德众人的不懈努力下,昌宁茶的品质与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深山茶厂的昌宁红茶产品凭借其独特魅力与卓越品质,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成功入选云南省第一届及第二届非遗伴手礼,这无疑是对其产品价值的高度认可与赞誉。而在2024年,深山茶厂更是凭借在非遗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突出表现,被正式认定为保山市市级非遗工坊,这一殊荣标志着深山茶厂在昌宁红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为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澜沧江畔的天堂山脚下,翁明德就像一位守护者,守护着古茶树,传承着茶文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茶韵人生。他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昌宁的茶产业,让这片土地上的茶香飘得更远。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罗金荣摄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