偎依在自然沃土之上的热度与温情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图①:昌宁小桥温泉航拍图。孙 亮 摄

图②:高黎贡山百花岭温泉。于观明 摄

图③:腾冲悦春温泉。蒋开磊 提供

图④:热海浴谷温泉原汤池。蒋开磊 提供

图⑤:邦腊掌温泉。侯云鹏 摄
蒋开磊
对于保山而言,“温泉之都”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地矿资源的丰富与温泉的温度,浸润着保山这片土地,也泽被了生活于此的动物、植物与人类。温泉和其他万物一道,共同温暖了这片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人间福地。
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保山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巴次大陆板块接触带。在这里,地质晚近期新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我国大陆上最活跃的一些地热显示区,属滇西中高温热水区。
从地热分布地带来看,在怒江以西,主要分布着槟榔江弧形构造带、腾冲至梁河弧形构造带、高黎贡山至三台山弧形构造带、怒江南北构造带等多个水热活动带;怒江以东,则主要分布着隆阳至施甸水热分布区,卡斯、柯街至湾甸水热分布区,昌宁温泉乡小桥地热分布区,澜沧江断裂带地热分布区等多个地热活动带。
在怒江以西的水热活动带中,前述三个活动带均分布于腾冲市内。其中,腾冲至梁河弧形水热活动带是全国闻名的高温水热带,是我国三大高温地热区之一。在腾冲市58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82个泉群出露,其中有6个地热异常区,即大塘、界头至石墙弧形区,上云、芒棒至五合弧形区,攀枝花、清河至勐连弧形区,瑞滇、腾冲至梁河活动带,胆扎至中和活动带等。这些地热泉群区域高温高热特征较为明显。其中,异常高温地热出水口有大塘、石墙、瑞滇、胆扎、石花洞、攀枝花、硫磺塘7个。在专业术语中,通常把90℃以上的高温泉口称之为“地热田”。
这些为数众多、温度不等的各类温泉、热泉和沸泉,每年要带出约189228亿大卡热量,相当于燃烧27万吨标准煤所产生的热能。其中,腾冲硫磺塘、黄瓜箐、澡塘河3个热田共同构成了腾冲市沸泉高温中心区域。在这当中,硫磺塘又名“热海”,其水热活动最为强烈,以高温热水及蒸汽显示为主,水温最高达98.7℃,地表以下20米处水温甚至超过145℃。其天然热流量为28530大卡/秒,占腾冲7个热田天然流量的85.2%。
386年前,曾畅游大半个中国的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在其《徐霞客游记》中对腾冲热海(当时称作“硫磺塘”)作了如下描述:“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橐鼓风煽焰于下,水一沸跃,一停伏,作呼吸状。跃出之势,风水交迫,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尺,坠涧下流,犹热若探汤。或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他在游记中首次称腾冲“硫磺塘”为“一泓热海”,现今国家AAAAA级景区“热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除了腾冲硫磺塘热田外,在龙陵县境内,沿着龙陵至瑞丽大断裂带,香柏河和苏帕河地热资源同样十分丰富。据1981年2月中国地热资源考察组考察,仅腊勐乡与碧寨乡,沿苏帕河而呈西北向的条带热田就长达2.5公里。而龙山镇香柏河北岸的邦腊掌温泉群,水温更是高达95℃。
与此同理,在怒江以东的地热分布区中,地下热泉主要出露于施甸、蒲缥等地,其流量较大,热水出露带较为狭长。再往东,卡斯、柯街热水分布区,昌宁小桥地热分布区,澜沧江断裂带地热分布区等多处热泉同样较为丰富。其地热出水口主要分布于小桥、漭水、更戛、湾甸、鸡飞、卡斯、柯街等乡镇,出泉多为中、高温热泉,且多富含硫、氡、氟、硒等有益元素,温泉特点表现为埋藏浅,易开发。
由此可见,保山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与当地的火山地貌相伴相生,其地貌独特,质地优越,是全国少有且罕见的重要地质资源,为保山全力打造“医、康、养、产”大温泉旅游“一体化”复合型文旅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温泉里的康养密码
据不完全统计,在保山1.9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各种温泉241处。其中,90℃以上的热田热海10处以上,80℃以上的喷气泉34处以上,80℃~60℃的高中温热泉39处以上,60℃~40℃的中温热泉52处以上,40℃~20℃的低温热泉44处以上。全市每年流出的热水约1.6亿立方米。
如果再按泉水的酸碱度、渗透压来区分,又可分为单纯温泉、钠纯温泉、钠盐泉、二氧化碳泉、钙镁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铁泉、硫化氢(硫磺)泉、酸性泉、镭氡射能泉、铝铁硫酸盐(明矾)泉等。且全市170余处温泉均富含硫磺等矿物质和氡、氟、硒等微量元素,对关节炎、神经衰弱、皮肤病、腰肌劳损等具有独特疗效。因而,全市具备了系统打造高端生态温泉SPA产品的优先条件。
历史上,保山温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民间已有千年以上的探索历程,特别是本乡本土的温泉康养更是久负盛名。但事实上,与之相关的有文字记载的记录,始于明朝早期陈文编著的《景泰云南图经志·金腾两指挥使司志》,其记载了腾冲温泉资源四处,并表述为:“皆水沸如汤,人多浴之。”此后,又有《永昌府志》《徐霞客游记》《天启滇志》《腾越州志》《腾越厅志》《永昌府文征》《云南温泉志》《云南温泉志·补》《中国温泉辑要》《中国温泉考》等专著,对我市境内的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及康养功效作了零星描述。在这些著述中,又以《徐霞客游记》的记述最为详尽。
1980年至1989年,中国科学院专门组织专家、学者对腾冲市境内的地热温泉资源作了专题调查研究,重点考察了腾冲火山活动、火山岩构成和现代水热活动区分布等情况,并形成详实科研成果,结集出版了《腾冲地热》一书,为保山打造温泉旅游产业及“康养产”一体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进入现代以来,保山地热温泉资源的集中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又以腾冲热海、龙陵邦腊掌、施甸石瓢、昌宁鸡飞等地的温泉早期开发为主。跨入新世纪后,保山又陆续开发了腾冲玛御谷温泉、永乐温泉、洞山温泉、荷花温泉,龙陵老梨树温泉、二关温泉,隆阳金碧温泉、蒲缥温泉,施甸娲女温泉,昌宁柯街温泉等40多处康养旅居地产。
目前,保山已具备了泉泡、熏蒸、治疗、康养、家居等一体化的商旅服务和大众浴场等配套设施,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各层级多元化消费需求。来保山吧,让这里的温泉温暖你的身体,治愈你的心灵,开启一场难忘的旅居之旅。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