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万家灯火共织文明画卷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2025云南省“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示范活动。 官智钦 摄
漫步在保山的街巷村落,文明的春风拂过每一处屋檐,在万家灯火间悄然播撒温暖与希望。近年来,保山市将文明家庭创建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金钥匙”,以扎实有力的举措、创新多元的实践,让文明家庭的新风尚如璀璨星辰,照亮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文明家庭创建之歌。
品牌如炬,
点亮全民追光之路
当“最美家庭”评选的红榜贴上社区公告栏,总有人驻足细读——隆阳区张桂兰家的“二十四孝剪纸”贴满玄关,腾冲李建国家的“绿色菜园”引来邻舍学种菜苗,昌宁县王芳的“流动书箱”已在山乡小学流转了百余个日夜。这些从市井烟火中走出来的榜样,让文明可触可及。

开展抗战胜利日主题祭英烈活动。
最动人的画面来自深山:施甸县太平镇地理脉村的董国富和儿子杨董清带领“全家福公益摄”团队走遍施甸县13个乡镇,免费为2000多户群众拍摄全家福,他们用镜头定格的不仅是“阖家团圆”的幸福,更有闪光灯引发的一场场爱心共振:父子俩发起的“全家福公益摄”活动吸引了不少朋友和志愿者的加入,并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而他们也通过“爱心衣橱”项目,向保山市6个山区小学、500多名儿童送去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捐赠。那些挂在堂屋、摆在客厅、珍藏在相册的“全家福”蔓延着幸福,并在山乡飘荡成文明新风。

开展残疾人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近年来,在保山的文明家庭创建画卷中,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品牌如繁花绽放,勾勒出家庭建设的多彩图景。以家风建设为画笔,保山市精心描绘“道德教育进家、文化活动进家、绿色环保进家、科学教子进家、关爱服务进家、文明创评进家”的绚丽篇章,培育出“最美家庭”“健康家庭”“清廉家庭”“绿色家庭”等熠熠生辉的品牌。这些品牌就像一把把标尺,精准丈量着家庭文明的高度,选树出的家庭典型,在孝老爱亲、科学教子、热心公益等领域的事迹感人至深,成为群众心中的道德标杆。

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通过层层推选,市、县、乡、村级共选树出近万户文明家庭,这些家庭宛如点点繁星,照亮了保山的文明夜空。2024年,165个市级家庭脱颖而出,成为新一批文明榜样。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5月23日,隆阳区芒宽乡杨跃华家庭被授予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实现了保山市在该荣誉上零的突破。腾冲市成绩斐然,已有 2 户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他们的故事在保山大地广为流传,激发着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掀起一股 “家家争文明、户户创先进” 的热潮。
和风化雨,
滋养千万幸福家庭
保山市巧妙地将家庭文明建设与平安创建、乡村振兴、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编织成一张紧密的网络,让文明的理念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

2025年世界读书日活动。
在腾冲和顺古镇的“家风馆”,游客总被一张“矛盾调解日历”吸引:2024年共记录187起家庭纠纷,比前年减少62%。“以前为几分地争得面红耳赤,现在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调解员李大姐的笑容里藏着秘密——每月一次的“家风夜话”里,村民围炉听《朱子家训》新解,看《婆媳和》小品。更奇妙的改变发生在课堂之外:龙陵县的“流动家长学校”开进茶园,“科学育儿微课堂”里,茶嫂们一边采茶一边听“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对话”;施甸县的“云上家教直播间”里,主播举着玉米棒讲“劳动教育的黄金法则”,在线人数峰值突破3万。当文明理念化作田间地头的闲聊、灶台边的叮嘱,千万个家庭悄然长出了和谐的新枝桠。
一场场思想道德教育、家风宣讲活动,如同春雨滋润大地,不断提高家庭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家庭矛盾调解率如退潮般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在保山的千家万户悄然弥漫。

保山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
为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活力,保山市精心构建起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一支专业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也应运而生。2024年,“家庭家教家风”主题培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0余次培训、100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让“巾帼讲堂乡村行”“父母课堂”“家庭教育大讲堂”等特色载体走进千家万户。这些活动就像一把把智慧钥匙,为广大家庭打开了科学育儿、和谐治家的大门,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节庆传情,
新风自烟火中飘出
清明时节,隆阳区河图街道的孩子们戴着自制小白花,在烈士墓前朗诵自家的“清明家书”:“您当年种下的松树,如今已成我们班的‘责任林’。”端午的艾香里,青华街道的“家风粽子宴”热闹非凡,老人们边包粽子边讲“廉洁米、忠孝叶”的寓意,孩子们咬开粽子,甜馅里藏着“节俭是福”的小纸条。最温馨的场景出现在中秋:隆阳区的“百家赏月会”上,不同民族的家庭围坐成圆,傈僳族的“月亮歌舞”、傣族的“拜月诗篇”与汉族的“中秋灯谜”交织成歌。当月光洒在孩童捧起的“文明承诺卡”上,家国同构的温暖,在每个屋檐下静静生长。

书山学海节现场。
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成了保山市家庭文明建设的绚丽舞台。“缅怀先烈献菊花培育家风诵清明”的庄重仪式,让孩子们在追思先烈中传承家国情怀;“情暖端午传承家风”亲子互动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包粽子、话家风,欢声笑语中家风家训代代相传;“情满中秋夜家风共传承”的温馨场景,家人们围坐赏月,诉说着家庭的温暖与幸福。这些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家风建设完美融合,让广大家庭在参与中深切感受最美家庭、最美家风、最美家教的独特魅力。在文明家庭创建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各乡镇(街道)、单位积极引导广大家庭制定家规家训,让文明的种子在家庭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纪检部门组织开展家庭助廉特色教育活动,涵养清廉家风,为家庭筑起一道坚实的廉洁防线。以杨跃华家庭为代表,他们长期扎根基层文化工作一线,就像一面鲜艳的旗帜,主动参与各类创建活动,带动周边家庭讲学习、讲文明,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如今的保山,文明不是橱窗里的标语,而是早餐铺里“先买单后取餐”的信任,是公交车上“银发族为上班族让座”的默契,是古村落里“新客来,旧邻帮”的热络。千万个文明家庭如散落的珍珠,被家风这条红线串成璀璨项链,戴在城市的脖颈上,在温暖的阳光下,闪耀着最温情的人间烟火色。
(王曼华)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保山市委文明办提供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