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爬山捡到毒蛇后轮流抚摸
发布时间:
2025-10-11 19:13:27
来源: 保山日报网
近日,一则“驴友爬山轮流抚摸幼蛇”的视频在网络引发关注。视频中,一名男子手捧一条小蛇,周围同伴纷纷上前触摸,有网友直呼“可爱”,也有人提醒可能为毒蛇,行为危险。
10月10日,封面新闻记者将视频交由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鉴定。赵力确认,该蛇为短尾蝮的幼蛇,虽体型较小,但具有毒性,其成年后体长可达60–80厘米,属我国造成蛇伤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毒蛇种类之一。短尾蝮头部呈明显三角形,眼后具黑褐色纵纹,背部有深色圆斑,体色常与环境相近,具高度隐蔽性。
短尾蝮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多个省份,常见于草丛、农田及村落周边,活动时间多为清晨、黄昏与夜间。由于其栖息地与人类活动区域重叠度高,人蛇相遇概率较大。赵力强调,该蛇受到威胁时会主动攻击,被咬后若未及时救治,可能引发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针对野外遇蛇情况,赵力建议公众保持距离,勿主动挑逗或捕捉。如不慎被咬,应保持冷静、减少活动,并尽快前往具备抗蛇毒血清的医院就诊,若条件允许可拍摄蛇的特征以供医生辨识。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部分户外爱好者对野生动物危险性认知不足。专家再次提醒,接触不明生物存在极高风险,户外活动时需具备基本安全常识,切勿因好奇而贸然接触野生动物。
10月10日,封面新闻记者将视频交由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鉴定。赵力确认,该蛇为短尾蝮的幼蛇,虽体型较小,但具有毒性,其成年后体长可达60–80厘米,属我国造成蛇伤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毒蛇种类之一。短尾蝮头部呈明显三角形,眼后具黑褐色纵纹,背部有深色圆斑,体色常与环境相近,具高度隐蔽性。
短尾蝮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多个省份,常见于草丛、农田及村落周边,活动时间多为清晨、黄昏与夜间。由于其栖息地与人类活动区域重叠度高,人蛇相遇概率较大。赵力强调,该蛇受到威胁时会主动攻击,被咬后若未及时救治,可能引发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针对野外遇蛇情况,赵力建议公众保持距离,勿主动挑逗或捕捉。如不慎被咬,应保持冷静、减少活动,并尽快前往具备抗蛇毒血清的医院就诊,若条件允许可拍摄蛇的特征以供医生辨识。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部分户外爱好者对野生动物危险性认知不足。专家再次提醒,接触不明生物存在极高风险,户外活动时需具备基本安全常识,切勿因好奇而贸然接触野生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