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深度解析:甄嬛甘露寺之行带长相思的隐秘意图

发布时间: 2025-10-17 03:45:18

来源: 保山日报网 

  甄嬛的心思,深不可测,每一个举动都暗含深意……

  你好,我是“喜欢探索角色内心”的魅儿女王。

  上篇文章探讨了“主体性”这一主题,有读者留言表示自己缺乏主见,因害怕被埋怨而回避社交,内心并不快乐。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你并不孤单。在我情绪低落或焦虑时,也会有许多顾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其次,这一点在《甄嬛传》中的甄嬛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01

  所谓“主体性”,简而言之,就是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是一种更有力量的生活方式。

  在《甄嬛传》大结局中,甄嬛最终战胜了所有宫斗对手,看似是最具“主体性”的人。然而,她也有迷茫和回避的时刻。

  回想起甄嬛离宫前往甘露寺的那一幕,她为何只带了一把长相思琴?

  起初,我以为她是在为日后与皇帝和好做准备,下了一步深谋远虑的棋。但直到看到她“讨水喝”的情节,我才恍然大悟。

  那天,甄嬛身着尼姑素衣,背着竹篓上山捡柴。

  02

  她走近一处建筑,抬头看见正门上写着“安栖观”三个大字。

  尽管已经疲惫不堪,甄嬛还是坚持爬上台阶,来到侧门。她轻轻推开虚掩的门,对里面的人说:“日高路渴,冒昧进来讨口水喝。”

  此时,她是否知道里面住着的人是果郡王的亲妈——舒太妃呢?

  剧中描绘,甄嬛根据宫女积云的一句“太妃”,瞬间明白了此人的身份。她还主动提起了长相思琴,说它就在甘露寺,但断了一根琴弦。

  03

  长相思琴,是舒太妃与皇帝父亲的定情之物,他们经常合奏以增进感情。

  一把长相思琴,自然拉近了甄嬛与舒太妃的距离。

  于是,舒太妃邀请甄嬛下次再来安栖观时,带上长相思琴,她愿意帮忙修理。

  看似平常的偶遇和对话,实则都在甄嬛的精心策划之中。

  从甄嬛再次去安栖观时带的人,就能看出端倪。

  没错,甄嬛带着浣碧,一路上浣碧抱着长相思琴。

  04

  甄嬛连一大筐柴火都能背得动,自然也能抱得动长相思琴。她带浣碧来,显然另有目的。

  她也不拐弯抹角,一到安栖观,就拜托舒太妃给浣碧寻个好人家嫁了。

  那么,甄嬛为何要在此时给浣碧找个好人家呢?

  出嫁前夕,甄父曾拜托甄嬛照顾浣碧,因为浣碧是她同父异母的妹妹。这是事实,但在甄嬛心中,这并非最重要的原因。

  想想甄嬛当时的处境:她对皇帝已经彻底失望,可以说是绝望了。皇帝挽留她,她都没有同意,更别说想着回宫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05

  她最挂心的是胧月,但胧月有敬妃和眉姐姐照顾,想来皇后也不会对胧月做什么。她只希望胧月能健康长大。

  现在,她最牵挂的是远在宁古塔的父母和妹妹。此时,她已经做不了什么了。但浣碧不同。

  如果浣碧能嫁个好人家,对甄家来说也是一种助力。毕竟,舒太妃和果郡王介绍的人,应该不会差。

  其实,此时的甄嬛已经有了回避的心思,面对未来,她也感到有些无力。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在低谷时,要先藏好自己”。

  点个“赞”,愿你能接纳暂时没有“主体性”的自己,因为你正在滋养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是魅儿女王,茫茫人海,感恩遇见。

  我们下篇文章再见啦~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作者:魅儿女王读书不耽误追剧,自由生活,做自己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