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台积电因含中国稀土芯片难售美,全球芯片格局生变

发布时间: 2025-10-17 16:03:23

来源: 保山日报网 

  《纽约时报》近期披露,随着中国稀土出口新规正式落地,台积电代工生产的芯片因含有超过0.1%的中国稀土成分,在出口美国时需向相关部门申请许可,这一政策变动或使台积电面临对美销售受阻的困境。

  台积电受限,是否会削弱美国芯片产业竞争力?这一疑问引发全球科技界高度关注。

  芯片制造:稀土是隐形的“心脏”

  许多人或许会疑惑:芯片主要由硅制成,与稀土有何关联?实际上,先进芯片的制造远非简单材料堆砌。其核心性能的实现,高度依赖于一种用量极少却无可替代的关键元素——高纯度稀土。

  从晶圆打磨所需的抛光材料,到光刻工艺中必不可少的光刻胶,再到芯片内部微小电容组件的制造,稀土元素贯穿芯片生产全流程。就连生产芯片的核心设备——荷兰ASML的光刻机,其内部精密的磁悬浮系统和稳定光源,同样依赖稀土元素的特殊性能。

  数据显示,几乎所有14纳米以下的尖端芯片,其稀土含量均无法低于0.1%这一关键门槛。以英伟达(NVIDIA)的AI芯片H100为例,其支撑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强大算力的核心,在于内部电容器组件所使用的“超纯镝”材料。而全球唯一能够生产这种超纯镝的精炼厂,位于中国无锡。

  这意味着,没有中国提供的超纯镝,H100芯片的核心部件将无法生产,进而可能导致美国引以为傲的AI产业陷入停滞。这种“一点断裂,全线崩溃”的风险,正成为现实。

  中国稀土:提纯技术构筑核心壁垒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储量上,更在于“提纯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先进制程芯片对材料纯度的要求极高,而中国控制了全球超过九成的稀土精炼产能,在关键的重稀土元素“镝”上,更是达到了99%的垄断地位。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提纯技术普遍落后中国约二十年。美国本土的芒廷帕斯矿虽已重新开工,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也是除中国外最大的生产商,但它们的产品要么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轻稀土,要么开采出的矿石最终仍需运往中国完成提纯。短期内,全球范围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

  规则博弈:稀土新规精准卡位高端芯片

  回顾过去几年,美国通过限制先进光刻机、芯片设计软件等关键设备和工具流向中国,试图从上游截断中国获取先进制造能力的通道。不久前,美国更是直接吊销了台积电对华部分技术出口的许可证,并明确要求台积电若想向中国大陆出口任何芯片,都必须向美国政府单独申请。

  而中国此次出台的稀土新规,将含量阈值设定为0.1%,精准卡住了所有高端芯片的脖子。管控目标直接锁定14纳米及以下的逻辑芯片和256层以上的存储芯片,这些恰恰是决定未来科技走向的关键赛道。同时,相关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和材料也一并被纳入管制范围。

  审批方式采用“逐案审批”,赋予了规则极大的灵活性和威慑力。每一笔出口申请都需单独审核,过与不过、快与慢,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国手中。更值得玩味的是,所有申请文件必须使用中文提交,这不仅是程序要求,更是一种无声的姿态。

  在话语权构建上,中国也下足了功夫。政策明确宣称,此举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安全例外”条款,并且为人道主义用途(如医疗、救灾)留下了豁免空间。中国商务部也公开表示,对于合理的商业需求,“应许尽许”。这种在国际法框架内行事,并留有余地的做法,旨在争夺规则解释的道义制高点。

  台积电:夹缝中的艰难抉择

  在这场地缘政治的角力中,台积电无疑是最惨的“背锅侠”。作为全球化专业分工的极致产物,它的辉煌建立在“两头在外”的商业模式上——技术和市场主要在美国,原材料和部分市场在中国。

  台积电的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超过七成,10纳米以下制程更是高达92%。其中,美国是其最大的客户来源,贡献了近期高达69%的订单,苹果、英伟达、AMD等科技巨头都是其核心客户。但另一方面,台湾地区96%的稀土需要从中国大陆进口,其生产线上超过40%的晶圆设备直接来自美国的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公司,就连那台最关键的ASML光刻机,里面也有近一半的零部件来自美国。更别提,美国投资者还持有台积电近三成的股份。这种复杂的依赖关系,让台积电在夹缝中动弹不得。

  为了“自救”,台积电启动了赴美建厂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建设先进的3纳米和4纳米芯片厂。但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迁徙”计划,却演变成了一场噩梦。项目进度严重滞后,成本大幅超支。即便工厂奇迹般地建成了,原材料从哪来?生产线上那些必不可少的稀土,依然绕不开中国。物理上的搬家,根本解决不了供应链的根本性依赖。

  失去“中立”地位的代价是惨痛的。此前,台积电在美国压力下,已经停止了为华为、百度、阿里等中国大陆企业的代工服务。如今稀土新规一出,它可能连给美国客户供货的资格都要被审查。最终,台积电可能同时失去中国大陆和美国这两大市场,从一个纯粹的商业实体,沦为一个被迫选边站队的地缘棋子,未来的路更加举步维艰。

  全球科技产业链:去风险化浪潮下的未来

  稀土风波,绝非故事的结局,它更像是吹响了全球科技产业链强制“去风险化”的号角。英伟达、AMD、高通这些支撑着美国科技霸权的公司,高度依赖台积电的代工。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TPU,微软的Azure云,背后都是台积电生产的GPU在不知疲倦地运算。一旦中国稀土供应中断90天,高达78%的美国国防承包商将面临停产风险。

  由此可见,未来的科技竞争,关键点可能不再是谁的技术最先进、芯片跑得最快,而是谁的产业链最完整、最自主、最有韧性。谁能掌控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谁才能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5-09-25《美财长:世界经济最大风险,就是99%高端芯片在台湾生产》

  纽约时报-China Clamps Down Even Harder on Rare Ear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