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马特尔:反对使用‘西方’一词,重新审视软实力与普世价值

发布时间: 2025-10-17 17:43:40

来源: 保山日报网 

  2025年10月16日,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东方学刊》、观察者网、底浪文化及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思想者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在论坛上,法国知名学者、作家及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马特尔(Frédéric Martel)发表了引人深思的演讲,他不仅指出传统“软实力”理解的局限性,更明确反对继续使用含混不清的“西方”一词来概括复杂的国际关系。

  马特尔教授首先强调,当前对“软实力”的普遍认知往往深受美国模式影响,但这种单一视角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尤其是法国和中国等具有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他举例说明,美国的“软实力”多由非营利组织构建和推动,这与欧洲及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因此,以美国为模板来理解“软实力”,无疑会陷入“刻舟求剑”的误区。马特尔建议,各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出更贴合自身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软实力”概念。

  进一步地,马特尔认为“影响力”这一术语更为准确,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当前软实力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软实力的运行方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工业生产、产品分销模式,转变为以虚拟商品流和服务为主的新形态。例如,网站服务和应用程序(App)已成为新的商品形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实体货物销售模式。

  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了网站服务行业,也深刻改变了实体书、电影等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式。马特尔指出,如今拥有生产资料的人已无法直接决定文化产品的内容,许多文化产品反而成为批判生产国自身的工具。这一现象在美国的批判性电影和书籍中尤为明显,凸显了理解新模式的重要性。

  在谈到“西方”一词时,马特尔教授表达了更为强烈的反对意见。他认为,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西方”这一概念已逐渐失去其实际意义,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他指出,欧洲、东亚、西亚之间的联系,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角色定位,都已发生显著变化,难以再用“西方”一词来简单概括。

  马特尔进一步解释说,当前使用“西方”一词更多是在表达一种信念或价值观,而非基于国家间真实存在的联系。他举例指出,美国与欧洲之间,甚至欧洲内部的东欧与西欧、德国与法国、波兰与匈牙利等国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因此,他强烈反对继续使用“西方”这一模糊且可能误导的词汇。

  马特尔还提到,这种变化也影响了人们对欧洲的传统看法。他举例说,有观点认为当前正处于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时刻,民族国家概念正在消失。但在欧洲,这一趋势并未如全球其他地区那样明显。相反,欧洲越来越呈现出民族国家的特征,甚至回到了一战前的情景。此外,欧洲与美国在文明层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这进一步强调了区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演讲的尾声,马特尔教授提出了关于“普世价值”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重新审视和定义“普世价值”是一项极为困难但必要的任务。他强调,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价值观、心态、文化及不同视角等概念的定义和内涵。尽管寻找确切的名词来定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颇具挑战,但马特尔仍然相信这样的普世价值观一定存在,只是其呈现形态可能因文明和国家而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