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光伏巨头隆基绿能:从技术内卷到出海破局
发布时间:
2025-10-20 10:23:20
来源: 保山日报网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光伏行业寒冬中,隆基绿能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海外市场双轮驱动,开启差异化竞争新篇章。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马吉英
见习记者 苗诗雨
编辑|马吉英 见习编辑|张昊
图片来源|受访者
海外签单领跑,BC技术开启溢价时代2025年9月以来,光伏企业海外订单密集落地。据公开数据统计,隆基绿能凭借5个重大项目签约成为海外业务冠军。这一成绩背后,是公司从技术内卷向解决方案导向的战略转型。
董事长钟宝申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前行业价格战的本质是产品同质化。当企业能提供真正解决客户痛点的差异化方案时,自然能摆脱低价竞争。"数据显示,隆基BC产品在欧洲工商业场景溢价达35%,户用场景溢价高达114%,国内市场溢价也维持在9%-13%。
这种技术溢价能力源于长期研发投入。2024年隆基研发投入达50亿元,占营收比重6.0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即便在2024年行业亏损86.18亿元的困境下,公司仍坚持BC技术路线,并在2025年迎来收获期——上半年BC电池出货占比显著提升,分布式订单中BC占比突破50%。
战略调整:从技术致胜到生态构建2025年5月的人事调整引发行业关注。联合创始人李振国辞任总经理,转而专注研发管理。这一变动被视为隆基从"技术驱动"向"技术+市场"双轮驱动转型的信号。钟宝申明确表示:"我们不再执着于单纯的技术颠覆,而是要构建包含储能、氢能在内的解决方案生态。"
这种转变在储能领域尤为明显。2025年9月,隆基参股苏州精控能源,并接触多家储能企业,弥补此前在储能赛道的布局空白。尽管去年因专注氢能被质疑"战略失误",但钟宝申坚持认为:"光储一体化是行业必然趋势,储能产品将成为解决方案的关键环节。"
在海外市场,隆基正从产品出口转向生态输出。澳大利亚太阳能汽车竞赛、泰国农产品加工基地光伏屋顶、海岛微网系统等项目,展示了"技术+服务+投资"的全新商业模式。钟宝申强调:"这不是过剩产能输出,而是帮助缺乏电力资源的地区改善民生。"
破局内卷:差异化竞争显成效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31家A股光伏企业净亏损达125.8亿元,同比扩大274.3%。副总裁张海濛指出:"同质化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正在损害行业长期竞争力。"
面对困境,隆基坚持技术创新路线。上半年BC技术路线企业亏损大幅收窄,展现出差异化竞争的价值。上海交通大学沈文忠教授预测:"随着BC技术生态圈扩大,其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速度将超预期。"
钟宝申给出明确时间表:2026年国内电池产能将全部切换为BC技术,2025年四季度有望实现主营业务扭亏。这种信心源于BC组件在欧洲集中式市场的高市占率,以及分布式新产品在部分国家50%-150%的溢价空间。
出海2.0:从产品到生态的跨越
隆基的出海战略正在升级。2015年启动海外布局以来,公司已在马来西亚建成全球首个垂直一体化制造基地。当前,其海外业务已进入标准制定阶段,参与国际技术方向、质量水准和客户要求的全方位博弈。
在澳大利亚、泰国、比利时等地的实践表明,隆基正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矿山微网系统等解决方案,构建本地化服务生态。2025年上半年,BC产品海外销量占比达45%,毛利率4.77%远超国内水平。
尽管面临部分地区贸易壁垒,张海濛认为BC产品的技术溢价足以抵消政策影响。钟宝申则强调合规经营的重要性:"我们要深度融入当地,用不同模式满足政府和民众需求。"
未来图景:能源革命的参与者
据SMM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546GW,2030年突破710GW。隆基在南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布局已见成效,为当地提供教育、医疗和水资源保障的清洁电力解决方案。
钟宝申指出:"传统能源体系已接近极限,需要体系化变革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这预示着光伏行业将迎来商业模式和竞争维度的全面升级。在这场能源革命中,隆基绿能正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寻找穿越行业寒冬的破局之道。
